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相前
摘 要:山區小學生受到年齡和閱歷的影響,心智不夠成熟,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受限,因此需要在教學中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小學階段學習的內容比較簡單,但是需要記憶的較多,單純死記硬背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需要教師進行充分引導。文章對山區小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的培養進行分析,希望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和啟發。
關鍵詞:學習動機;學生;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2-0017-02
【Absrtact】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mountainous areas are affected by age and experience,their minds are not mature enough,their ability to think and deal with problems is limited,so they need to 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nterest effectively in teaching. But more memory is need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iva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nteres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mountainous areas,hoping to help and enlighten the relevant personnel.
【Keywords】Learning motivation;Student;Learning interest
【Keywords】Motivation: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
山區小學生由于地處偏遠地區,其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并不太多,所以多數山區小學生的性格較為內向、不開朗。山區小學的教學資源與平原地區甚至城市地區的小學相比,差距較大。與此同時,山村小學學生的視野較為狹窄,主要是由于他們接觸到的人與事物也都基本局限于山區。山區小學生大多數經濟上較為貧困,除了上學之外,大多數山區小學生在放學之后還要幫助家長分擔繁重的家務勞動抑或是農事勞動。勞動之后時間已經很晚,這便使得山區小學生在放學之后真正留給學習的時間并不多,也就難以在長時間之內培養對于學習的興趣。所以,如何在一段時間之內提升山區小學生形成對于學習的興趣,則是廣大山區小學教師面對和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滿足山區小學生缺失需要,培養其成長需求
山區小學生在日常接觸到人物與事物相對固化,加之,山區的家長大多數教育理念缺乏,不會對過于重視子女的教育。部分山區家長主要是考慮家中孩子是否能夠給家長分擔些家務活活農事,普遍較少對孩子感受的關注,這便致使山區小學生難以從父母層面獲得認可與肯定。山區的小學生在日復一日的學習與勞動之中難以發現真正的“自我”,盡管山區小學生想在課堂上獲得教師的認可與肯定,但卻擔心課下同學的嘲諷與譏笑。在課堂之上踴躍發言原本便是正常小學生常見之事,但是到了部分山區小學卻成為了令同學恥笑的事。究其原本,還是由于山區的家長未能夠給學生以足夠的關愛與呵護,山區小學生在心理上缺少家長、教師與同學的關注與呵護,主體性意識尚未萌發。
據調查,山區小學生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歸屬與愛和自尊。如:教師在學生出現錯誤后給予嚴厲的批評,學生相互間因錯誤而嘲笑對方,使得學生在課堂上不敢積極發言,害怕出錯,久而久之,學生的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課堂參與度不高,課堂氣氛不活躍。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做出相應的改變,優化問題處理方案。
例如,教師在教學當中需要創設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學習氛圍應該以輕松、和諧、包容為主,良好的氛圍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使學生接納自己的不足,并在出現錯誤時坦然面對。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可以減少學生之間的嘲諷,使學生發現他人的長處,在學習當中積極上進,敢于接受他人的指導,通過創設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引導學生之間相互接納,相互包容,從而共同發展。在這過程當中,教師還需對學生的個別需求進行分析,并適時開展針對性的工作。如:針對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并給予他們鼓勵和表揚,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度;對于積極回答問題,但回答不準確的學生,不能打擊他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要尊重他們,應適度委婉的讓他們學會思考后回答問題的習慣。在此基礎上,再去培養學生的成長需求,讓他們逐漸有求知的欲望、有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自我價值實現的愿望。
2.山區小學生日常教學中學習動機培養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策略來調動學生的情緒,培養其學習動機:
(1)制造懸念
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以游戲或者故事的方式導入新課,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在制造懸念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注重方式方法,使用多元化的懸念制造方式,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積極學習體驗。
(2)讓學生猜測,教師提供反饋
教師在講解主題前,可以根據主題的內容設置相應的問題,由學生對問題以及內容的理解進行回答,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給予相應的反饋。教師設置的問題應該具有普遍性,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回答的積極性,選擇的問題應該有多種答案,這樣可以使學生之間競相回答,并在回答的過程當中發現自己答案的片面性。在學生回答的過程當中,不僅激發了學生尋找正確答案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在講解完具體的內容之后,老師還要給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回答,一來可以吸引山區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二來還能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鍛煉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