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敬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提高教師素質,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起廣泛擁護與共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為我們“營造”了一個艱苦而又必須面對的教育環境,教師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師德的真正內涵,體現了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倡導的“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潛心教書育人”的行為準則,引發了人們對于新形勢下師德師風建設的思考。
關鍵詞:師德師風;以變為能;教育結合
特殊時期彰顯師德師風建設的成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將學校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環境徹底打破,適應新形勢的現代教育方法被迅速推到了風口浪尖,成為教師必須適應的變化。教師們能夠迅速應對并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與他們扎實嚴謹的治學態度密不可分。教學環境因疫情而突變雖令人毫無準備;但是教師們并沒有不知所措,更沒有抱怨,嚴謹治學的成果發揮了積極作用。教師們稍加思考并及時調整心態與教學內容,結合現有的教學技術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應新形勢所需衍生出各種適合新教學環境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充分利用網絡教育平臺,發揮音視頻資料的優勢,極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依然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師生間互動交流不斷,使得課堂氣氛依然生動活潑,教學工作以嶄新的狀態有條不紊地順利完成,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恪守師德建設的核心內涵
1.敬業守責是師德的基本原則
敬業是職業操守的基本準則,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的內容之一。教育部公布的《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中明確高校教師要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潛心教書育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都是強調作為合格教師,高度的職業責任感是基本要求,也是起碼的道德素質。時代的發展要求教師不斷進取;但是并沒有改變教師愛崗敬業的師德基本原則。
2.愛生重教是師德的基本前提
教與育一直是不可分割的兩個主體,習近平總書記更是以“大先生”“筑夢人”“系扣人”“引路人”等稱謂表達對教師的尊敬,突出了教師的重要性。因此,為師者忽略教與育中的任何一項,都有失教育之道,難以完成培養合格人才的教育目標。教師只有在任何時候都秉承著“勤于施教,安于樂教”的原則,時刻對自己的工作盡職、學習、反思,才能真正完成培養合格人才的教育目的。
3.身正為范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道出了“身教”的重要性。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高校教師在秉承傳播知識、思想的同時,更承擔著塑造靈魂、傳播真理,指點光明的崇高使命。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到即將走向社會的學生立身、立德、立學以及正確的政治方向和人生態度。
4.完善自身是教師追求的目標
教師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兢兢業業的治學態度與精神是師德構成的本源,也是教師應對各種變化的基礎。理論的探討加深,信息的吸納整理,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制定符合時代特色的教學方案,使得教學內容不斷精簡更新,各項工作才能以嶄新的姿態、有條不紊地順利完成。
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引發的思考
1.師德建設是新時代“立德樹人”思想的表現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當今時代是信息化的社會,教師們在接受新形勢下各方面日新月異的知識技術的同時,也受到了諸如思想多元化等因素帶來的消極影響。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立德樹人”思想,師德師風建設已經形成長效機制。新冠肺炎疫情中教師們無怨無悔的表現,彰顯了新時代師德建設的成果與內涵。作為教師,只有擁有了廣闊的知識視野、具備現代化的信息素養、掌握廣博的歷史知識,才能在教學中營造出高超的教學技能、透徹的學理分析、全面的國際思維以及扎實的理論基礎,才能真正做到德業雙馨。
2.師德建設要注重“教書與育人”的統一,彰顯時代特色
黨的十九大對高校提出了“雙一流”建設目標和“內涵式發展”的理念,這是新時代賦予高等教育的新內涵,高質量的高校建設必然對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提出更高要求。教師們在潛心問道以達到“為師者,當以修身善其事,任其職”的同時,更應適應時代發展關注社會,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應當德行統一、是非分明、態度明確,秉承理論結合實際的原則,引導學生理性分析、選擇、判斷,旗幟鮮明地表明立場,分清“普世價值觀”“利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想真實內涵與危害,從而實現“胸懷天下,立己達人”的作用,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3. 喚起教師道德自覺,加強教師自律、自省
當今社會追名逐利、浮躁之風盛行,如“直播”“網紅”“一夜暴富”等急功近利的思想泛濫,強大的物質誘惑與功利追求無時不在挑戰著教師德行操守的底線。“十年種樹,百年樹人”的傳統美德似乎已經被人們遺忘,學生不懂尊師重道,教師教而不育、學生聽而不學,不僅違背了師德師風的建設要求,而且也嚴重摧殘了我國的教育資源與教育環境。對高校教師的考評中“重科研輕教學、重學歷輕道德”的價值取向逐漸增多,再加上管理權責不明、執行不暢等問題,不僅弱化了師德師風以評促建機制,更造成了近年來教師隊伍中師德師風問題頻現。因此,教師考評中師德的考察指標顯得尤為關鍵。新時代提倡學術發展與自由,但作為教師應當正確把控輿論導向影響。高校從招聘、人才引進到上崗培訓、日常管理等方面加強教學科研及道德誠信等方面的監督機制,甚至施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的師德自律;同時,高校定期開展師德標兵等榮譽評比,又是對教師師德建設的極大推動。教師真正做到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學、真信、真懂、真用,才能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服務”思想要求。這不僅印證了師者的本心,是師德建設問題,而且還詮釋了師德的真正含義,實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做老師就要執著于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基本要求。
作為教師,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忘卻職業的根本,明確教師職業使命,在平凡的堅守中彰顯師者大愛。這就是新時代的師德,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倡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的重要思想,符合新時代發展的基本要求。
參考文獻:
[1]沈麗瑛.師德建設理論與實踐路徑探索[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2019(26):88.
[2]鄭曉東,肖軍霞.新形勢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時代價值與實踐路徑[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8):147-151.
[3]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5(2).
[4]周亞芳.以身立教:論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實踐路徑[J].國際公關,2019(8):225-226,229.
[5]林雯.工匠精神融入新時代高校師德建設的實踐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4):20-21,30.
[6]霍瑩瑩.高校師德建設面臨的困境及路徑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20(31):62-64.
(作者單位:首都體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