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崢
[摘 要]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檔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保證檔案管理工作質量,需要促進檔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我國檔案管理的綜合水平。在實際研究中需要根據檔案管理體制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掌握我國檔案管理體制的具體特點以及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可靠合理的檔案管理體制改革建議,確保檔案管理體制能夠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提高我國檔案管理工作效率,推動檔案管理體制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關鍵詞] 檔案管理;體制改革;改革方案;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27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16-0056-03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不能忽視檔案管理,開展科學合理的檔案管理工作對促進人類社會的生存以及發展,保證人類文化傳承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檔案工作主要是對檔案資料進行科學管理,同時通過檔案信息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在檔案工作中,需要以檔案室為基礎、檔案館工作為主體開展檔案行政管理工作。與此同時,以檔案管理、技術研究、專業教育與宣傳出版、國際交往與合作等各項內容為條件,可以促進我國檔案事業體系的完善化發展?,F階段,對檔案管理體制改革進行深入研究,可以確保我國檔案管理機制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需求。特別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成熟和完善,加快了我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意味著檔案事業受到一定影響。而促進檔案信息化發展,改善檔案服務機制、服務對象、服務內涵以及服務方式等至關重要。在體制改革過程中,需要保證檔案管理體制能夠順應社會經濟、政治等不同領域的變化需求,提高檔案管理體制的實用性[1]。
二、研究方法和推進
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需要對文獻研究法進行充分應用,搜集整理各種與檔案管理體制相關的信息資料,從而創新和豐富檔案管理體制的相關理論。與此同時,還需要利用綜合分析方法對我國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的具體原因進行深入探討,掌握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的實際需求,提高檔案管理體制改革效果。
三、我國檔案管理體制的現狀
(一)我國檔案管理體制的形成
我國的檔案管理體制是逐步形成的,現行的檔案管理體制是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多次改革以及調整,逐步完善和成熟的。在新中國成立前,我國的檔案管理工作基本處于分散狀態,而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政治的不斷發展,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綜合分析檔案管理體制的實際應用特點,從而形成了集中式的檔案管理體制。這是由我國歷史傳統以及基本國情決定的。目前,現行的檔案管理體制在多次改革和調整過程中,都順應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我國管理體制前后經歷了四次檔案機構改革。在改革調整過程中,堅持精簡、統一、效能的基本原則,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組織原則以及局館合一的領導體制。
(二)我國檔案管理體制的發展歷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我國檔案工作仍然是以機關檔案室為主開展管理工作的。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逐漸加強了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成立了臨時檔案保管機構,對檔案進行集中統一管理。而隨著檔案事業的不斷發展,成立了國家檔案局。在之后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國家檔案統一管理,由國家檔案管理機關統一分層開展指導和監督的管理模式。在1959年決定將黨的檔案工作與政府檔案工作進行統一管理,而各級檔案管理機構既是黨機構也是政府機構,由此形成了我國黨政檔案工作集中統一管理的基本體制。在之后的社會發展過程中,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速度不斷加快,促進了檔案工作集中統一管理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并且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過程中,對檔案管理機構進行了一些改革,促進了檔案管理機構與國家機構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步發展。之后形成了局館合一的體制,并在不斷調整和改進過程中完善和成熟。至今我國仍然是局館合一的檔案管理體制[2]。
(三)檔案管理體制的類型
現階段,檔案管理體制主要包括集中式檔案管理體制和分散式檔案管理體制兩種。其中,集中式檔案管理體制指的是不同級別的檔案機構受中央檔案機構的領導和監督,這種管理體制可以保證整個管檔案管理結構的組織性以及有序性。我國就是以集中式檔案管理體制為主的。而分散式檔案管理體制指的是國家并沒有設立檔案事業行政管理機關。在開展檔案工作的過程中,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分權管理、各負其責的模式,彼此之間并無上下從屬關系,也沒有法定的橫向關系。
