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源


珠海市文園中學(以下簡稱“文園中學”)是粵港澳大灣區校長聯合會成員學校,具有開闊的教育胸懷與視野。現任校長宋朝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校長聯合會副主席,帶領學校踐行大校、名校擔當,為區域教育樹立標桿。學校積極開展全人教育,各類素質教育活動碩果累累。“適性揚才,各美其美”的育人觀在這里落地。教育部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東省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廣東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廣東省首批基礎教育黨建工作示范校、中國STEM教育2029創新行動計劃“種子學校”、 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廣東省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三維創意設計示范校、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實驗基地學校、廣東省語言文字規范化示范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學校榮譽不斷。文園中學是如何做到的?校長宋朝華向記者全面介紹了文園中學的辦學智慧。
適性揚才,各美其美:讓每一位學生與教師都獲得關愛與發展
“讓每一位學生與教師都獲得關愛與發展”是文園中學的辦學理念,也是文園人高度認可的文化標識。宋朝華履任校長以來,秉承踏實、科學的工作作風,傳承并踐行這一辦學理念。宋朝華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數學系,堅持一線教學28年。數學讓科學與理性成為她的思想底色,從教師成長起來的經驗則讓她更懂學生的學習心態和教師的成長需求。
“適性發展,有愛創美;適性揚才,各美其美。”文園中學珍視每一名學生的天賦與興趣,這里有屢獲國家級獎項的“小科學家”、粉絲百萬的“網絡紅人”、具有職業水準的“足球健將”、斬獲國際大獎“弦樂達人”和參加聯合國2021年度青年論壇的年紀最小的中國代表……
“晨天工作室”的茁壯成長正是文園中學育人觀的最好注腳。2012年,小發明家李晨天升入文園中學,他自小癡迷“電子技術與信息技術”,經常自己動手實踐,是珠海市小有名氣的“發明家”。2013年,為了鼓勵李晨天同學對科學發明的探索與追求,學校決定保留他在初一時建立的“電子技術與信息技術”社團,并為之配備了專用的活動場地,社團正式命名為“晨天工作室”,以鼓勵和帶動更多同學投身“科創熱潮”。工作室成立八年,培養了多名“小創客”,他們運用編程、開源硬件等知識和技術共完成33個智能項目,屢獲大獎。
足球特色的發展也為文園學子提供了更為廣闊和多樣的舞臺。文園中學于2017年5月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校。學校高度重視校園足球這項工作,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在領導小組的統籌和規劃下,學校足球隊一直積極參加香洲區校園足球的各項賽事,用實際行動默默助力香洲區校園足球的發展。足球運動塑造了學生的堅毅品格,正如文園中學足球教練王澤麟對學生的寄語:“同學們,請記住,你們最榮耀的時刻絕對不是站上最高領獎臺的那一刻,而是向著更高目標發起沖刺的時刻。希望你們今后能夠將足球場上這種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精神,帶到成長的道路上,這必將是你們人生中最寶貴的一筆財富。”
教師的成長是學校發展的關鍵。文園中學的校本培訓堅持“以人為本”,制定適合教師發展的“四大工程”“八項任務”等機制,突出針對性和靈活性,滿足教師專業化和個性化發展,并對每位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出“一年入門、兩年合格、三年優秀、五年骨干”的具體要求。此外,學校高度重視學校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使具有文園特色的教育觀、價值觀、人才觀在教師中形成高度共識。學校還以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活動,強化全員育人意識,引導全體教師努力做好“四有”教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經過系統、科學的培養,學校涌現出一大批品德高尚、專業過硬、責任擔當的優秀教師,收獲了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學校的各項工作在高位穩定中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自我突破。
“愛的教育”是文園中學的辦學宗旨。人人皆知“愛”之于教育的重要性,但? “如何去愛”卻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藝術,因為很多傷害正是以愛之名通行。宋朝華解釋道:“文園中學提出的‘愛的教育,不是溺愛和縱容,而是‘嚴格管理,嚴中有愛。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自身的努力、毅力和信念,更需要師長基于關愛和尊重的規范、支持和引領。正如俗話所說,‘慈不養兵,情不立事,樹立明確的目標,實施嚴格的管理,給予適當的激勵,對學生養成獨立自強、樂觀自信、明理自律的品質是非常重要的。”正是秉承這樣有理性、有溫度的“愛”,文園中學在核心素養培養上成績突出。
德藝創美,以愛生花:打造文園特色美育體系
“升學捷徑,功利手段,美育被升學的功利心所扭曲、被片面的技術訓練所消解,美育已然成為基礎教育的短板,這種情況應該得到改變。”在創建和發展文園美育課程體系上,宋朝華下了大力氣。她對學校美育工作進行了深入的學習與研究,逐漸摸索出具有文園特色的美育課程體系,形成了文園人“以愛創美,以美育人”的美育追求。
探索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宋朝華也幾經彷徨:“我和我的團隊不斷思考:文園中學美育的生長點在哪里?如何構建適合文園中學的美育課程體系?在學校美育改革的過程中,我們經歷了非常多的困難,比如,育人環境、美育觀念的落后,專業師資隊伍的不足,因學科長期被邊緣化而產生的不良慣性,課程體系的不完善等,這些都阻礙著學校美育的發展。但是,不破不立!所有參與文園美育改革的人都在痛并快樂中堅定前行,學校美育的局面打開了,成果也越來越豐富,文園人對美育改革充滿自信。”
宋朝華認為,美育不是孤立存在的,“五育”本就是人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過程中的不同方面,它們各有側重、互相支持、相互融合。文園中學探索構建的以“愛的教育”為核心的“五育并舉”的文園育人模式,將藝術課程作為美育的主要渠道。在課程實施中,開創性地將音樂和美術課調整為90分鐘大課,給學生更加充足的時間開展藝術學習與創作。
美育在各必修學科中都得到了高度重視和充分融合的同時,學校還開展了學生社團形式的藝術選修課程,如流行音樂欣賞社、拉丁舞團社、國學繪畫社、美食社、旅行與攝影社等,通過各級各類藝術表演展示、學科活動周等形式,為學生搭建豐富的藝術特長展示舞臺。選修課的開設大力促進了個性化特色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