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剛 劉和昕
摘 要: 本文圍繞著在聲樂課程教學中引入湘江戰役精神來進行研究,通過在聲樂課程教學中引入優秀的紅色精神,學習和演唱紅色經典歌曲,提升學生們專業素養的同時也提升精神素養。不僅強調第一課堂的重要性,而且還要在第二課堂下功夫兼顧好學習和專業實踐能力。
關 鍵 詞: 湘江戰役;紅色精神;聲樂課程
湘江戰役已有80多年的歷史,但湘江戰役所傳達的紅色精神,在長征史上乃至中國革命史上具有永恒的精神價值。湘江戰役精神的學習可以起到激勵和教育的作用,幫助大學生們樹立大局意識,遵守校規校紀和遵從老師的教誨,堅定理想信念,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致力于建設我國偉大的事業。
一、為什么要在聲樂課程教學中引入“湘江戰役精神”
(一)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們要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在新的起點上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湘江戰役雖已過去八十多年之久,但它所傳遞的堅韌不拔、英勇奮斗和敢于犧牲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然而,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西方“快餐”文化的入侵,我們同樣也面臨著一個非常嚴峻的現實問題,廣大學生對傳統文化了解尚淺,對革命歷史知之甚少,對其所傳遞的紅色精神逐漸淡忘,出現對西方的流行文化思想趨炎附勢的現象。
音樂專業的學生尤為需要加強思想文化教育,大部分學生所接受的音樂教育都是以西方音樂為主,缺乏對我們革命歷史和優秀紅色精神的學習,這就會導致學生們在接受教育的同時,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
將紅色精神引入到課程的教學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國家現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在這新的階段中弘揚社會主旋律和精神素養的培養已成為重中之重。將紅色精神引入到聲樂課程教學中,對音樂專業學生精神素養的培養起著關鍵的作用,同時這也需要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1]。
(二)教學思想,傳承紅色精神
針對這一系列實際的問題,要將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寶貴的紅色精神引入到我們的聲樂課程教學當中,充分利用音樂的教化功能,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來逐漸影響和教化音樂專業的學生們,使學生們能夠將學習到的紅色精神融入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去。
以廣西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專業為例,藝術學院劉建剛副教授在其聲樂專業課程教學當中充分發揮音樂的教化功能,將湘江戰役的紅色精神引入到課程的教學,使得音樂變成紅色精神的“傳聲筒”,形成獨樹一幟的教學風格。劉教授組織音樂專業的學生們學習和欣賞湘江戰役時期的紅色歌曲以及與其相關的音樂劇。使學生們重新了解和銘記湘江戰役時期的歷史,學習和傳遞湘江戰役所帶來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二、如何在聲樂課程教學中引入“湘江戰役精神”
(一)課程引入紅色經典
在高校的音樂專業中,聲樂課程是音樂專業的學生普遍必修的一門課程。聲樂課程有著教學交互性強、教學周期長的特點,極具音樂的感染力。聲樂課程教學周期長的特點同樣也十分貼合音樂的教化功能,將湘江戰役精神引入到聲樂課程的教學中對于學生們學習紅色精神和傳承紅色基因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課程中引入湘江戰役精神要精確地把握好內容重點和課程的編排,我們要著重把握以下原則,課程演唱曲目的選擇與紅色精神相結合與實踐活動相結合[2]。在課程演唱曲目的選擇上要根據曲目的難易程度進行遞進,根據學生專業技能的不同階段安排不同的演唱曲目,做到有的放矢。演唱曲目內容的選擇上也要下足功夫,它不僅僅只是“口頭”上的傳達,還要注重其蘊含的感情色彩和精神價值。選擇以紅色精神為主題的紅色經典歌曲,例如,湘江戰役精神為主題的紅色經典歌曲,它不僅濃縮了湘江戰役時期的歷史,還體現了湘江戰役時期的精神。通過學習和演唱感受歌曲深層次的意義,汲取其中的精神營養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紅色經典歌曲是我們民族的文化優勢,它像是“一股麻繩”把我們每個人都凝聚在一起。
(二)教學和實踐同時進行
不僅要上好第一課堂還要發展好第二課堂,在第二課堂主要是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課上完成作品的處理,在課下要進行相應的實踐,同時還要建立好湘江戰役時期紅色經典作品的曲庫。在校內的實踐,可以與其他學院的同學共同舉辦紅色精神主題晚會,例如,與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同學共同舉辦“湘江戰役”為主題的晚會;也可以根據相關節日,例如,五四青年節和八一建軍節等,舉辦相應的主題音樂會。不僅是對同學們業務能力和課堂作業的檢查,同時也可以鍛煉同學們的組織、策劃和溝通協調能力。
