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宏
摘 要:自步入21世紀以來,我們已然進入信息時代,各種各樣的現代化教育工具和理念應運而生并不斷沖擊著基礎教育,為教師教學以及學生學習帶來了新的挑戰和幫助。教師可立足于此,從高中化學學科的實驗教學活動出發,圍繞其在信息化條件下的具體設計和展開進行分析,提出借助微課提前了解實驗、借助互聯網豐富教學內容、線上模擬實驗操作等策略,希望能為教師帶來更多新的教學啟發。
關鍵詞:信息化背景;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9-005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29
高中化學是一門難度較大且內容復雜的學科,既包括理論性質、化學公式,又涉及很多實驗活動。尤其是大多數化學反應都比較劇烈,其操作具有極高危險性,若教師引導或學生操作不當,極易發生危險,嚴重影響學生的人身安全。這也就意味著,在新的教育環境中,為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和化學學習質量,教師有必要尋找其他更加安全、高效的實驗教學方法,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在不斷的實踐和調整中,“融合信息技術”理念被提出,并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因此,進一步深入探究“信息化條件下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模式設計”是極其必要的。
一、高中化學實驗教學與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分析
(一)促進學生理解理論知識
將信息化手段與高中化學實驗結合在一起,可以達成“促進學生理解基礎理論知識”的目標。高中階段的大多數化學知識都是較為抽象、有一定難度的,對于學生來說,僅僅圍繞教材文本對其內涵、作用展開分析難以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但要是能夠在具體的操作實踐中探究“化學反應是怎樣發生的”、感受知識的生成過程,其學習效果就會大大增強。而將信息化手段、材料運用在對于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活動的設計當中,教師可以將抽象的化學反應以更加具象的方式生動直觀地展示在學生眼前,讓他們更清晰地把握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如此,實驗安全、準確度均得到了保障,學生得到的結論越來越貼近文本理論,他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自然會大大加深,整體學習效果與學科核心素養也可以借此機會得到質的提升[1]。
(二)提高學生化學學習興趣
雖然“做化學實驗”是一個嚴謹的任務,但是在長期面對教材文本對理論知識展開學習且承擔著較大學習壓力的高中生眼中,“做實驗”是帶有一定“玩”的色彩的,可以讓他們得到短暫的放松并轉變略顯機械的理論學習思維。此時,若教師能夠將信息技術融合進來,借助信息手段向學生講授操作要點并設計相關活動,利用信息化材料為相關活動再次添加趣味色彩,必然能夠將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在原有基礎上再提升一個高度。長此以往,學生必然會因在實踐操作中感受到了學習化學知識的不同樂趣而增加深入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這對他們的終身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信息化條件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的設計策略
(一)借助微課工具,帶領學生提前了解實驗
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在參與化學實驗之前,都應做好準備工作。尤其是學生,更要提前了解相關信息。換言之,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是保障正式教學活動效率與效果的關鍵,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關鍵[2]。通過充足的準備,教師可以明確“要讓學生在實驗中學會什么”以及“應該讓學生做什么樣的實驗”,進而他們便可以設計出更加合理的教學活動,同時向學生發布“準備做實驗”的指令,讓他們提前了解完成任務需要用到的材料和知識。這樣一來,學生也就在無形中“圓滿”地完成了準備工作、了解了基本的實驗信息。而這種了解,可以讓他們在真正的實踐操作過程中迅速進入狀態并有更多取得成功的機會。從該角度出發,在信息條件下設計化學實驗教學活動,高中教師可以嘗試提前錄制微課視頻講授具體的相關化學知識,并將其通過信息手段發送給學生,遠程向他們布置“看視頻并了解實驗內容”的任務。
(二)利用網絡素材,持續豐富實驗教學內容
傳統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活動更多是圍繞教材展開,其內容和形式都呈現出了一定的單一特征,在無形中阻礙了學生的參與和相關能力的提高。這也就意味著,在新的教育環境中,必須不斷豐富對應教學內容和形式,持續以新的內容為學生創造關于化學實驗的新鮮感,以此保證他們對于相關活動的始終積極參與,進而使其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同時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可以在網絡中搜集與學生在當前階段所學化學知識相關的其他素材,并結合相關素材設計更加新穎的實踐操作活動。如此,學習任務是帶有一定新鮮感的,學生自然更愿意參與,而在不斷的參與中,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就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并可以在操作中感受到化學實驗獨有的快樂,進而學生的積極性和實驗能力均能伴隨著“學”和“做”的內容以及形式的豐富持續向更加積極的方向發展。
(三)采取技術手段,設計模擬實驗教學模式
各種信息化教育工具的出現催生了一種新的實驗教學和參與模式,即:“模擬實驗”,將其運用在高中化學教學活動當中對于提高教學有效性也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與初中階段的化學知識與實驗相比,高中階段相關內容的難度發生了質的變化,其中不乏有一些危險性極高、不適合學生真正進行動手操作的內容。但是,學生又需要通過親自感知其背后知識的生成過程來加強對理論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此時,設計“模擬實驗”的意義就凸顯出來了。通過參與教師采取技術手段設計的模擬實驗,在多功能電子白板上模擬各項操作,如濃硫酸的腐蝕反應等,在多媒體中觀察反應現象,學生既避免了直接接觸危險化學物,又直觀感受到了反應的發生過程、理解了知識是如何生成的[3]。再者,還存在著一個問題—部分學校的化學實驗室缺乏足夠的化學材料、無法滿足高難度的操作要求,模擬實驗也可以解決該問題,為學生創造更多參與實踐活動和近距離感受知識的機會。因此,在信息化條件下組織高中化學教學活動,教師有必要采取技術手段設計模擬實驗,以此為學生創造更多“通過模擬操作深入探究高難度理論知識”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