四、我國檔案管理體制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一)檔案管理體制現狀
現階段,我國采用的檔案管理體制具有明顯的特點,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特點。在我國檔案管理過程中是以集中統一的原則制定的檔案管理體制。在開展實際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堅持該原則采用雙重管理模式,也就是地方檔案行政管理機構在運行過程中,需要以黨和政府的領導為主開展工作。同時受上級單位的指導與監督。第二,堅持局館合一體制。在黨政檔案統一管理過程中,需要堅持黨的領導,保證檔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利用黨政檔案統一管理的模式,可以對我國的檔案事業發展進行有效監督,保障黨和國家檔案的完整與安全,保障檔案事業的有序性和規范性,促進全國檔案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我國現行檔案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我國檔案體制實施時間相對較長,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管理需求,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黨政合一。在開展檔案管理工作時,國家職能與黨職能之間的差距相對明顯。在確定管理目標時,政府和黨直接作用于檔案管理工作,但是這兩者之間的差異相對較大,導致檔案管理體制改革工作難度增加。除此之外,人們對檔案管理工作的認識不足,認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檔案管理并沒有產生積極作用,可能對檔案信息的擴展性產生負面影響。第二,政事不分。為了保證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需要根據社會經濟和政治的具體發展情況對檔案管理體制進行調整和改革,促進檔案事業的現代化發展。在當前的檔案管理發展過程中,每一個體系都是多樣化、多元化的,為了推動檔案管理工作的高效發展,需要根據檔案的具體功能進行有效調整。但是在實際檔案管理體制改革中存在政事不分的情況,導致檔案管理資源浪費,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受到阻礙,服務效果達不到預期。這些問題影響了檔案管理工作的有序發展。特別是在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促進檔案管理體制改革創新需要實現政事分離、局館分離,才能夠防止在檔案管理過程中出現資源浪費的問題[4]。第三,過度集權。我國是以集中式檔案管理體制為主的,在開展檔案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堅持檔案管理行政機構的統一指導和監督,并且不同的檔案管理行政機構有明確的分工和統籌規劃方法。這種集中化的管理體制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檔案管理工作的整體效率和質量,但是檔案管理過程中的管理方式和檔案取用模式比較單一,很容易產生封閉的情況,對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產生影響,也不利于挖掘檔案資料的應用價值,促進檔案管理體制的創新發展。因此,過度集中的檔案管理體制會一定程度上影響檔案管理體制改革效果。
(三)檔案管理體制改革原因分析
在推動我國檔案管理體制改革時,必須對檔案管理體制的運行效果進行綜合分析,這是判斷檔案管理體制自身功能是否全面完善的重要基礎。在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不同地方的政府管理的職能范圍在不斷擴大,為了充分發揮檔案管理體制的積極作用,需要根據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促進檔案管理行政機構和機制改革。這是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檔案管理體系改革過程中必須保證改進后的檔案管理體制能夠與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以及自然環境變化情況等相適應。除此之外,構建完善的檔案管理體系后,還需要加強檔案管理監督工作。因此,需要制定科學嚴謹的檔案管理監督機制,主要是對所屬單位以及員工進行監督,同時要加強同級單位檔案管理部門之間的監督,以及對下級單位開展檔案管理工作時的具體情況進行監督。利用完整的檔案監督管理體系,可以通過不同的監督形式促使檔案管理體制朝著更加完善的方向發展。
除了對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的內部原因進行分析外,還要重視對外部原因的分析。在當前的社會發展過程中,科技發展水平越來越高,對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需要充分應用先進技術,促進原有體制的創新與優化,才能確保檔案管理體制發揮作用,使檔案管理工作順利進行,提高檔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以及現代化水平。
五、我國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的建議
(一)我國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目的
現階段,體制改革的主要目標是提升我國檔案事業的發展水平,保證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推動檔案事業長遠穩定發展。在具體的改革中,需要認識到當前管理體制存在的弊端和問題,要對影響我國檔案事業發展的體制障礙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夠對檔案管理體制進行調整和改革,確保其能夠滿足我國檔案事業的發展需求,從而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適應的檔案管理體制。
檔案管理是國家檔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檔案管理體制建設研究的過程中,需要從檔案管理單位制定業務管理機構、不同檔案管理機構關系、組織管理方式等不同方面出發,保證檔案管理體制的完善性以及科學性。為了促進我國檔案管理工作的多樣化發展,需要根據當前檔案管理體質的具體現狀,以原有檔案管理體制為基礎,綜合考慮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對檔案管理的新需求,從而制定不同的指導監督方式。在具體的檔案管理工作中,需要以國家檔案管理的實際需求為重點,綜合多種理論與管理模式,從而提升我國檔案管理體制改革水平。
