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宇
摘 要:高校是我國為社會持續輸送高素質人才的場所。網絡技術在高校校園中的普及與推廣,雖然促進了高校校園媒體的進步與發展,但是也對高校校園媒體的發展產生了制約?;诖耍恼轮攸c圍繞網絡時代高校校園媒體融合發展的路徑展開分析。
關鍵詞:網絡時代;高校;校園媒體;融合發展
媒體的融合發展受到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與支持。尤其是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對于媒體的融合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指導意見。而這意味著國家層面開始通過各種政策性措施來支持并推動媒體的融合發展。高??梢砸源藶橹笇?,對高校校園內的媒體資源進行整合,在加強信息傳播成本控制的同時,擴大信息的傳播范圍。
一、網絡時代下高校校園媒體融合發展的
主要內容
(一)發展理念的融合
網絡時代下,高校校園媒體的融合發展是一種深度有機融合,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與技術性,不僅要進行校園媒體形態的變化,還要對相應的資源配置以及組織管理進行調整。如果只是將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進行疊加使用,那么必然會導致大量同質化內容的出現,不僅會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還會出現“融而不合”的問題。因此,高校要強化自身的網絡思維,充分意識到校園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并從全局上組織開展媒體融合策略,結合高校校園媒體的實際需求來進行校園媒體融合發展策略的制定[1]。
(二)媒體平臺的融合
針對媒體平臺的融合,需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在高校校園內成立新聞中心,完善相應的管理功能、協調功能和工作機制,由其負責整個高校校園媒體的統一管理,然后在黨委宣傳部的領導下開展各項工作。其次,對校報、廣播、網站及手機終端等媒體載體進行融合,通過相關資源的優化配置來進行新聞內容的策劃、制作和發布,利用多元化渠道傳播媒體信息。
(三)傳播內容的融合
針對傳播內容的融合,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對新媒體特點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在不同的媒體平臺上,利用文字、圖片、音頻或者視頻等形式,對各種新聞事件進行發布,突出新媒體平臺宣傳效果的與眾不同。其次,對新媒體的規律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利用圖表、動漫或者音視頻等形式進行表達,增強傳播內容的吸引力,確保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最后,開通微博、微信,并借助這些平臺,與學生進行互動,從而將更多的學生吸引到這一平臺[2]。
二、網絡時代高校校園媒體融合發展中
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較強的校園媒體融合理念
首先,部分高校管理者將所有的管理精力都集中到了教學與科研方面,并沒有對高校校園媒體的發展給予足夠重視。針對校園媒體,也只習慣于傳統媒體平臺的使用,并沒有積極接納新興媒體平臺,更加不會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提上日程。其次,部分高校媒體工作者受到傳統媒體思維習慣的影響較大,創新求變不夠主動,無法制作出具有吸引力的媒體內容。部分高校雖然具有多種媒體傳播體系,但是不同媒體之間的融通性較低,從表面上看信息的傳播方式非常多,但是并沒有實現這些校園媒體的融合發展。還有部分高校在校園媒體融合發展方面,只是開設了校園官方微博、社團微博、新聞網站,并沒有將新興媒體的優勢與特點發揮出來,無法形成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協同傳播效應[3]。
(二)缺乏與之相匹配的校園媒體融合發展制度
在網絡時代下,要想實現高校校園媒體的融合發展,就必須有一個與之相匹配的校園媒體融合發展制度。但是實際情況卻是,絕大多數的高校對于校園媒體融合的發展趨勢并沒有采取主動應對措施,片面地認為校園媒體的融合發展并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單純使用傳統媒體不會對高校的正常運轉與可持續發展產生影響。部分高校管理層沒有意識到高校校園媒體融合是必然的趨勢,所以并沒有積極主動地構建校園媒體融合發展機制,例如組織領導機制、監督管理機制及安全保障機制等。這樣一來,高校校園媒體的融合發展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另外,部分高校雖然制定了相應的制度,但是卻沒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無法將其落到實處,使得校園媒體的融合發展停留在表面。
(三)缺乏足夠的技術創新
目前,手機等移動智能設備已經在高校校園中得到普及,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擁有一部智能手機,都可以通過網絡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部分高?,F有的網絡媒體技術雖然非常先進,也具備充足的網絡媒體人才,但是面對手機等移動智能設備在高校校園中的普及,顯然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沒有及時利用手機終端組織開展各種宣傳工作、校園文化傳承工作及校園信息傳遞工作[4]。
