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齊
摘 要:視覺傳達設計與傳播學看似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學科,但卻有很多互通的內容,很多視覺傳達的相關知識點可以運用傳播學的知識來進行解答。文章主要分析了視覺傳達設計與傳播學的相關內容,指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開展傳播學課程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意義。
關鍵詞:視覺傳達設計;傳播學;符號
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人類開始用物品進行記事之時,早期人們用實物、圖畫、符號實物記事,后來文字出現,文字作為信息傳播的主要載體,促進了印刷圖像的產生和發展。20世紀中期后,隨著電子傳播技術的發展,電視、錄像等媒介出現,使得視覺信息傳播速度加快,此時的視覺傳達設計的技術得到提升,顯示出新時代的特征。到了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技術促使視覺傳達設計有了新的發展,信息傳播的媒介從實物媒介轉向數字媒介,多媒體技術為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注入新活力,實現了視聽、圖文一體化[1]。視覺傳達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學科,而傳播學與其有著一定的相關性,并且傳播學逐漸成為一種研究的方法在不同領域中應用[2]。
一、視覺傳達設計概述
(一)視覺傳達設計的含義
視覺傳達設計指的是具有一定目的性,通過人的視覺來傳遞信息,并對接收者產生一定影響的藝術傳達過程,它是“具有視覺傳遞功能的設計”,是“給人看的設計,告知的設計”[3]。視覺傳達設計不僅是一種視覺層面的設計,而且還是一種思維表現方式,是主觀情感體驗的藝術表現,它能夠將一些寓意通過視覺語言或符號來進行表達,形成設計作品,呈現良好的視覺效果,傳遞一定的情感和理念。因此,視覺傳達設計的作品不僅要有物質層面的意義,又要蘊含一定的精神文化。設計師通過設計圖像來傳達信息,設計的圖像通常由視覺符號組成,而視覺符號本身是不具有意義的,如線條、光線、色彩等,設計師要對其進行一定的藝術組合與加工,形成圖像,才能構成能夠傳達各種信息的媒介載體,從而傳遞信息。
(二)視覺傳達設計的特點
視覺傳達設計最主要的特點是以藝術創作為核心,通過視覺表現來吸引受眾關注,提升受眾興趣,從而實現信息的傳播。在信息傳遞過程中,視覺傳達設計涉及視覺符號、媒介、傳播三個基本概念[4],具有目的性、多樣性、主觀性、客觀性、創造性等特點[5]。關于目的性,視覺傳達設計是具有目的性的一種設計行為,它的目的是傳遞信息,當下很多品牌會利用視覺傳達設計傳遞品牌理念,吸引受眾,從而獲得經濟效益。視覺傳達設計在傳遞發展過程中也會遇到阻礙,例如在進行跨文化傳播時,如何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群體準確傳達思想理念,是設計師應該思考的問題。視覺傳達設計中的符號具有多樣性,設計師應合理選擇符號和媒介的。視覺傳達設計的主觀性指的是設計師根據自己的主觀意識進行創作,而主觀意識需要以客觀事物為依托,且設計本身有自身規則,設計師的主觀化設計需要遵從一定的設計規則。創造性指的是設計的內容本身要具有新穎性、獨創性,且符合時代特征。
(三)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要學習的內容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專業,主要研究視覺信息的傳達,具有藝術性、人文性、創新性,通過探索新的視覺表現領域來提高視覺傳達設計的價值。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學生設計思維的培養,還要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教學水平。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包括版式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交互界面設計、品牌形象設計、書籍裝幀設計等。由此看來,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綜合性較強。
二、傳播學概述
(一)傳播學的含義
傳播學又稱傳學、傳意學等,是通過匯集各種觀點和方法論來研究各種傳播活動的學科。傳播學主要研究如何對社會信息進行傳遞,是協助社會信息系統運行的一門學科。美國社會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庫利從社會學角度進行分析,在他的著作《社會組織》一書中對傳播的含義進行闡釋,他認為傳播指的是人與人的關系賴以成立和發展的機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間中得到傳遞、在時間上得到保存的手段。他把傳播看作人與人關系成立和發展的基礎。在符號學領域,美國哲學家皮爾士認為在觀念或意義(精神內容)的傳遞過程中,觀念或意義只有通過“像”或者符號才能得到傳達,認為符號作為精神內容的載體在傳播中起著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傳播被認為是一種信息共享的活動,是人與人關系成立和發展的基礎,能夠體現社會關系,是一種雙向性的社會互動,需要傳播者和受傳者雙方有共通的意義空間[6]。
