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美 梁哨雅
【摘要】目的:探討孕產婦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動機水平及其影響因素。方法:選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就診的108例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醫院自行設計的一般資料問卷和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問卷(BSRQ)對不同特征孕產婦的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動機水平進行問卷調查,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不同年齡、孕產期、產次以及懷孕期間是否接受過母乳喂養指導的孕產婦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動機水平比較均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孕產期是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動機水平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結論:不同孕產期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動機水平存在差異,歸究其原因可能與喂養支持和實際喂養時存在的困難有一定的關系。
【關鍵詞】孕產婦;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5249(2021)10-0207-02
母乳中包含嬰兒前6個月所需的全部營養物質,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來源。母乳喂養不僅可以預防腹瀉和肺炎等常見的小兒疾病、降低童年期和青春期超重和肥胖風險,還可以降低母親罹患乳腺癌、卵巢癌、2型糖尿病和產后抑郁癥的風險。分娩后的母乳喂養對母嬰皆有益[1]。我國孕產婦母乳喂養的意愿較高,初次喂養的產婦占比也很高,然而純母乳喂養的產婦占比較低,喂養持續時間很短,純母乳喂養持續超過6個月以及喂養到2歲的產婦比例更小[2]。從健康心理學來看,研究健康行為的社會心理決定因素可有助于探討母乳喂養的影響因素[3],為延長母乳持續喂養時間提供參考依據。根據自決理論,母親的自決是研究母乳喂養動機不可或缺的因素[4]。孕產婦母乳喂養的自我決定可以發生改變,并且可以得到其配偶的支持進行加強。當母乳喂養行為可自我調節,母乳喂養的持續時間就會延長[5]。當前國內對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動機的研究很少。為此,在本文研究中,采用母乳喂養自我調節調查表(BSRQ)調查了本院108名孕產婦的母乳喂養動機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為制定方案以延長母乳喂養持續時間提供了基礎。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就診的108例孕產婦。
納入標準:單胎;孕晚期或產后42 d;交流無障礙;知情本研究并同意參與。
排除標準:存在母乳喂養禁忌證。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1.2.1.1 一般資料問卷
此問卷由醫院自行設計,其中包括年齡、孕產期、產次、懷孕期間是否接受過母乳喂養指導。
1.2.1.2 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問卷(BSRQ)
該問卷是2017年由Lau[6]等人研發的,基于自決理論來評估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動機。
問卷包括內部調節、認同調節、整合調節、內攝調節和外部調節,共5個維度。使用Likert5級評分法:完全不同意為1分;非常不同意為2分;沒有意見為3分;非常同意為4分;完全同意為5分。計分方法:5個維度的項目得分相加,計算平均分,并結合各維度的相對位置對各維度平均分加權,將各維度子類型加權的平均分相加得到最終分數,得分越高,說明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動機水平越高。
1.2.2 資料收集方法

研究者在本院選擇符合納入標準的孕產婦,告知其本次調研的目的、意義和方法,對愿意參與研究的對象發放問卷,并說明問卷的填寫方法和注意事項,問卷當場收回,由研究者當場檢查是否存在遺漏的地方。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108份,有效回收問卷108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0%。
1.3 觀察指標
對比不同特征孕產婦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動機水平,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標準α=0.05。
2 結果
2.1 不同特征孕產婦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動機水平比較
不同年齡、孕產期、產次以及懷孕期間是否接受過母乳喂養指導的孕產婦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動機水平比較均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孕產婦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動機水平的影響因素分析
以BSRQ評分作為因變量,年齡、孕產期、產次、懷孕期間是否接受過母乳喂養指導作為自變量,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孕產期是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動機水平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2。

