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琴
摘要:當前高職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趨勢與重點就是要結合專業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書記員工作理論與實務》是高職法律文秘專業的核心課程,以該門教學為例,探討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途徑和方法,強化了課堂教學的育人功能,明顯提升了教學效果,希望為法律文秘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課程思政;書記員工作理論與實務;法律文秘
一、課程整體設計
(一)課程介紹
《書記員工作理論與實務》是高職法律文秘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從事書記員工作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和技能,即審判事務管理能力、常用文書擬寫技能、筆錄制作技能和案卷制作技能,解決書記員工作應該“做什么”,“如何做”與“能做好”這三個問題。本課程以課程體系中的訴訟法原理與實務、法律文書寫作、計算機速錄等課程的學習為基礎,共同實現庭前、庭中和庭后各階段崗位職業技能的培養目標。在分析書記員職業能力構成以及解讀《人民法院書記員管理辦法》基礎上,概括出書記員的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
(二)學情分析
1.知識技能基礎
這門課程授課的對象是法律文秘大三的學生,他們通過《民事法律原理與實務》、《刑事法律原理與實務》與《秘書理論與實務》等前置課程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法律專業知識和文秘基礎知識,熟悉訴訟的基本流程。學生在法律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和模擬庭審中對該門課程或多或少有一些認識,但了解不全面不深入。
2.認知和實踐能力
通過問卷調查,只有35%的學生會利用課余時間參加本專業社會實踐活動,對書記員崗位有一定職業體驗感和認同感。由于在平時專業教育中更多強調學生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視道德實踐和社會實踐,從而導致大部分同學的法律職業倫理觀念不強,缺乏責任感和責任意識。學生已具備線上自學能力,線上任務完成度高,但案件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還仍需加強。
3.學習特點
比較喜歡利用網絡進行線上學習,信息化能力較強;雖然喜歡合作學習的方式,但自我意識比較強,不甘心當綠葉,缺乏團隊協作精神;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缺乏探究精神、鉆研精神。
針對以上基本學情的分析,我們要加強培養學生遵紀守法、求真務實、吃苦耐勞、團結協作、責任擔當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三)教學目標
通過以上的學情分析,在研究法律文秘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基礎上,結合書記員工作崗位實際需要,明確了課程教學的三維目標。
1.素質目標: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黨的領導,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強化依法治國,公平正義,執法為民,誠實守信的法治精神;具有愛崗敬業,精益求精,認真專注,勇于創新的工匠精神:具有樂于奉獻,腳踏實地,廉潔自律,團結協作的綠葉精神。
2.能力目標:能開展庭前收案與登記、發送副本等相關準備工作;能協助法官開展相關庭審工作、制作各種筆錄;審結后能處理相關事項;會規范制作書記員常用的文書。
3.知識目標:熟悉書記員工作基本理論和基本制度;掌握書記員工作流程知識;掌握書記員常用文書的制作規范。
(四)教學內容
根據三維目標中的素質目標,在各教學單元挖掘對應思政元素。按照書記員的工作流程,結合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大情境,課程團隊整合成書三大模塊,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中,如下表:
教學內容 思政元素融入點
模塊一 書記員素質養成 1.分享書記員優秀事跡,倡導學生學習她愛崗敬業、恪盡職守地等的優秀品質,激發學生對書記員職業的認同感和榮譽感;
2.播放智慧型法院的宣傳片,讓學生感受國家日新月異的發展,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精神;
3.結合習總書記關于法治建設的重要論述,討論書記員如何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讓學生堅定對法治的信仰,增強學生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
任務一 書記員的職責和任職條件
任務二 書記員的職業素質
模塊二 書記員職業技能 1.提供筆錄制作的范例,要求學生掌握筆錄格式,培養學生的規范意識,強調細節決定成敗的的觀點,強化學生認真嚴謹的辦事態度;
2.討論歸納筆錄制作的技巧和要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模擬庭審筆錄的完成,總結做好庭審筆錄非一日之功,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任務一 書記員制作筆錄實務技巧
任務二 書記員筆錄制作實訓(民事、刑事、行政案件)
任務三 書記員常用司法文書制作