(二)傳播學的學科性質與任務
傳播學具有社會性,是一門社會科學,主要研究的是社會中的人,以及人在社會中的活動。傳播學又屬于應用類學科,可以為社會傳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法,引導人們從信息系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7]。傳播學的任務是通過對社會信息系統及其各部分的結構、功能等的考察,發現克服傳播障礙與隔閡的方法,從而推動社會發展。
(三)傳播學課程的主要內容
傳播學是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發生、發展的規律以及傳播與人和社會的關系的學科,涉及信息傳播的內容較多,主干課程主要有傳播學概論、傳播學史、人類傳播史、傳播研究方法、傳播政治經濟學等。各大高校開設該課程主要是為了培養從事廣告傳媒行業的復合型人才。畢業生需要具備營銷能力和廣告設計能力,需要掌握傳播學、心理學、視覺傳達設計等方面的知識。傳播學為研究人類的傳播行為提供了多方位的理論支撐,為社會人才的培養和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三、視覺傳達設計與傳播學的關系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在視覺傳達設計中不能缺少傳播這一個環節,否則視覺傳達設計只能稱為視覺設計。視覺傳達設計通過符號、媒介來傳播視覺設計中蘊含的信息,而符號、媒介、傳播這三大元素正好又是傳播學所研究的主要內容。傳播學為視覺傳達設計中的符號選擇與設計提供理論方面的指導;在視覺傳達設計中,選擇媒介時可以參考傳播學的媒介理論,通過分析媒介組織的性質和作用來選擇正確的傳媒工具進行視覺設計的傳播,從而實現有效傳播;傳播就是視覺信息傳遞與接收的過程,包括傳播者、信息、媒介和受傳者四個要素,缺其一傳播過程都不能實現。由此看來,傳播學能夠引導視覺傳達設計往更好的正確的方向發展。
四、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開設傳播學課程的意義
首先,學生需要構思作品的主題,確定元素符號。符號的選擇是關鍵,在選擇符號時應考慮符號在傳播中的作用和意義。信號和象征符、符號的類型、符號的功能、符號對受眾的影響、符號在傳播中的作用,正是傳播學所研究的內容,將傳播學的該部分掌握,能夠幫助學生更好、更準確地找到合適的符號進行設計。
其次,在構思好作品且完成制作后需要考慮用什么樣的方式或者工具來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把作品的信息傳遞給受眾,也就是要尋找媒介。媒介的種類、不同媒介的功能等是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尋找到具有一定影響力、符合現代技術發展趨勢的媒介對作品的傳播具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學生要了解媒介組織的性質與社會作用,這有助于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媒介。除此之外,學生需要在法律支持的范圍內對媒介進行妥善、科學的選擇,學生需要對傳播制度和媒介規范進行學習,而傳播制度和媒介規范又是傳播學課程中的重要知識點。
最后,視覺設計作品需要向觀眾展示,這時要考慮的是觀眾具有什么樣的特點、他們是否能夠接受這樣的設計與媒介、他們會作出什么樣的反饋等方面。到了這個部分,需要對“人”進行分析,這里的“人”指的是受傳者。傳播學本身就是一門研究人類一切傳播行為和傳播過程規律的學科,這證明學習傳播學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今后的發展是具有巨大幫助的。
參考文獻:
[1]侯偉.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歷程及社會文化價值[J].魅力中國,2009(35):102.
[2]丁鼎.基于傳播學理論的視覺傳達設計研究[J].讀書文摘,2016(10):117.
[3]曾憲楷.視覺傳達設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1:1.
[4]何蕾.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視覺設計”與“信息設計”[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4):31-33.
[5]梁敏.試論傳播學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J].梧州學院學報,2016(2):69-72.
[6][7]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4,5-9.
作者單位:
廣東白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