3 討論
母乳中含有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例如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A)構成了神經元膜的主要結構,通過積極刺激人腦的發育在神經系統的功能中起著關鍵作用,嬰兒在出生后的頭幾個月需要這些足夠量的不飽和脂肪酸。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幫助母親在產后1 h內開始哺乳、實施24 h母嬰同室,堅持純母乳喂養6個月,提倡母乳喂養2年以上等納入促進母乳喂養成功的措施之中。孕期母乳喂養意愿可預測產后孕產婦的母乳喂養行為,且受諸多因素影響。在大力倡導母乳喂養的大環境下,我國孕產婦對母乳喂養的認知水平越來越高。李玲玲等[8]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孕晚期有82.5%的孕婦愿意母乳喂養,而有82.3%的孕婦愿意純母乳喂養。但僅56.4%的孕婦在分娩后進行母乳喂養。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孕婦在妊娠晚期的BSRQ評分顯著高于產后,孕產期是影響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動機水平的獨立因素(P<0.05),說明不同孕產期的孕產婦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動機水平存在差異,歸咎原因可能與不同孕產期的喂養支持以及實際喂養困難有關。
母乳喂養是新生母親的重要哺育任務,在孕前或孕期,在醫療保健專業人士或親人朋友的鼓勵下,其愿意母乳喂養,但其通常會高估自己的母乳喂養能力,錯誤地以為這是很容易的事情[9]。母乳喂養目標是非具象的,若無法實現,則可能會出現失落的情緒。醫院的母乳喂養支持體系可提升分娩后產婦的母乳喂養水平[10-11]。值得注意的是,護理人員或孕產婦配偶可積極鼓勵孕產婦參與制定特定且可實現的母乳喂養目標,這些目標可以隨時調整,繼而滿足了母親母乳喂養需求,繼而建立自我調節動機。將來可在不同孕產期進行喂養支持,以提升孕產婦的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動機水平,讓其在母乳喂養自我管理和時間持續性方面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從而延長母乳喂養持續時間。
本研究只探討了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動機水平的影響因素,需要進行深入的跟蹤隨訪,以了解分娩后不同階段的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動機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并且深入探討自我調節方式對喂養持續時間的影響,結合母乳喂養自我調節動機水平采取有效的干預方法。
參考文獻
[1] 世界衛生組織.嬰幼兒喂養[EB/OL].[2020-03-25].https://www.who. int/zh/.
[2] 黃盼,羅碧如.孕產婦母乳喂養意向與行為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148-151.
[3] 李沛霖,劉鴻雁.中國兒童母乳喂養持續時間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生存分析方法的研究[J].人口與發展,2017,23(2):100-112.
[4] 徐韜,于曉松.提高孕產婦母乳喂養率的干預模式研究[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09,38(4):309-311.
[5] Sahin BM,Ozerdogan N,Ozdamar K,et al.Factorsaf-fecting breastfeeding motivationin primiparious mot- hers: an application ofbreastfeeding motivation scale based on self-deter ation theory[J]. Health Care WomenInt,2019,40(6):637-652.
[6] Lau CY,Fong DY,Chi AY,et al.Development andmeasurementproperties ofthe Chinase breastfeedingself-regulation.aire[J].Midwifery,2017,44(1):24-34.
[7] Kramer M,Aboud F,Mironova E,et al.For the Promotion of Breastfeeding Intervention Trial (PROBIT) Study Group. Breastfeeding and child cognitive development:new evidence from a large randomized trial[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2008,65(5),578-584.
[8] 李玲玲,俞玉蓮,居菀菁,等.分娩后產婦母乳喂養行為現狀及其影響因 素 的 調 查 分 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19):2484-2490.
[9] Tarrant M,Dogson JE,Wu KM.Factorscontriebutingtoearly breatst-feeding cessation chinese mot-hers: anexplanatory system [J].Midwifery,2014,30(10):1088-1095.
[10] 涂紅星,邱嶸,鄒智杰.母乳哺育支持系統對初產婦產后母乳喂養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7,32(16):21-23.
[11] 易巧利,李金萍,申鑫,等.職業女性母乳喂養影響因素及其干預的研究進展(綜述)[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97-9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