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葛劉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曹埠鎮孫窯小學,江蘇南通 226000)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階段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不能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教材知識,而要將核心素養和學科教學整合起來。當前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不斷融合[1]。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增強教學的趣味性,發散學生的思維,在幫助學生透徹掌握知識的同時,使學生學會靈活運用知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在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方面有重要價值。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積極探索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有效策略。
數學學科兼具理論性與邏輯性,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小學生年齡較小,學習經驗有限,心智和思維不夠成熟,常常會在理論學習中遇到困難,導致學習信心受到打擊,從而降低學習效率[2]。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高。例如,在教學抽象的數學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生動的視頻資料,把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具體,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有效理解知識,使學生樹立學習信心。信息技術能夠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落實生本觀念,促進小學教育的不斷發展。另外,教師可以基于信息技術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幫助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從而實現學以致用。總之,教師應依托信息技術,調整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從而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提高教學質量。
微課是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相結合的產物,能夠豐富數學教學模式,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3]。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短小精悍、針對性強、目的明確等優勢,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不斷提高。在應用微課教學時,教師應重點關注微課視頻的制作,除了要突出數學的重難點,還要確保微課豐富生動,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確保微課的吸引力,使微課在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作用。在微課的開始部分,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見圖1),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然后介紹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性質和應用等,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圖1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比較廣泛,且深受師生歡迎,主要是因為這種信息化教學工具能夠為學生營造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也能夠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形象、直觀的事物呈現出來,從而幫助學生發散思維,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4]。教師可以利用電教工具,運用視頻、動畫、圖片、文字等多元形式的載體為學生展示信息,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時,在對圓的面積公式進行推導的過程中,雖然教材給出了具體的推導過程,但這一過程是靜態化的,學生難以深刻理解。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整個推導過程用視頻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深入掌握數學知識點。
又如,在教學“多位數的讀法”時,教師可以依托電教媒體開展教學,利用圖片或動畫直觀呈現十位數、百位數、千位數的讀數方法。在小學生形成基本的思路后,教師可以拓展到單位“億”。教師可以采取趣味游戲法滲透“末尾有零”或者“數中間有多個零”的讀數技巧,這樣豐富的教學形式,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課后訓練中,教師可以布置如下任務:“請同學們思考一下,25660000000這個數字該怎么讀呢?”通過劃分級及簡單的思考,學生得出答案為“二百五十六億六千萬”。對這一結果,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音頻來檢驗其正確性,使學生更直觀地檢查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確。
為了推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應轉變傳統的僅依靠教材資源的觀念。教師應認識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離不開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在收集和整合數學資源方面,信息技術具有顯著優勢[5]。網絡平臺就是一座龐大的數據資源庫,教師對這些資源進行有效識別和篩選,并將其應用到教學中,能夠讓教學事半功倍。比如,在解題教學中,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完成教材中的習題,還可以從網絡平臺篩選出優質資源和綜合性較強的習題,鼓勵學生對其進行深入思考與解答。
例如,在指導學生掌握一題多解的方法時,教師可以在網上收集典型練習題,要求學生自主完成并和同學交流解題經驗。比如,用35輛貨車運輸4次能夠運輸100噸鋼材,如果使用7輛相同的貨車運送105噸鋼材,總共需要運多少次?食堂運來一批水果,原計劃每日吃50公斤,30天吃完,后來每日比原計劃多吃了10公斤,那么,這些水果夠吃多少天?
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收集豐富的教學資源,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調動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只有在生活化場景中學習、運用知識,才能提高數學綜合能力。例如,在教學“小數乘法”時,教師可以挖掘生活中常見的案例來引導學生。比如,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情境:“小明去文具店購買文具,買了2個筆記本,每個3.5元, 3支圓珠筆,每支1.6元,以及1個筆袋12元,請同學們計算一下小明這次購物一共花了多少錢?”為了幫助學生分析題目,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呈現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幫助學生快速構建等量關系。信息技術的最大優勢是使復雜的數學教學內容變得形象、生動、容易理解,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能力。
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使小學數學呈現出嶄新的面貌,一方面,教學形式更加豐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另一方面,教學更具趣味性,數學教學途徑得到拓展。在此背景下,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不斷提高。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與普及的背景下,培養創新人才已經迫在眉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夠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新時代,教師應靈活把握在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的時機,充分挖掘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根據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要求做好課程創新性設計,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