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青 高新廬 李 成 冷水蓮 柴竟艷
1.九江學院附屬醫院腎內科,江西九江 332000;2.九江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內科,江西九江 332000
周圍神經病變(peripheral neuropathy,PN)是尿毒癥患者常見并發癥,表現為肢體遠端對稱性、感覺障礙為主的多發性周圍神經病,多造成下肢損害,常伴有不同程度肌肉痙攣、燒灼、麻木感,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肢體運動功能喪失,嚴重降低日常生活質量[1-2]。血液透析是尿毒癥常見腎臟替代療法,其可清除體內尿素、肌酐、胺類等小分子物質,減輕該類物質對神經系統損害,但其對中大分子毒素類物質清除能力欠佳,仍難以阻止神經病變進展。甲鈷胺屬于神經營養藥物,可經甲基轉換反應加快核酸-蛋白質-脂質代謝,以促進損傷神經組織修復,改善神經傳導速度,減輕燒灼、麻木等癥狀[3]。但單藥療效有限,神經改善效果欠佳。鼠神經生長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mNGF)是神經系統內重要的活性蛋白質,具有維持神經發育、分化及再生等多種作用,利于加快神經纖維生長,保護感覺神經元和交感神經元,加快神經損傷修復[4-5]。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mNGF 聯合甲鈷胺治療血液透析患者PN 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于九江學院附屬醫院就診的54 例存在PN 的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27 例。對照組中,男14 例,女13 例;年齡35~62 歲,平均(44.69±4.13)歲;透析時間1~5年,平均(3.05±0.43)年;周圍神經病變6 個月~3年,平均(1.45±0.23)年;原發?。耗I小球腎炎10 例,高血壓腎病7 例,多囊腎6 例,梗阻性腎病4例;主要臨床癥狀:肢端疼痛11 例,9 感覺障礙例,麻木感7 例;體重指數18~23 kg/m2,平均(21.58±0.57)kg/m2。觀察組中,男15 例,女12 例;年齡36~61 歲,平均(44.65±4.11)歲;透析時間1~5年,平均(3.08±0.45)年;周圍神經病變6 個月~3年,平均(1.47±0.25)年;原發?。耗I小球腎炎9 例,高血壓腎病8 例,多囊腎5 例,梗阻性腎病5 例;主要臨床癥狀:肢端疼痛10 例,感覺障礙11 例,麻木感6 例;體重指數18~24 kg/m2,平均(21.62±0.59)kg/m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符合尿毒癥相關診斷[1];②經肌電圖檢查顯示感覺神經傳導速度異常;③查體可見腱反射減退和深感覺異常;④伴有肌肉痙攣、麻木、燒灼感等癥狀。排除標準:①伴有惡性腫瘤;②合并嚴重感染;③精神障礙;④對本研究藥物過敏;⑤其他因素引起的神經病變。
兩組均積極糾正貧血,并每周行常規血液透析3次,2 周行血液透析濾過1 次,保證充分透析。對照組予以甲鈷胺注射液(江西青峰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90516)治療,肌肉注射0.5 mg/次,1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mNGF(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90705)治療,肌肉注射0.03 mg/次,1 次/d。兩組均持續用藥4 周。
本研究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神經傳導速度和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①臨床療效[6]。顯效:肢體遠端麻木、感覺異常等癥狀消失,神經傳導速度恢復正?;蛟黾? m/s 及以上;有效:肢體遠端麻木、感覺異常等癥狀明顯減輕,神經傳導速度增加5 m/s 內;無效:臨床癥狀及神經傳導速度無改變??傆行?(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神經傳導速度。治療前和治療4 周后,以肌電圖測定兩組正中神經、腓總神經和腓腸神經運動傳導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及感覺傳導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變化。③不良反應。包括頭痛、注射痛、出汗。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
兩組治療前神經傳導速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腓腸神經的MNCV 和SNCV 均高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腓腸神經的MNCV 和SNCV 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傳導速度的比較(m/s,±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傳導速度的比較(m/s,±s)