模塊三 書記員工作流程(民事、刑事、行政案件) 1.觀摩書記員的工作過程,培養學生的程序意識,與法官和其他人員的溝通協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分組討論,并分角色扮演法官、書記員、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鍛煉學生實際參與庭審過程的能力;
3.利用豐富的校外實訓基地資源,由專業教師帶隊指導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跟隨法官實際辦案,切實感受法院工作氣氛和工作紀律,充分體驗書記員職業的崗位職能要求。
任務一 庭前工作任務
任務二 庭中工作任務
任務三 庭后工作任務
(五)教學策略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采取了混合式(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教學做為一體,理實結合,并以工作任務出發,采用了任務導入、任務分析、方案擬定、技能演練和任務評價五步驅動法,在此過程中還結合了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實訓法等多種方法。這種任務驅動加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策略,讓教學活動充滿了實踐性、主動性、參與性、情感性、體驗性,促進思政教育的開展,使德育教育中的知情意行和諧發展。
二、教學實施
下面以庭審筆錄制作為例。
(一)課前準備
教師通過超星通上傳學習任務,庭審筆錄學習資料,線上與學生交流互動,答疑解惑。學生分小組設定實施方案及其角色,利用學習通自主學習庭審筆錄制作要求,歸納制作方法和技巧,相互討論,提出疑問。利用分組合作法、自主學習法培養學生的鉆研精神、探究精神 和團結協作的能力;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課堂實施
學生通過課前分組,自擬案情,進行以書記員為主的角色模擬,在課堂中進行演練展示。演練結束后,每組結合評分標準,先由小組自評總結;接著由小組互評,討論筆錄制作過程中其他組的優缺點;最后教師根據學生演練時的表現、筆錄制作規范等方面進行評價。通過制作庭審筆錄培養學生的規范意識,強調細節決定成敗,強化學生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通過實戰演練,總結做好庭審筆錄非一日之功,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過角色扮演,體會書記員的崗位平凡但地位重要,培養學生樂于奉獻,腳踏實地,甘當綠葉的精神。
(三)課后拓展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不同庭審筆錄的技巧及法理,鞏固庭審筆錄的制作技能,并要求學生在課后錄制書記員制作庭審筆錄的微視頻。通過對不同案件庭審筆錄要點的歸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靈活變通的能力;通過拓展訓練,培養學生精益求精,專注務實的工匠精神。
(四)考核評價
在課程考核方面,我們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期末考試方式,建立了多元成績考核評價體制,能夠更合理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使考核機制更加科學和完善,并融入了思政考核目標,關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和發展。
三、教學效果
本課程利用翻轉課堂加任務驅動的教學設計提升了課程思政的深度,使專業知識和課程元素共生互塑,教學效果明顯提升,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培養匠心
強化了學生對職業的認同感,培養了學生的匠心精神,不少行業單位對我們實習生表示稱贊,認為他們吃苦耐勞,精業敬業。
(二)鍛造匠能
通過專業學習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使專業知識理解并內化為相應的技能。在不少大賽中,我們的學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四、特色創新
(一)雙線共進,德技并育
以書記員工作過程為明線,學知識練技能;以課程思政育人為暗線,鑄法魂凝匠心,思政教育之“鹽” 溶入專業課程之“湯”,培養德才兼備的書記員。
(二)三位一體,全面育人
把握課程思政的三個課堂,即充分利用教室(第一課堂)、實踐基地(第二課堂)、互聯網(第三個課堂)三個教學平臺,提供多元化的教學場景,全面推進課程思政育人
(三)四階遞進,價值引領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做中教,學中做,做中學,邊學邊做,學做一體,層層遞進,寓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中,知情意行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蓋慶武,賀星岳.新時代高職課程思政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9.
[2]張小海.混合式教學規范設計探討[J].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18[02]:120-124.
[3]田萍.高職法律文秘專業教學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及路徑探微.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1[01]: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