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晉軍 李學暉
摘 要:新課標指出,語文屬于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以及實踐性課程,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營能力。而應用隨文練筆的方式,可以將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滲透到日常教學中,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隨文練筆;讀寫結合;語用課堂;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2-0101-02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oints out that Chinese is a comprehensive and practical course for learning the use of language and writing. Therefore,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teaching,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nsmission of knowledge,but also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language operation ability. Using the method of writing with the text can infiltrat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bility to use characters into daily teaching,which will help improve the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and then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primary Chinese teaching.
【Keywords】Practice writing with essays;Combin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Pragmatic classroom;Writing ability
1.深入挖掘教材
隨文練筆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優(yōu)勢,被廣大教師所認可。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是一味的強調隨文練筆,并未將隨文練筆落到實處。同時部分教師沒能找到恰當?shù)那腥霑r機,導致教學效果不夠理想。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在備課過程中認真鉆研教材與深入挖掘教材,加深對教材的領會,找準隨文練筆的點,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深入挖掘教材,找準隨文練筆的切入時機,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作文應該寫什么以及應該怎樣寫。總之,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寫作素材以及寫作技巧,只有深入挖掘教材,就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得以提升。
2.讀寫結合凸顯語用
讀寫結合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通過閱讀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幫助學生解決“無米之炊”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挖掘讀寫結合點,并在恰當?shù)臅r機切入,通過閱讀來激發(fā)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并將自己的體會與感悟融入到作文寫作之中。以《北京的春節(jié)》這一教學內容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照自己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情景展開聯(lián)想,并將課文與自己印象中的春節(jié)場景進行對比,最后結合閱讀感受寫一寫自己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閱讀與寫作都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學生可以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應用到學習之中,既加深了閱讀理解,也落實了語言文字的運用。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展開聯(lián)想,讓學生想象一下自己最想過怎樣的春節(jié),希望在春節(jié)得到怎樣的禮物等。再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想象一下春節(jié)最想和誰過?想邀請哪些小朋友一起過春節(jié)?這樣的問題不僅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而且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學生的情緒也會隨之高漲,踴躍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體會,同時學生所表達的內容也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素材,拓展了學生的寫作思路。
3.靈動補白訓練思維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都會運用聽、說、讀、寫的訓練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這種方式雖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的思考,教師還應將學生思考作為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因為思考同樣也是一種語言文字應用手段。為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采用文本“補白”的方式進行訓練,既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也能更好的落實語言文字的運用,有助于構建小學語文“語用”課堂。以《魯濱孫漂流記》這一內容的教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品讀課文語言,深入體會課文情感。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復述課文內容,幫助學生加深印象。最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假如你是魯濱孫,流落到荒島之上,那么你能生存下來嗎?”面對這一問題,學生都能自信的回答:“能!”教師:“那么大家能想象一下你將在荒島上怎樣生活嗎?”然后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在這段時間之內,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被激活,思維的火花迸發(fā),紛紛開動腦筋展開想象,甚至有的學生邊想邊寫,將自己所想象的內容記錄下來,也有的學生會輕聲低語,有的學生之間在小聲交流與討論。最后,教師再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與大家分享。學生們紛紛暢所欲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將自己的“求生本領”向大家展示。在此情景下,再讓學生發(fā)揮大膽想象力,將自己想象的內容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從而成為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通過這種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因此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使學生的寫作思路更加清晰,很輕松便可以完成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其生活經(jīng)驗與社會閱歷不足,因此在想象中難免會有不切實際的內容,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不必過分強調,只要學生想象的內容是真實情感的表達即可,要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方面。只要教師耐心加以引導,學生往往可以想象出十分豐富的內容,帶給人們耳目一新之感。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并將想象的內容用文字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