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芳,莫軍軍,項婷婷,魯玲玲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杭州 310003
外來醫療器械是指醫院從供應商租用的醫療器械,此類器械價格昂貴、品種繁多,醫院從節約成本考慮基本不購置,而采用租賃方式,由此導致外來醫療器械在各大醫院之間頻繁流動,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潛在風險[1-3]。消毒供應中心(central sterilized supply department,CSSD)是承擔醫院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滅菌以及無菌物品供應的部門[1]。《外來醫療器械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指南》明確指出CSSD在處理過程中,需收集記錄外來醫療器械及植入物管理情況及器械處理相關數據,為數據的采集和分析提供原始資料、追溯信息、評價依據等,促進質量持續改進[4]。為加強對外來醫療器械及植入物的規范管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2012年利用CSSD原有的信息追溯系統平臺,進行外來器械信息追溯模塊的設計與應用[5]。因2012版外來器械信息追溯模塊的設計注重科室內部流程的質量控制,而外來器械在醫院內的運轉牽涉到多個部門,原系統在施行過程中存在局限性。2019年11月,醫院對信息追溯系統中外來器械信息追溯模塊進行重新設計和優化,以實現外來器械在醫院內運轉全流程的信息化控制。2020年7月開始臨床使用,實施近半年,取得預期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2012版的外來器械信息追溯模塊,通過條形碼的形式實現追溯系統對外來器械清洗、消毒、滅菌、儲存、發放、使用的信息進行動態監測與查詢。外來器械供應商的業務員在術前1 d將已通過醫工部門審核過的器械連同打印的出庫單送至CSSD的去污區,與護士當面清點后在《外來器械清點交接記錄本》上登記手術日期、患者的床號、住院號、姓名、器械公司名稱、器械數量、植入物數量、手術醫生、送貨人員等信息。接收后工作人員使用PDA掃描條形碼本上同一器械名稱的二維碼,錄入器械包的名稱、廠商及送貨人。之后CSSD工作人員按照標準流程進行清洗、消毒、滅菌、包裝、發放。接收后的器械與清洗機關聯選擇相應的清洗方式,清洗后的器械經過檢查合格后完成包裝,外包裝貼上條形碼。外來器械的滅菌和監測操作時,CSSD滅菌人員掃描滅菌器上的編碼和放入該滅菌器的每個器械包的條形碼,然后按滅菌監測要求,同時使用有條形碼的生物監測包、掃描使用的滅菌程序(必須與管理系統設置的一致),所有的條件都達到要求時,才能創建鍋次執行滅菌。滅菌完成后將物品掃碼發放至手術室。通過查詢該器械包的二維碼,CSSD實現了對外來器械處理各個過程進行監控并記錄完整的數據,實現可追溯。手術室使用后的器械通過污物電梯運送至CSSD,根據器械內單與器械公司當面清點后再經過清洗消毒處理,之后交還與器械商。運行中存在問題:交接記錄本信息填寫存在缺項、字跡潦草、物品名稱和數量不正確等問題;器械歸還時,手術室使用后的植入物數量巡回護士在器械內單上常未修改或有出入,需等器械商當面核對數量后再清洗消毒,等待時間長;未設置二次還包功能,清洗消毒信息手工記錄,無法動態追溯,出現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導致未清洗消毒的包被外來器械供應商直接帶走現象。
醫工信息部牽頭,臨床骨科病房、CSSD、手術室聯合召開會議,形成CSSD業務全流程圖。各部門分工:醫工信息部負責設計和研發,CSSD與手術室負責新系統開發后的實施及問題反饋。
2.2.1SPD模塊的結構及內容
模塊包括手術材料申請模塊、采購訂單管理模塊、驗收管理模塊、手術室管理模塊、外部對接模塊。手術材料申請模塊:醫生根據手術申請單發起手術材料申請。采購訂單管理模塊:將手術材料申請單轉為采購訂單并由供應商進行配送至醫院。驗收管理模塊:驗收供應商配送的物資。手術室管理模塊:管理手術室內部業務流程。外部對接模塊:處理醫工信息部、手術室、CSSD的交互以及信息同步,將數據保存至數據庫對應表中。
2.2.2CSSD模塊的結構及內容
新增3個模塊包括掃描展示模塊、服務處理模塊、外部對接模塊。掃描展示模塊:接受所有的掃描信息,將信息發送給服務處理模塊,同時接受掃描服務模塊反饋的數據信息,將數據展示出來。服務處理模塊:判定驗收單號的準確性,將驗收單號發送給外部對接模塊,同時接受外部對接模塊的處理結果,將結果數據發送給掃描展示模塊。外部對接模塊:處理與SPD的所有交互,以及文件的解析。將結果在數據庫保存。
