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教|查圣林 評析|曹遠恒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43頁。
【教學過程】
師:想一想如何畫一條線段?
生:從0刻度線開始畫起,是幾厘米就畫到幾。
師:你能畫一條5厘米長的線段嗎?
學生試畫后,教師結合課件邊演示邊說明:我們直尺上的0刻度稱之為0刻度線,尺子上的5厘米稱為目標刻度線,把0刻度線和目標刻度線連接起來就是一條5厘米長的線段。

【評析:以上環節是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來設計的。學生在二年級時已經掌握了畫線段的基本方法,本節課恰好可以按照畫線段的方法類比推出畫角的方法。畫角的實質也就是找準0刻度線和目標刻度線,為后面學習新知做好鋪墊?!?/p>
師:剛才我們畫線段用到了直尺,觀察一下,直尺有幾個角?
生:4個角。
師:各是多少度?
生:90°。
師:如果只用直尺,可以畫哪些度數的角?
生:90°、180°、360°。
師:如果要畫75°的角,用直尺試試看,行嗎?
生:畫不出來。
(出示直角三角板)
師:你知道三角板的三個角分別是多少度嗎?
(學生邊指角邊說出三個角的度數)
(再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
師:你知道這個三角板三個角的度數嗎?
生:(同樣邊指邊說)三個角的度數分別是90°、45°和45°。
師:你能用三角板拼畫出75°的角嗎?
(學生試拼,指一名學生投影展示自己的拼法)
師:用一副三角板能不能拼出75°的角?
生:能。
師:用三角板能拼出55°的角嗎?試試看!
生:一個三角板上有45°角,另一個三角板上沒有10°角,所以拼不出來。
師:有沒有哪位同學拼出55°的角了?
生:沒有。
師:既然用三角板拼不出55°的角,那說明什么?
生:說明三角板畫角也有局限性。
【評析:通過用直尺畫線段以及拼畫75°角和55°角這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直尺畫不出來的角,三角板可以畫出來,三角板畫不出來的角學生自然而然想到使用量角器可以畫。在比較畫角方法的過程中,不斷制造矛盾沖突,讓學生充分感知到用這些工具畫角的局限性,體會用量角器畫角的必要性,激發學生學習用量角器畫角的內在需要,從而自然引入新課。】
1.引入課題。
師:55°角是很平常的一個角,直尺也不行,三角板也不行,那怎么辦呢?我們身邊還有一種工具,它不僅有55°的角,而且還有其他度數的角,知道它是誰嗎?
生:量角器。
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
(板書課題:畫角)
2.探究畫角的方法。
(1)試一試。
師:剛才畫線段時需要找0刻度線和目標刻度線,試想一下,畫一個角要不要找0°刻度線和目標刻度線呢?
生:應該和畫線段的方法類似,也需要找0°刻度線和目標刻度線。
師:你們能參考課本第42頁的步驟畫出55°的角嗎?
學生試著用量角器畫一個55°的角。
(2)說一說。
師:現在誰能夠試著把你剛才畫角的過程說出來?
(指名學生試說,有的說不清楚,有的說不完整……)
(3)議一議。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找畫角的步驟和方法。
師:第一步先怎么辦?
生:我一開始先用直尺畫一條射線。
(教師課件演示畫一條射線后,總結并板書)
(板書:一畫線)
師:接下來呢,怎么辦?
生:把量角器的中心點和射線的端點對齊。
生:還要把量角器上的0°刻度線和射線對齊。
(板書:二重合)
師:到這時候應該找什么了?
生:在量角器上找到55°,點上點作一個記號。
師:對,應該找到所畫的度數,點上點作一個記號。
(板書:三找點)
師:最后怎么辦?
生:把兩個端點連接起來。
(板書:四連線)
3.總結畫角的方法。
師:這樣下來,我們用量角器畫角需要幾步完成?
生:四步。一畫線;二重合;三找點;四連線。
師:畫完后我們還要標出度數再檢驗,看我們要畫的角是銳角還是鈍角。
【評析:以上通過試一試、說一說、議一議等環節,大部分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和研究的。畫角的方法就這樣在學生的嘗試、匯報、討論、交流等過程中應運而生;把畫角的步驟和方法再次以順口溜的形式進行及時歸納和總結,讓知識得到了升華,再一次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一個本質的理解。教師還特意強調了對畫好的角進行檢驗,強調在檢驗中先判斷是哪種角,再測量角。讓學生體驗畫角時要靈活選擇適當的方法。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作圖習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p>
4.練一練。
師:你能畫一個105°的角嗎?
(學生討論、交流后試畫,教師巡視)
師:剛才我們畫角的時候,對應的105°角是量角器的內圈刻度還是外圈刻度?
生:對應的是內圈刻度。
師:為什么?
生:因為對齊的0°刻度線在量角器的內圈,所以要在內圈找105°角。
課件演示畫角的過程:

