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容
理答,指的是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后的反應和處理,是課堂問答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教學行為、一種教學評價、一種重要的課堂教學對話,也是一門教學藝術。教師理答恰當,可營造積極探索、求知的愉快氛圍,師生心理相融,教學就會漸入佳境;如果教師理答不當,則會損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熄滅學生思維的火花。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課堂理答,靜心傾聽學生的心聲,讓學生得以成長。那么,該如何有效地進行課堂理答呢?
有效理答應重視鼓勵性
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的發言獨到精彩、發人深省時,當學生的朗讀字正腔圓、聲情并茂時……教師要不吝美言,給學生及時的理答,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教師對他的欣賞、贊美、認同,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的興趣,點燃學習的激情。值得注意的是,理答時,教師贊美的點要具體,不能空談。
以《伯牙鼓琴》教學片段為例——
師:自由朗讀全文,看誰讀得最好。
指名讀。生讀得投入,很有味道。
師:真好!字詞知冷暖,語言有溫度。從你的朗讀中,老師充分感受到了伯牙和鐘子期之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情誼。能說一說你是怎樣讀好的嗎?
生:我在朗讀時,抓住了重點句子“巍巍乎若太山”“湯湯乎若流水”。我特別注意了句子的停頓,把一些詞語拖長了讀,這樣自然就有感情了。
師:厲害!你已經把老師想要告訴同學們的如何讀好這篇文言文的秘密揭曉了一部分,老師佩服你!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采用鼓勵性的理答方式,對學生的朗讀作出了中肯的評價和贊美。其中每個字、每個詞、每個句子都能真正觸動學生的內心,讓學生找到自信,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
有效理答應重視啟發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問題常常有遇冷的時候,學生可能不能馬上回答或正確回答。此時,教師的理答就應重視啟發性,撥開重重迷霧,讓學生一步步深入理解問題的本質。正如孔子所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以《窮人》教學片段為例——
出示句子,進行探討。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后腦勺說,“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師:這段文字對漁夫的哪些方面進行了描寫?
生:神態、語言、動作。
師:描寫神態的詞語有哪些?
生:嚴肅、憂慮。
師:漁夫的臉為什么變得“嚴肅”?他憂慮些什么?
生:西蒙死了,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是個嚴重的問題,兩個孩子不能和死人待在一起,要有人撫養。
生:憂慮自己現在的生活已十分艱難,如果再加上兩個孩子,往后的日子就更難了!
師:哪個詞語寫出桑娜一家以后的日子更為艱辛?
生:熬。
師:看到這個“熬”字,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
師:簡單的一個“熬”字,讓我們觸摸到了漁夫的善良、堅韌,更感受到桑娜一家閃著光輝的人性美。
這樣的理答,層層推進,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從平淡到濃烈,教師循循善誘,潤物無聲地引導學生體會“熬”字的妙、人性的“美”,語言規律在體驗中內化,語言精確在對話中生成,價值取向在心靈交融中確立。
有效理答應重視多樣性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對同一個問題,學生們會因年齡、性格、家庭背景、知識儲備等不同而給出不同的回答。這時,教師的理答也應多角度、多樣性,千萬不能千篇一律,強行把學生的回答規整到教師想要的答案上來。只要學生的回答言之有理,我們就應允許百花齊放,畢竟“萬紫千紅才是春”。
以《慈母情深》教學片段為例——
“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出去……”聯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生1:我和母親要錢,母親不顧別人的勸阻給了。母親的愛讓我深受感動,我鼻子一酸。
師:“好,聯系上文來談!”
一個“好”字,簡潔、明了。有的時候,理答語言不在多,而在于恰當、精準,能夠產生教育教學意義。
生2:母親不顧別人勸阻給我錢,我覺得自己好幸福!我一定不辜負媽媽對我的期望和支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報答媽媽。
師:多孝順懂事的孩子,他明白媽媽的良苦用心,愿意用行動來回報媽媽的愛。是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生活中的一切遇見。正是因為這些遇見,才讓我們的生命不斷拔節、不斷成長!
這樣的理答,詩情畫意。把語言美和人性美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告訴學生做人要懂得感恩。
課堂具有不確定性,有時學生的回答會讓我們始料不及。
生3:(邊哭邊說)我的媽媽、爸爸在我兩歲多時就離婚了,我判給了爸爸。現在媽媽又生了一個妹妹……根本……不管我了……
課堂一片沉寂,只傳來一陣小聲的啜泣聲。這時候,最考驗一個教師的教育素養,需要教師合理迅速地做出理答。
師:(輕輕走上前去,張開雙臂,緊緊摟住孩子)孩子不要難過,老師給你講一個小故事:珍珠貝這種小動物生活在海里。當外面有沙子或小石子進去的時候,它會溫柔地將它們包融在一起。最后,這些小沙子、小石子變成了一顆顆璀璨的珍珠。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磨難,我們可以像珍珠貝一樣包容它們,生活終有一天會回饋你一顆顆美麗的珍珠。媽媽也許有媽媽的難處,老師下課后和她溝通一下,我們再私下聊聊,好嗎?
無論是肢體語言的理答,還是話語的理答,都深深打動和溫暖著全班孩子。
有效理答應重視智慧性
眾所周知,課堂理答是一種智慧的啟迪,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思想交鋒。只有富有智慧的理答,才能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發展。
以《我的戰友邱少云》教學片段為例——
師:同學們,面對這樣一位英雄,此時此刻,你有什么話想對他說?
生:邱少云你真是個傻瓜。要是我,一定打幾個滾躲開了,我才不想死!
孩子的回答石破天驚,眾人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老師身上,大家都等待著……過了幾秒鐘,老師滿臉關切地開了口。
師:孩子啊,你是不是不希望邱少云死?
生:是!是!是!(生不住地點頭)
師:其實我心里想的跟你完全一致。是啊,邱少云才十幾歲,那么年輕,誰希望他死呢?不光你這么想,我也是這么想的。
學生的回答得到老師的理解和認可,精神明顯地松弛下來。
師:但是,孩子們,你們一定知道此時此刻的邱少云是一位戰士,是一位軍人,而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因此,你們再仔細聽一聽,在邱少云的耳邊此時此刻還會響起另外一種聲音,你們有誰聽到了?
全場非常安靜,等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舉手了,教師才示意學生回答。
生1:邱少云,你可不能動啊!你一動,身后的整個班、整個潛伏部隊都會遭受重大的傷亡,這一次作戰計劃就有可能全部落空,你要堅持住啊!
生2:邱少云,你知道嗎?你身后的戰友們在望著你,朝鮮人民在望著你,祖國人民在望著你!你要堅持到底啊!
生3:邱少云,你不是想做一個鋼鐵般的戰士嗎?是的,烈火可以燒毀你的身軀,卻燒不毀你的意志!邱少云,你就是英雄!
這種理答智慧,化解了學生的局促,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的道德——止于至善。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