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平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成良好思想品德、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關鍵時期。與小學生不同,初中生具備了基本的是非判斷觀念,但是這個時期的學生心理狀態變化較快,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可以有效促進初中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提高思想意識。因此本文將主要圍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何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而展開。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9-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94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僅是社會先進文化和先進理念的綜合體現,同時也成為社會評判事物的道德準則,在保證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心智發展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導致價值觀念偏頗,不利于其健康成長,因此對初中生進行核心價值觀的滲透至關重要。
一、對初中生在教育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的原因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逐漸降低了對家長和教師的依賴,并在較大程度上傾向將自身的思考方式作為解決問題的主要依據,認為自身具備了獨立的思考能力,但從實際角度上來說,大多數初中生的思維方式仍然較為稚嫩,依舊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在傳統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教師受到課時安排以及教學目標的限制,對知識的講解往往較少,更加忽略了對引導學生深層次感受品德內在性質的重要性,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是要求學生對重點知識點通過單一機械的方式進行背誦,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會嚴重打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積極性,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會導致學生對學科的認知有所偏差。學生通過背誦的方式收獲到一定的思想品德知識,但是在實際生活之中卻難以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評價和糾正自身的行為,這就導致了課程開展的無效性。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切實提高對將社會主義核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其中的重視程度。
道德與法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的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是道德素質的一種外在表現,而道德是意識形態的體現。社會主義核心觀中所倡導的價值觀念為正常有序的社會生活提供了規范。就法治來說,不僅可以有效促進國家的繁榮富強,同時也能夠進一步保證國家社會的穩定發展,保證群眾的安康。對初中生進行法治教育,可以幫助初中生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幫助其在日后的生活學習過程之中遵守法律,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公民。
二、應用生活示范榜樣,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初中生在生活學習中樹立相應目標是常見現象,而榜樣在鼓勵激勵學生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在社會范圍內形成較為強烈的影響力量。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容易出現迷茫、不知所措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相比于教師和家長的勸解,榜樣往往會取得更好的指導和引導效果。在進行品德教育時,因為學生本身長期處在學校和家庭的保護之下,與存在一定負面價值和不良信息的真實社會之間存在一定距離,因此學生難以切實根據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來進一步感悟和體會品德教育過程中教材出現的案例和感人事件,導致學生僅僅是從表面層次上接受了品德教育,但是難以將品德知識融入自身的思考體系之中。因此,教師在進行授課過程中,可以相應地應用生活中的榜樣作用,拉近道德事件與學生現有認知之間的距離,進而有效引發學生對其的深層次思考,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解有關積極奉獻社會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相應引入2016年度感動中國的真人事件,可以在課程正式開展之前將班級學生按照6人一組的方式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并按照課程內容為學生布置課下作業,如搜集梁益建主動放棄國外的高薪工作,回到祖國親自主持駝背矯正手術并挽救了數千名患者生命的相關信息。學生彼此之間需要根據任務量合理安排分工內容。在正式進行課堂活動時,教師需要邀請學生在班級范圍內就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匯報總結,并根據學生的發言內容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如當學生談到梁益建為了保證患者在最佳時間內得到治療,經常組織一些志愿活動為貧困患者籌集醫療資金。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明確積極奉獻社會的重要意義,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認為一個人的價值是體現在他得到了多少,還是體現在其為社會付出了多少呢?”然后從問題角度入手,邀請主動舉手發言的學生就關于深入了解梁慧感動中國人物事件之后的感悟進行分享,逐漸幫助學生認識到個人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對社會的奉獻上,對社會積極奉獻可以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肯定,進而實現個人價值,學生通過深入了解和學習,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進一步認識到奉獻的重要性。
三、結合時事熱點和教材內容,進行核心價值觀的滲透
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和理解力,但是思想和法治教材中仍然與一部分內容抽象性較強,學生在充分理解上存在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如若教師只用傳統的方式對教材內容進行講解,可能達不到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將課堂講解內容擴充到時事熱點之中,一方面因為初中生在網絡環境下,與傳統教材相比,對時事熱點往往有更高的專注度,因此將時事熱點和教材聯系起來,可以有效保證學生的上課注意力,再者授課內容涉及時事熱點,可以保證授課方式在社會背景有所變化時靈活地進行相應調整,加強與初中學生之間的適應性。
例如,教師講解角色和責任同在的相關內容時,其教學目標主要是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角色和責任之間的關系,因此教師可以借用“最美教師支月英”的故事來輔助授課,年僅19歲的支月英不顧家里人的勸阻依然決然地前往偏僻鄉村支教,并為此付出了36年的青春。教師可先就課文中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在保證學生有所了解和掌握之后,同樣按照學習小組方式進行分組討論,學生彼此之間可以就從支月英身上學到的內容進行相互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班級范圍內通過來回走動的方式深入到學生的討論之后,如若發現學生的理解有所偏差,需要及時對該名學生進行引導和糾正,保證學生思想品德認識的正確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邀請學生將自己在網上或者生活中接觸到的具有類似價值觀的事件進行分享。為了保證學生主動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教師可以記錄下學生的發言次數,并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來對學生的發言內容進行評價,將此按照平時成績的方式計入到期末的綜合成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