【評析:設計讓學生畫105°的角,主要目的是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不斷補充和梳理,再次明確畫角的方法。尤其是找0°刻度線來區分量角器上的內圈和外圈,從而準確地找到目標刻度線,并逐步總結出畫角的步驟,有效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師:剛才大多數同學把角的頂點畫在左邊,現在反過來,如果把角的頂點畫在右邊,你會畫嗎?
(學生試畫,教師檢查指導后指名板演)
師:現在畫的105°角,對應的是量角器的內圈刻度還是外圈刻度?
生:是外圈刻度。
師:這又是什么原因?
生:因為這時候要對齊的0°刻度線在量角器的外圈,所以要在外圈找105°。
師:因此,我們在畫角的時候,能不能把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搞錯?
生:不能。
課件展示比較:

【評析:學生在畫角的過程中,很容易混淆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內外刻度,從而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p>
1.畫出65°和115°的角。
師:同學們,你們在畫65°和115°角的時候,有什么發現嗎?
生:量角器上65°和115°的角在同一個刻度上。
師:看看還有哪些度數的角在同一個刻度上?
生:100°和80°。
生:130°和50°。
……
師:在同一刻度上的兩個度數有什么特點呢?
生:這兩個度數相加正好是180°。
師:對,找到這個規律,我們在畫65°和115°角的時候,只要畫出65°的角,再把角的一邊延長,就可以得到115°的角了。
【評析:在學生畫這兩個角的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從而引發學生思考。目的是既讓學生區別看內外圈的刻度,又讓學生發現了這兩個角之間度數的聯系和畫法上的聯系,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思維求異性和靈活性的目的?!?/p>
2.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45°和135°的角嗎?
師:現在拿出你們的長方形紙,先折出45°的角。
生:我把直角對折,就折成45°的角了。
師:那135°的角怎么折呢?
生:我按照折正方形的方法對折,組合成90°和45°角,正好是135°。
【評析:通過折45°和135°的角,變換了練習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也豐富了學生的感知,有效地提高了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評】
《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等數學活動”。如何激活教材,體現學生的探究?本節課做了以下探索:
這節課教材上只是呈現了用量角器畫一個65°的角,如果教師只教給學生如何用量角器畫出一個65°的角即完成了教學任務,然后用大量的時間進行練習鞏固,這樣的教學不僅形式單一,學生的心智也得不到開發,創新能力的培養就得不到落實。那么怎樣開發學生的心智、體現學生的探究?課一開始,教師通過用直尺畫線段和角以及用三角板拼畫角等一系列操作活動,制造矛盾沖突,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用量角器畫角的必要性,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課,學生學習畫角的積極性自然就高了。
在新授部分,主要讓學生初步感知角的畫法,讓學生在自學課本的基礎上嘗試畫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重點點撥了量角器上刻度的讀法,學生經歷了畫角的過程后,教師讓學生總結畫角的步驟,突出了教學重點。在知識遷移及討論交流環節,培養了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通過比較畫銳角和鈍角的不同,突出了教學的難點。在反饋應用中,讓學生體會到畫角方法的多樣性和折不同的角,引導學生把知識學活并會活用。
進學生主動感悟
教師在本課教學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完成了知識的學習,在動手操作和小組活動中體會到合作的愉悅。學生通過糾錯和自我梳理,最終感悟到了畫角的實質,整個過程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