外來器械供應商需通過醫院進行統一招標。需使用外來器械時,臨床科室手術前1 d通過SPD模塊發起手術申請單,提交手術材料申請單(注明外來器械的名稱和廠家及手術類型),醫工信息部審核后轉采購訂單。通過網上的采購平臺,供應商制作配送單,內容物包括(商品名稱、規格型號、生產廠家、批號、效期、數量),自動生成二維碼訂單回傳至醫工信息部。手術器械于手術前1 d下午3:00前、急診手術器械提前4 h送到醫工信息部,驗貨后生成驗收單(包含二維碼、配送內容、患者手術信息的整合),驗收單上的信息通過信息系統端口傳輸到CSSD和手術室。醫工信息部送貨人員與器械供應商一起將器械送至CSSD去污區。CSSD電腦端進入外來器械接收界面,通過掃描驗收單上的二維碼,出現使用該器械患者的手術信息和所有包內器械的物品組成,CSSD工作人員與器械公司人員當面再次核查器械,打印出接收清單并確認簽名。清洗、包裝、滅菌及發放等環節的操作同2012版本。手術室護士使用掃碼槍掃描外來器械包的條形碼和該患者手部的腕帶條碼,通過SPD模塊關聯器械包的信息,使用的植入物也需掃描耗材的對應二維碼相關聯。使用后的外來器械包由器械護士做好預處理,使用的植入物掃描二維碼后通過端口的數據交換,內容物列表的數據自動減耗。巡回護士和外來器械管理員共同確認后,回傳器械退單到CSSD同時器械送入回收污物電梯。污染區接收護士掃描該器械包的二維碼,CSSD信息系統回收界面顯示器械退單。核對無誤后,確認保持。該器械包出現在“清洗登記”界面,關聯清洗機清洗消毒。每個清洗消毒好的包均打印出一份還包清單與器械一起放在包裝區域固定的還包點,器械商取包時簽名確認。
選取醫院CSSD 2020年6月1日至30日原信息追溯模塊處理的671個外來器械包作為對照組,選取2020年8月1日至31日多部門信息追溯模塊處理的612個外來器械包作為觀察組,均為相同的外來器械供應商提供。兩組器械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比較多部門合作信息化模塊應用前后兩組外來器械管理的指標,包括外來器械交接登記合格率、外來器械包術后清洗消毒執行率。
3.2.1應用前后外來器械交接登記合格率比較
多部門合作信息追溯模塊應用后外來器械交接登記合格率優于應用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應用前后外來器械交接登記合格率比較
3.2.2應用前后外來器械使用后清洗消毒執行率比較
多部門合作信息追溯模塊應用后外來器械使用后清洗消毒執行率較應用前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應用前后外來器械使用后清洗消毒執行率比較
多部門合作信息化模塊構建中,通過醫工信息部與CSSD的電腦端口對接,將外來器械驗收單的信息傳送至CSSD的信息化追溯系統,CSSD接收人掃描驗收單的二維碼,接收日期、接收人連同驗收單的信息整合后保存于外來器械的回收界面,不需要繁瑣的手工交接記錄,規避了手寫交接單的隨意性和散漫記錄導致信息錯誤等問題,保障了信息的準確性、永久性和可查閱性。新模塊應用后外來器械交接登記合格率從88.97%提高到100.00%。
外來醫療器械使用后未經清洗消毒直接取走會造成器械在流轉過程中交叉感染的潛在風險增加。《WS 310.2-2016 醫院消毒供應中心 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6]中明確要求使用后的外來器械,應由CSSD清洗消毒后方可帶走。遵循規范處理從管理的角度考慮,執行率的實現需要有強制性的操作功能來保障流程按規范實施[7]。在多部門合作信息追溯模塊構建中,設置了外來器械使用后的二次回收操作功能。二次回收清洗消毒通過外來器械管理功能,以每天為查詢條件,匯總前1 d外來器械包接收列表,包的歸還列表,全程監控各操作終端參數并且責任到人到點,每天責任到崗打印匯總報表,及時發現操作中的不規范行為,予以改進。運用此系統提高器械的處理效率。李少英等[7]研究報告外來醫療器械設置二次回收系統后,術后清洗消毒執行率提高到85.34%。本研究中應用多部門合作信息追溯模塊后,外來器械使用后清洗消毒執行率從81.97%提高到97.55%,大幅度提升。避免了外來醫療器械在流轉過程中對社會造成的污染,有效提高外來器械的管理質量和效果,使得外來器械的管理更加規范化和標準化。在二次還包中未能實現100%的清洗消毒后還包,通過匯總的數據分析,均為患者未使用的包,器械管理人員直接交還給器械商,發現后立即執行整改。
外來器械的信息追溯模塊構建須結合實際情況不斷進行調整及優化才能充分發揮作用。構建多部門合作信息化模塊的外來器械信息追溯系統實現了外來器械從臨床申請到二次回收操作的完整閉環系統,若某一環節出現中斷,下一環節的流程就無法運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多部門合作信息化追溯模塊剛啟用階段存在較多的人為操作錯誤,需要進一步加強培訓;接收器械需要手術排班系統確認后CSSD才能掃碼接收,存在一定的限制;急診外來器械接收流程還需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