組別MNCV正中神經腓總神經腓腸神經SNCV正中神經腓總神經腓腸神經觀察組(n=27)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對照組(n=27)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39.85±3.79 48.96±4.32 8.237 0.000 25.69±3.02 37.52±3.56 13.167 0.000 30.15±3.24 38.41±3.79 8.608 0.000 36.52±4.02 50.13±4.42 11.837 0.000 24.39±3.08 33.57±3.36 10.465 0.000 26.85±3.14 36.21±3.32 10.643 0.000 t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P 治療前組間比較值t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P 治療后組間比較值39.92±3.82 44.21±4.16 3.947 0.000 0.068 0.946 4.116 0.000 25.71±3.05 32.14±3.43 7.279 0.000 0.024 0.981 5.655 0.000 30.19±3.28 34.62±3.61 4.719 0.000 0.045 0.964 3.763 0.000 36.48±3.95 45.28±4.33 7.802 0.000 0.037 0.971 4.073 0.000 24.41±3.12 29.85±3.24 6.284 0.000 0.024 0.981 4.141 0.000 26.92±3.17 32.45±3.25 6.329 0.000 0.082 0.935 4.205 0.000
對照組出現2 例頭痛、1 例注射痛,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1.11%(3/27);觀察組出現1 例頭痛、1 例出汗,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7.41%(2/27)。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20,P=0.639)。
尿毒癥是多種腎病終末階段,患者腎臟代謝能力喪失,導致體內大量毒性物質堆積,可對神經組織造成持續性刺激,從而誘發PN,降低患者生活質量[7-8]。血液透析是尿毒癥患者重要替代手段,其可將患者體內血液引流至體外,經過彌散、超濾、吸附和對流原理進行物質交換,以清除體內代謝產生的毒性物質,從而改善周圍神經損害[9-10]。但血液透析過程中僅可清除體內小分子及部分中分子毒素,而較多中分子和大分子毒性無法清除,長期如此,則仍有較多毒素堆積,從而加重神經系統損害,故仍需輔以神經營養類藥物治療,以修復損傷神經組織。
甲鈷胺是臨床治療PN 常用藥物,其屬于內源性維生素B12,進入機體后可促使高半胱氨酸向甲硫氨酸轉化,加快蛋白、核酸合成,以促進軸索再生及髓鞘形成,抑制軸突變性,從而修復受損神經組織,提高正中神經等傳導速度,減輕患者臨床癥狀[11-13]。但PN 發生后,內源神經生長因子活性大幅降低,單藥治療效果有限,病情緩解較慢。神經傳導速度是臨床診斷PN的金標準,當神經組織損傷后,可導致軸索變性,降低MNCV 和SNCV 傳導速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神經傳導速度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腓腸神經MNCV 和SNCV 均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正中神經、腓總神經、腓腸神經MNCV 和SNCV 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mNGF 聯合甲鈷胺治療血液透析合并PN 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神經傳導速度,加快臨床癥狀消失,且不良反應少。mNGF 是提取自小鼠頜下腺內的生物活性蛋白,具有神經營養作用,注射后,可于體內創造高NGF 環境,為神經組織提供充足營養,以加快周圍神經元生長發育,促使神經元前體細胞快速增殖,從而促進神經軸突延伸和髓鞘化,修復受損神經[14]。mNGF 還具有較高選擇性,可直接作用于損傷細胞,增加受損神經元存活率,引導神經纖維定向生長,以便于定位靶細胞,形成穩定功能連接。mNGF 還可縮短神經-肌肉動作電位潛伏期,提高神經-肌肉動作電位幅度,進而改善PN 引起的運動障礙[15-16]。與甲鈷胺聯用后可協同增效,進一步促進軸突再生和神經髓鞘形成,恢復原有神經傳導速度,解除感覺和運動障礙。
綜上所述,mNGF 聯合甲鈷胺可有效提高血液透析合并PN 患者臨床療效,加快受損神經組織修復,提高神經傳導速度,促進麻木等癥狀消失,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