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



摘要:為進一步提升小學英語作業管理的提質、增效、減負,本文基于小學英語聽說類作業的作用和目前的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通過備課研修、搭建語言平臺、作業形式和系統性評價四個方面,給出英語聽說類作業的實施建議。
關鍵詞:作業設計;聽說類作業;分層作業
聽說類作業對于小學英語學習的意義
聽說類作業的重要性。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由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組成,從語言學習的規律而言,聽與說的學習顯得極為重要。在聽說學習中,學生在課堂內外根據不同的語言環境進行輸入和輸出的交流。聽是輸入,是學生接受語言的感官表現;說是輸出,是思維表達的感官表現。在小學學段中,學生在三年級第一次接觸英語學習,聽說的學習和訓練對于增強興趣信心、培養行為習慣和筑牢語言基礎尤為重要。因此,聽說作為小學英語學習中的關鍵,作業則是落實聽說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教師通過創設有助于學生聽說的教學情境和任務活動,將課堂教學、教學活動和課后作業等重要教學環節有機結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效率。
新課程標準對于作業的要求。《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不能僅限于課堂教學,要創建真實的語言情景,將其拓展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就在身邊。在小學英語作業實施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新知,為學生提供綜合運用的平臺,同時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搭建評價和反饋的交流機會。目前,小學英語教學重點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為了有效提升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聽說能力和水平,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年齡、心理和學習水平的不同,結合新課程標準的,精心設計有效的聽說類作業,幫助學生在符合自身發展和形式多樣的作業活動中,激發學習興趣、打好語言基礎、提高思維品質和增強實踐能力。
聽說類作業存在的問題。基于《黑龍江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量狀況調查報告》的數據與分析,結合小學英語學科當前作業布置情況抽樣分析和訪談結果,發現聽說類作業存在以下問題。語言材料匱乏:教師僅僅基于教材布置作業,比如在課堂中設置聽音回答問題、分角色朗讀、做教材中的聽力練習,在課后布置讀若干遍課文、聽幾遍課文錄音等。這種作業作為基礎性和即時性的作業是合適的,但是相對已經掌握新知技能的學生而言,這樣的作業設計無法豐富相關話題。缺乏語言環境: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學習英語重要的外部條件,教師重視課堂中聽說情境的創設,卻往往忽略了聽說類作業的設計課后學習的重要性。作業形式單一:課文重復性、機械性的聽音和朗讀,無法滿足學生在特定主題和話題下,調動已有的舊知和與話題相關的新知進行綜合運用。評價不夠系統:教師對課堂練習和作業設計中不夠重視分層,經常進行統一的評價和指導,對不同心理特點、學習水平和學習規律的學生無法進行有效的指導。
小學英語聽說類作業的設計建議
建議一:重視備課研修。
針對教材內容單一,語言資料匱乏的情況下,鼓勵教師在教材內容以外,以單元為主題,借鑒多種類不同版本的教材、讀(繪)本,選擇同單元、同主題、同級別的語言材料。
人教版PEP小學英語教材的單元主題涉及學生的日常生活,如學校生活、購物、旅行、食物、動物等,可以建立單元作業設計表,例如五年級下學期Unit1 My day的單元作業設計,以單元整體設計視角完成作業設計(見表1)。學生完成作業的同時,建立英語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為日后能用英語分析分析、解決問題打下基礎。
建議二:搭建課內外語言平臺。
在課內和課外,學生通過教師創設的情境進行有效輸入,學生根據教師設置的作業進行輸出(見圖1)。
課內在任務單上創編對話、聽音選擇關鍵詞以及看圖復述。課后針對缺乏語言環境的制約,科學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結合單元主題使用作業平臺創設人機對話、電影或動畫片的配音。鼓勵學生通過訪談答題、調查問卷和匯報的形式,使用英語與同學、朋友和家人進行實踐交流,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路徑,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機會。
例如五年級下學期Unit3 My school calender中讓學生了解一年中豐富多彩的活動和節日,在課文中體現到了中國的傳統節日Mid-Autumn Day和美國節日American Thanksgiving Day,在布置作業時可以給予學生創造這樣的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情景,鼓勵學生在情景中尋找更多關于中西方節日的資料。
建議三:豐富作業形式。
教師在課堂內針對于聽說部分去設計聽力和回答問題的活動。例如,聽課文找關鍵詞、聽課文回答問題、復述課文等,也可以豐富此類基礎性作業,如聽音為關鍵詞排序、聽音選擇相符或者不相符的圖片、聽音并結合自身情況回答問題、創編新對話、自己畫圖并描述等。
以四年級下冊Unit3 Weather為例,可以設計如下聽說類作業(表2),根據A(基礎作業)、B(拓展作業)、C(實踐作業)三個層級分層布置。聽說類作業要圍繞著創造性、思考性、獨立性、實踐性的原則,對聽說類作業的形式進行創新豐富課堂教學的模式,教師在作業設計時應注重地域性、文化性、情境性、生活性和趣味性的應用,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有效達成深度學習。
建議四:系統性評價。
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和《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對作業內容和難易度的指導和約束,并分學制和年級制訂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聽說類作業)目標具體分類和分級表(見表3),小學生畢業學年結束時應完成二級目標要求設定作業內容和難易度。教師的聽說類作業應該圍繞著教學目標,結合課程標準和量表設計出系統的評價表。例如在聽選動物類單詞時,設置聽到關鍵詞的數量為一個級別,為學生的作業打出等級。在朗讀作業時,評價學生讀錯或者語調不準的情況,借助信息大數據,使用作業平臺的AI系統篩選出學生常出現的錯誤,并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的聽說類作業進行全體和個性指導。
基于新課標與核心素養的理念下,教師應該對于經常容易忽略的聽說類作業有充分的認識。教師在聽說類作業設計要注重作業的內容、形式、評價,不斷優化作業設計的語言環境的創設,提升作業的聽說功能、基礎夯實和語言訓練,將聽說類作業作為學生內化語言知識與技能的有效手段。新時代教育對于作業設計有新的要求,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要求,規范作業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師要充分認識作業的育人功能,關注學生積極的作業情感體驗,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全面啟動提升學科作業質量的實踐研究,著力作業管理的提質、增效、減負。
■ 編輯/王? ?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