甘映梅
摘要:幼小銜接階段的德育是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初始階段,從意識形態、教育目標、內容、方法、環境,家校合力和資源整合等方面做好該階段的銜接,多舉并措重視兒童品德與法治的教育,充分發揮德育課程的育人功能。
關鍵詞:幼小銜接;道德與法治
關于道德與法治教育,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就提出“仁”的思想和“禮”的束縛;每個人要自我修養,使“仁”逐步成為人的潛在意識,使“禮”成為人的自覺行為。幼小銜接通常是指根據幼兒園大班及一年級這一段時間的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從體、智、德、美諸方面,為兒童入小學乃至長遠的發展打下良好根基。
我國治國方略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幼小銜接階段的德育是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初始階段,依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對兒童實施的道法教育,實質上是協助兒童社會化的進程。做好幼小階段德育連接工作,有利于增強兒童的心理和學習適應能力、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和學習習慣,有效縮短兒童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順應過程。這種情形下,做好德育課程的幼小銜接,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功能,意義重大而深遠。
一是重視該學科的地位。往往學校對課程的重視程度成為教師判斷是否重視教學的指揮棒,學校重視某門課程或活動,教師就會花精力與時間去鉆研某門課 程,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幼兒園是依照保教相結合的準則,遵照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實施體、智、德、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沒有應試和升學的壓力,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道德與法治》在課程設置中的地位很低,擔任《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師大多數不是專職教師,是否有能力勝任教學,值得思考。許多教師都是身兼數職,被語數占課的情形常有發生,沒有考試和家庭作業,沒有分數和成績的對比。應此要重視對專職《道德與法治》教師的培訓培養和管理、保障課時、加重投入、改變對該學科和教師的評價制度。
二是做好教學內容的銜接。道法課程的開展要源于兒童的日常生活,以兒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從提高兒童道德認知開始,豐富兒童的道德體驗及道德情感,旨在促進兒童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因此,課程內容是否有效銜接關系到整體品德教育的效果。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和個性是幼兒德育的主要內容,幼兒園實施道法教育最基本的途徑是日常生活,專門的德育活動是道法教育的有效手段。小學的道法教育既要源于兒童的日常生活,還要尊重兒童前期的發展經驗,教師要有兒童縱向發展的大局觀,選擇有利于發展兒童社會適應能力、讓兒童主動產生道德認知沖突的內容,以積極心態面對學校生活,克服消極的情緒,珍惜學習用品,認識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結交新朋友,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學會保護自己。
三是創新教學方法的銜接。幼兒園以一日活動中貫穿生活和五大領域的教育,沒有明顯的上課和下課界限;而一年級小學生每節課學習 40分鐘,通常一天有6節課,有不同的科目和科任教師,有自由的課間十分鐘。除了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還要努力適應新的環境,獨立生活,與他人相處,熟悉學校的一些常規,遵守學校的規則。這對于剛入學的孩子來說,是個艱巨的挑戰。
小學教員深入幼兒園課堂觀摩,學習幼兒園活動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關注教與學過程的教學策略,感受生動活潑的氣氛和靈動飛揚的兒童思維。充分保護和尊重兒童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而不是單純追求短淺而有害的知識技能學習。教育行政部門通過舉行各種類型的教研活動,增強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交流溝通。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中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四是學習環境和師生關系的銜接。老師通過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兒童德育學習。幼兒園注重兒童的日常生活交往,突出情景交融,寓教于樂,教學活動化、活動游戲化的特征。幼兒教師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幼兒換位思考,學習理解別人;指導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則和技能。相比幼兒園老師,小學教師通常比較嚴肅、缺乏親和力。小學低年級教師應主動親近和關心兒童,真誠地關懷學生,尊重學生, 蹲下來和孩子們交流,平視孩子的眼光,耐心傾聽孩子們的意見和建議。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需要和感受,接受和尊重不同學生的觀點與興趣,保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對學生的點滴成就及時贊賞,讓他們體會到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樂趣。并且讓學生漸漸走出幼兒園教學活動化和游戲化的模式,通過緩坡的形式融入到小學的學習和生活中。
五是家校合力和資源整合的銜接。家庭、學校(幼兒園、小學等)和社會應共同為孩子創設溫馨和諧的家庭和集體生活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親子關系和同伴關系。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引導兒童實際感受祖國五千年文化的悠久與豐富,感受家鄉的發展和變化,促進兒童道德與法治方面的發展。
家長要重視小學生的道德培養和法治教育,不要只重視語數學科的學習,只關注考試分數,忽視道德品質、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的培養。家長對于孩子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視就是身教言傳、以身作則、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帶動小學生,努力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有愛的家庭氛圍,學會表揚和鼓勵孩子。在當前國內外疫情防控形勢下,和孩子一起觀看關于疫情防控的新聞時事,親子之間邊看邊交流感受和看法。針對新聞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尊重醫護人員、公安交警、下沉黨員值班值守等工作、愛惜他們勞動成果等。同時教師應該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充分運用家長資源創造性地開展各類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如請警察家長開展自我保護和安全教育,請醫護家長開展食品和健康教育等活動加強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家校合作, 積極調動兒童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興趣。
總之,幼小銜接階段道德與法治教育是一個復雜而又漫長的積累過程,遵循兒童道德發展的規律,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努力合作,共同促進兒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治觀念。
參考文獻:
[1]孟倩:《幼小品德教育銜接研究——以幼兒園大班課程和小學品德與生活為例》,[D].西安: 陜西師范大學,2012(5).
[2]楊文: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 ,[J]《學前教育研究》,2013( 8).
[3]李顯宏:皮亞杰道德發展理論視角下的幼小德育銜接問題研究,[J].《教育觀察》,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