(四)缺乏較大的媒體投入力度
在網絡時代下,高校并沒有在校園媒體的融合發展方面進行較大的投入。首先,高校缺乏足夠的高水平媒體宣傳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現有的工作人員數量不多,且業務能力偏低。其次,高校并沒有在媒體宣傳方面投入充足的資金,嚴重影響了媒體設備更新的及時性。最后,為了保證校園媒體的正常運營,高校讓大量的在校學生參與校園媒體的維護與運行管理。但是,這部分人員并沒有較高的專業素養,且人員流動性較強,校園媒體的運營質量得不到保證。
三、網絡時代高校校園媒體融合發展的路徑
(一)堅持黨性原則
高校要想實現校園媒體的融合發展,就必須始終堅持黨性原則,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堅持黨性,核心就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堅定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定宣傳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堅定宣傳中央關于形勢的重大分析判斷,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币虼?,高校內任何工作的開展都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只有堅持黨性原則,才能夠確保高校校園媒體融合發展的方向始終正確[5]。
(二)落實以學生為本的融合理念
高校要想實現校園媒體的融合發展,還要將以學生為本的融合理念落到實處,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充分的強調和尊重。首先,要對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生活需求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展開校園新媒體形式、風格、內容的設計,提升校園新媒體對學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其次,要對校園媒體的傳統風格進行調整,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感以及成長困惑來提升校園媒體的發展質量。最后,高校媒體從業者需要深入大學生群體當中,近距離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生活需求,然后通過學生素材的挖掘,創造出更多優質作品,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提供服務。
(三)加強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的隊伍建設
高校要想實現校園媒體的融合發展,還需要加強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的隊伍建設。首先,針對管理人才,要重點提升其政治素質、全局觀念和創新意識,確保其對新媒體的運行特點有所了解。其次,新媒體人員應當具備較強的寫作能力和網絡技術操作能力,并掌握采、編、播等多項技能。最后,在構建全能型、復合型人才隊伍的同時,還要組建一支兼職團隊。例如,可以以在校學生為主體,組建一支通訊員隊伍,使其在校園當中不斷尋找有價值的新聞線索,確保校園媒體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貼合。
四、結語
在網絡時代下,校園媒體是高校教育工作與管理工作的基礎。只有對校園媒體進行合理的應用,促進校園媒體的融合發展,才能夠對大學生的最新思想動態進行及時、準確的了解,并以此為基礎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思維,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但是,網絡時代下的信息傳播表現出了傳播媒介豐富、信息傳播雙向化的特點,要想實現高校校園媒體的融合發展,不僅要堅持黨性原則、落實以學生為本的融合理念、加強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的隊伍建設,還要不斷地探索出更多的融合發展策略。
參考文獻:
[1]許美娟,朱國海,王頤.5G視域下高校校園媒體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0(15):230-232.
[2]張宇慶,姬慶慶.全媒體時代高校校園媒體融合現狀與發展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0(6):38-40.
[3]繆向杰.全媒體時代高校校園媒體融合發展探析[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6):128-130.
[4]王昆,彭志翔.提升影響力 塑造新形象:數字時代高校媒體融合發展與對策研究[J].今傳媒,2019(6):83-86.
[5]詹劼,周純玉.探析網絡時代高校校園媒體的融合發展[J].傳播力研究,2019(9):70.
作者單位:
山西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