除了在校內進行專業實踐以外還要與校外的實踐活動進行接軌,以此拓展專業實踐范圍,如參加紅歌藝術節演出,到社區和企業進行紅色主題文藝演出等。
以廣西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專業為例,藝術學院劉建剛副教授在聲樂課程的教學中,將湘江戰役時期的紅色經典作品引入到課程的教學中,在完成規定演唱曲目的同時還會在課程作業中布置練習紅色經典歌曲,除了完成好個人作業外,劉教授還會對學生們進行集體的合唱排演,幫助學生們更好地鞏固基礎和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在學習湘江戰役時期的紅色經典歌曲的同時還會對歌曲所傳達的紅色精神、作者表達的感情色彩和湘江戰役的歷史背景進行一個系統地學習和了解,在潛移默化中繼承和發揚湘江戰役的紅色精神。劉教授同樣也十分重視第二課堂的表現,建立湘江戰役時期紅色經典歌曲的曲庫,在校內組織學生們舉辦主題音樂會,在校外主動幫助學生們找尋專業實踐的機會。
三、在聲樂課程教學中引入“湘江戰役精神”的意義
(一)教學意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聲樂課程中引入湘江戰役精神的教學意義就是運用音樂的教化功能幫助音樂專業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湘江戰役時期的紅色歌曲是湘江戰役的革命精神的濃縮,它包含了豐富的愛國和民族主義情感,還同樣蘊含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湘江戰役時期的紅色經典歌曲之所以可以經久不衰,除了具有旋律動人、歌詞富有的意義的特點以外,最主要是獲得民族和文化的認同感,幫助音樂專業的學生們挖掘出內心最深處的情感,學習和演唱湘江戰役時期的紅色歌曲不僅是對革命歷史和紅色精神的學習,同樣也可以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
當下社會多元發展,我國在新時代也將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征程,這就避免不了西方的各種文化思想“一股腦”地涌入到我國,導致文化思想錯綜復雜和相互交織的現象,如何讓音樂專業的學生們在這場“洪流”中保持清醒,抵制住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蝕,讓我國優秀的文化思想立于不敗之地,學習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是保持“不敗”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聲樂課程教學中引入優秀的紅色精神,如湘江戰役精神是保持“清醒”的重要方式之一,湘江戰役時期的紅色經典歌曲中蘊含的價值觀念、理想信仰和文化精神等,可以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著重要的幫助。
(二)“以歌育人”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在聲樂課程中引入湘江戰役精神,讓學生們演唱其紅色經典歌曲,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精神能量,養浩然正氣,弘揚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們的價值觀,培養學生們全面發展。
“以歌育人”不僅是會唱的歌曲的旋律,歌曲的旋律只是基本,我們要更加重視歌曲表達的內涵。一首歌曲的所傳遞的文化能量、歷史內涵和藝術特點等才是它真正的價值,學習紅色歌曲我們不僅要會唱,更要去了解其歷史內涵,學習和掌握歌曲背后的故事,感受紅色歌曲傳遞給我們的“能量”,吸收更多的精神力量,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我們的道德素養和堅韌的意志,真正起到音樂的教化功能“以歌育人”。
湘江戰役時期的紅色經典歌曲中充滿了對國家的敬愛和對黨的堅貞之情,這是一股純粹而又磅礴的精神能量,運用得當會對青年學生產生巨大的幫助,提高青年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自覺擔任起傳承紅色基因的責任,使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
四、結語
在當下時代的新征程中,幫助音樂專業的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已然成為學校和老師們重要的工作,在聲樂課程的教學中引入如湘江戰役精神這樣優秀的紅色精神也是必然的趨勢。本文圍繞著在聲樂課程教學中引入湘江戰役精神來進行研究,通過在聲樂課程教學中引入優秀的紅色精神,學習和演唱紅色經典歌曲,提升學生們專業素養的同時也提升精神素養。不僅強調第一課堂的重要性而且還要在第二課堂下功夫兼顧好學習和專業實踐能力,學習優秀的紅色精神并將這份精神融入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通過音樂的教化功能達到“以歌育人”,以此幫助音樂專業的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地方綜合大學“聲樂”課程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為2020JGA110。
參考文獻:
[1]賈斯棋.論紅色經典音樂在音樂課程思政中的融入[J].公關世界,2020(24):151-152.
[2]王宏.高師聲樂教學中融入紅色經典歌曲的實踐[J].當代音樂,2019(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