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平度市鄭州路小學 劉志平
所謂生活化教學,主要指的是將現實生活作為出發點,依托教學方式和手段,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化氛圍中更好地吸收和消化課堂所學知識。其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滲透,能夠有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接受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同時,得到積極向上的道德引領,學會嚴格規范個人的行為,從小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梢?,生活化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情境教學法是新課改的產物,是小學教學領域中較為常見的教學方法之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試著將生活化與情境創設這兩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一個更加熟悉的生活化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更快地進入道德與法治學習的狀態,從而更好地吸收和消化課堂所學內容,為后續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例如,教學“干點家務活”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本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回顧做過的家務活,體會做家務活帶來的快樂及其給個人成長與家庭生活帶來的積極意義,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對此,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以“家庭生活”為主題的教學情境,借助一些簡單的道具來布置教室,營造一個更加真實的學習環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試著對個人的家庭生活進行描述、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暢所欲言,樂于分享自己在家里做過的勞動,享受做家務的樂趣,感受家長日常做家務的辛勞,學習如何為父母分擔。在結束這個環節之后,教師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以及未來的做法,引申出本節課的內容,順利達成本節課目標。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涉及不少與現實生活有關的元素,教學的有效實施,能夠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意識水平,幫助學生從小形成正確的法治理念和思想道德。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引申出一些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案例,以此進行生活化教學,讓學生意識到道德與法治和現實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實現高效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建立。
例如,在教學“生命最寶貴”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本節課主要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出生、成長傾注了家人無數的心血,明白生命的可貴,不斷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在正式教學時,教師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優勢,為學生展示了一組圖片,即一位媽媽懷孕前后的圖片。此時,學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視線紛紛落在了大屏幕上,于是教師把握時機,拋出引導性的疑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懷孕的媽媽是什么樣的嗎?媽媽懷孕時除了肚子會變大,還有什么變化嗎?”以此引發學生思考。接著,再進行微課視頻的呈現,帶領學生探尋生命的可貴。果不其然,在此過程中,學生紛紛發出了感嘆,如“我們的媽媽真偉大?!薄皨寢屵@么辛苦才生下了我們,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獲得了事半功倍之效。
在課程教學中,教師不能將教學局限在課堂、教材上,應當對其進行適當的拓展,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也不例外。對此,在正式教學時,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進行整合,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在收獲知識的同時不斷促進自身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逐步學會運用課堂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教學“我們所了解的環境污染”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本節課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塑料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以及塑料廢品處理不當給環境帶來的危害,不斷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能夠就“白色污染”提出合理的建議,并且將其付諸行動。對此,教師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調查和記錄社區塑料的使用情況,將其制作成相應的表格,并且給出對應的解決方案。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讓學生的環保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并將其真正落到實處。
總而言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滲透生活化教學,不僅是推進教學改革進程的有力體現,更是提高整體教學實效的必由之舉。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應當深刻把握生活化教學的內涵,找出其與道德與法治教學之間的契合點,并采取切實可行的策略促進二者的有機融合,最終實現高效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構建。具體來說,可以從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剖析生活案例,構建高效課堂;開展生活實踐,鍛煉應用能力三個方面入手,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一步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