(二)檔案管理體制改革方向
目前,在檔案管理體制改革中,需要堅持的主要方向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市場化。這是我國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在市場化發展和改革中,需要以市場化作為主要目標探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適應的檔案管理體制,促進我國檔案管理工作的長遠發展。第二,法制化。在檔案管理體制改革中,必須根據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對檔案管理工作進行綜合分析,保證檔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強在檔案管理工作中的執法與監督。這是推動我國檔案管理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第三,現代化。隨著我國社會現代化建設速度的不斷加快,當前的現代化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而檔案管理部門需要對先進的技術進行充分應用,提高檔案管理效率和質量。特別是檔案部門本身是信息部門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促進檔案管理工作的數字化以及信息化發展。在具體的檔案體制改革過程中,需要以信息化技術為基礎,提高管理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同時,要促進管理模式的多樣化發展。這是提高當前檔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的重要措施,可以充分發揮檔案管理工作的積極作用,提高檔案管理的社會地位,推動檔案事業的整體發展[5]。
(三)改革的思路及建議
現階段,在體制改革過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保證管理體制改革效果。第一,要構建統一管理體系。對檔案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堅持集中化統一管理是我國檔案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利用集中統一的管理模式,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檔案信息完整準確。因此,在檔案管理體制改革中仍然要堅持集中統一管理模式。與此同時,需要對不同的檔案資源進行整合,構建大檔案,突破傳統檔案信息管理與應用存在的地域限制。對全部檔案資源進行整合,可以對國家檔案資源進行科學配置,保證檔案信息能夠滿足檔案資源社會共享的需求。第二,要促進體制多樣化發展。在檔案事業市場化發展過程中,檔案所有權的多元化特征越來越明顯,這就要求在檔案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需要促進多樣化發展。在黨政機關、國企、事業單位等不同機構開展檔案管理工作時,以集中統一管理為基礎。根據不同機關單位和企業的發展現狀開展檔案管理工作。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允許企業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開展檔案管理工作,提高企業檔案管理的自主權,同時根據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對檔案管理方式進行合理選擇。第三,堅持局管分離的改革原則。在檔案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促進政企分開、局管分離是檔案管理機構的重要改革方向。在實際改革中,要促進行政管理部門以及檔案館從職能上的分離,可以借鑒其他國家檔案管理機構設置方法,將行政管理部門與檔案館在機構、人事、財務上分開,明確不同管理部門的具體分工,充分發揮不同部門的職能特點,各司其職。檔案館作為文化事業單位,按照社會分工進行檔案整合和管理工作;而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是國家整體的組成部分,需要開展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監督指導等檔案管理工作。
六、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的檔案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需要根據檔案管理事業的具體發展歷史和現狀,對原有的檔案管理體制進行綜合分析,探討我國檔案管理體制的特點以及在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要在全面掌握這些基礎資料后,才能夠明確我國檔案體制改革的主要目的和基本方向。從而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的具體發展現狀,提出科學有效的檔案管理體制改革建議,確保檔案管理體制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從而促進我國檔案管理事業的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佳.關于我國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的研究[J].才智,2016,000(009):270-270.
[2] 曾靜怡.中國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研究述評[J].山西檔案,2019(5):13-23.
[3] 屈榮.關于企業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的探討[J].傳媒論壇,2019,000(016):145-146.
[4] 周強.我國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研究綜述[J].鋒繪,2019(1):127-128.
[5] 陳艷.明確科研檔案管理責任 優化科研檔案驗收制度[J].蘭臺內外,2020(3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