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林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呼吸內科,江蘇南京 211100
吸入性肺炎作為臨床常見病,若治療不及時,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而早期給予患者有效的治療十分重要,能夠改善患者的疾病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該疾病的病理基礎主要是由于肺組織內因多種病原體感染所致炎癥,可形成節段性分布[1]。但隨著我國患者的耐藥性不斷升高,導致病原體自身產生變異,疾病的發病人數不斷增加,臨床以病情嚴重、病程長等作為特點,且具有不典型性,若治療不及時,易導致患者合并多種臟器并發癥,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1]。目前臨床一般以對癥治療為主,即糖皮質激素治療、抗生素治療、霧化吸入治療等,但上述治療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進而導致其治療效果不佳。因此,本研究選取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收治的80 例吸入性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經纖支鏡吸痰+肺泡灌洗術治療吸入性肺炎的效果及對肺功能的影響。
選取2017年3月—2020年6月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收治的80 例吸入性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簽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40 例)與對照組(40 例)。觀察組中,男20 例,女20 例;年齡20~60 歲,平均(41.17±1.16)歲。對照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齡21~61 歲,平均(40.26±1.2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吸入性肺炎的診斷標準[2];②患者均知曉本研究情況,并同意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嚴重疾病者,比如肺部腫瘤和肺結核等;②存在支氣管異物、院內獲得性肺炎者;③伴有重要臟器基礎性疾病者,比如心肝腎肺疾病等。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治療:采用常規普通吸痰管處理。依據患者病情實施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營養支持等對癥治療,并嚴密注意呼吸、血壓、意識的變化,進行吸痰管處理。
觀察組患者實施經纖支鏡吸痰及肺泡灌洗術治療。告知患者在術前4~6 h 禁食,采用纖維支氣管鏡和配件實施操作,患者取仰臥位,在患者肩部應用高枕略微墊起,擺正患者頭部,對患者咽喉及鼻腔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2%),經纖維支氣管鏡給予患者利多卡因(石藥銀湖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4 045;生產批號:20163165)進行麻醉,劑量為2 mL,于支氣管亞段中嵌入纖維支氣管鏡,將20~30 mL 生理鹽水注入后展開負壓吸引,后進行重復灌注(4~6 次)。
兩組患者7 d 作為1 個療程,均治療1 個療程。
比較兩組患者的癥狀改善情況、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總發生率、肺功能指標。
(1)治療效果評定:①患者經治療后,各項癥狀完全消失,且經檢查可見肺部實變陰影被完全吸收,被認定為顯效;②患者經治療后,各項體征均得到改善,經檢查可見肺部實變陰影相比治療前吸收較為顯著,被認定為有效;③患者經治療后,各項癥狀和體征均未發生任何改變,且肺部實變陰影未吸收,被認定為無效[3]。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不良反應,包括水腫、疼痛、聲音嘶啞;(3)肺功能指標,包括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the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呼氣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等。由技術人員采用Master Screen PFT 肺功能儀(德國Jaeger 公司)對所有研究對象進行PEF、FVC、FEV1測定,常規肺通氣功能測定不吸入藥物[4]。
采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先進行正態性檢驗和方差齊性檢驗,滿足正態性且兩組方差齊的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組內不同時間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體溫恢復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紅細胞沉降率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癥狀改善時間的比較(d,±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癥狀改善時間的比較(d,±s)
組別體溫恢復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 紅細胞沉降率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 值P 值5.13±1.02 6.98±1.67 4.2917<0.001 11.01±1.64 15.69±1.65 6.1745<0.001 9.22±1.06 12.65±1.82 6.2437<0.001 9.34±1.02 13.64±1.89 7.1628<0.001 6.22±1.04 8.96±1.18 4.4629<0.001 12.03±1.31 15.82±1.07 8.4623<0.001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n(%)]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EF、FVC、FEV1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PEF、FVC、FEV1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PEF、FVC、FEV1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肺功能指標的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項肺功能指標的比較(±s)
組別PEF(L/min)FVC(L)FEV1(L)觀察組(n=40)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對照組(n=40)治療前治療后t 值P 值149.27±1.26 195.68±1.35 23.4721<0.001 1.19±0.17 1.59±0.35 6.1429<0.001 1.36±0.19 2.46±0.30 5.4937<0.001 t 兩組治療前比較值P 兩組治療前比較值t 兩組治療后比較值P 兩組治療后比較值149.21±1.27 175.26±1.02 19.4617<0.001 3.1467 0.0721 21.4617<0.001 1.19±0.16 1.22±0.21 4.1725<0.001 1.6429 0.0919 6.2714<0.001 1.37±0.17 2.01±0.11 6.4611<0.001 2.2914 0.0614 4.2617<0.001
據相關研究顯示,吸入性肺炎的發病率不斷增加。該疾病好發于冬春季,尤其對于西北部地區,由于氣候干燥,其發病率更高[5]。
隨著我國支氣管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我國肺部疾病中支氣管鏡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在重癥肺部感染的診治中支氣管鏡技術也具有較高應用價值。據相關研究顯示,將支氣管鏡早期應用于吸入性肺炎治療中[6-10],能夠使其黏液痰栓阻塞氣道得以解除,同時能夠顯著改善肺部換氣功能和通氣功能,使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控制,縮短發熱時間,有利于降低再次發生感染的概率,促進疾病早期康復。支氣管鏡能夠直達病灶部位(葉段、支氣管亞段),能夠直視病變部位,進而對病灶組織進行全面觀察,將病變部位分泌物進行取樣檢查[11-13],并經支氣管肺泡灌洗術治療,將黏液痰栓有效清理,使其氣道阻塞得以緩解。除此之外,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相比傳統治療具有諸多優勢,比如安全性高、治療效果好等。在纖維支氣管鏡下進行灌注治療,能夠對患者疾病性質、炎癥程度進行準確、有效評估,有利于臨床用藥準確,對病情進行深入了解,為臨床治療提供有利依據,促進早期改善各項癥狀,同時提高治療效果[14-1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體溫恢復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紅細胞沉降率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PEF、FVC、FEV1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慧[18]在研究中,選取105 例吸入性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實施不同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本研究與相慧[18]的研究結果大致相同,提示實施經纖支鏡吸痰及肺泡灌洗術,能顯著提高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經纖支鏡吸痰及肺泡灌洗術治療吸入性肺炎的效果十分顯著,且能夠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