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1月,中國銀行開辦“原油寶”產品。中行發行公告原油寶是一款與境外期貨合約掛鉤的交易產品。2020年4月20日美國原油期貨05合約,最低價格觸及-40.32美元,導致當日結算價也達到創紀錄的-37.63美元。原油寶產品為不具備杠桿效應的交易類產品,造成如此巨大的損失有多方面原因:國際原油的供大于求,眾多投機者拋售,芝商所(CME)修改規則支持負價格,國內機構投資者缺乏風險意識,原油寶設計的漏洞等等方面,面對如此大的教訓,國內一方面加強風險管控,強化監管,另一方面提高投資者對風險的認識,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
關鍵詞:原油寶;風險管控;機構投資者
一、原油寶事件背景
石油貿易是世界最大的實物貿易之一,如果加上被歸類為紙貨的期貨貿易,則其每年的交易金額更是十分巨大。由于國內原油產品有限、語言不通、資金出境困難、海外交易制度差異等原因,境內個人要投機原油很是困難,銀行推出原油價差合約,例如中行“原油寶”。中行充當差價合約的做市商,連接了國內外原油金融市場,提供了交易通道。個人客戶利用這個交易通道,自主交易。實行差價合約模式,它不以實物交割,而是用現金結算.
2018年1月,中國銀行開辦“原油寶”產品。中行發行公告原油寶是一款與境外期貨合約掛鉤的交易產品。與原油期貨掛鉤,意味著這個產品的價格會隨英美原油期貨的價格波動。而作為中行的交易產品,原油寶本身并不是原油,而是一種合約。
整個事件的爆發點是在4月20日美國原油期貨05合約,最低價格觸及-40.32美元,導致當日結算價也達到創紀錄的-37.63美元。原油寶本身是不支持杠桿交易的, 客戶需要繳納全款。但是中國銀行自己在期貨市場是卻可以杠桿交易。這樣就有資金沉淀在中國銀行,可以收獲一波存款利息。但是4月14日,芝商所(CME)臨時修改了交易規則,重構了交易代碼,允許商品期貨在負數區間交易。
二、原油寶事件的原因
(一)國外原因
國際原油供大于求,儲存能力逼近頂點。原油期貨投資者數量眾多,多空集中拋售形成踩踏。此次WTI5月原油期貨合約最后到期日是4月21日,原油期貨持有者可以選擇提前平倉或者到期交割。對于持有多單的交易者,如果他們不選擇提前平倉,而選擇到期交割的話,就意味著投資者必須親自到大洋彼岸的交易所收取石油現貨。交割日之際,持有多單的交易者和持有空單的交易者同時選擇平倉拋售,WTI 5月原油期貨合約就發生嚴重的踩踏事故,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油價跌穿地板價直到負值的結果。
CME臨時修改交易規則,支持負價格交易,WTI原油期貨自1983年誕生以來,在過去30多年的歷史中,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從未支持負價格交易。但就在4月14日,芝商所臨時修改了交易規則,重構了交易代碼,允許商品期貨在負數區間交易。這個交易規則的修改改變了金融產品的性質,原本做空可能無限風險的產品變成了做空做多都可能無限風險,因為原本商品價格的下限是零,上限可以無限大;修改之后變成了,商品價格下限可以無限小,上限可以無限大。
(二) 國內原因
金融領域的監管不足,銀行在投資者實用性上存在疏忽。目前為止銀行是否應該把此類產品廣泛售給個人投資者存在爭議。大部分銀行將這類產品客戶的風險評測設定為R3級風險
金融機構專業性不足,沒有充分做好準備應對波濤洶涌的國際金融市場,銀行在專業性能力上存在不足。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早在交割日前兩周就已公告稱允許價格為負,中行顯然對此公告未能足夠重視,更并未進行足夠的投資者教育。
金融從業人員缺乏職業規范。國內的金融市場不夠成熟,金融行業盈利很大一部分是靠產品利差或者交易費用。投資者是非理性的,在年初國際油價大幅波動之時,各大金融機構以“抄底”類的宣傳用語吸引投資者,一定程度上給投資者帶來了誤解。
三、原油寶給我們的啟示
(一)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
中國個人投資者的財富管理能力較弱,投資者在沒有專業知識的情況下,憑借自身進行投資決策,很大情況下在股票市場并不能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一是大力加強對于個人投資者的金融知識教育,增加他們對交易風險的充分認識,和對股票基本面信息的理解。二是機構投資者作為專業的資產配置主體,在平衡投資的風險與收益、幫助客戶管理財富上要做的更好,要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對于沒有能力和時間正確處理大量金融信息的個人投資者,借助高質量的機構投資者幫助投資,規避風險,增長財富。
(二)投資者提高對風險的認識
投資者要提高對風險的認識,投資中涉及衍生性商品或是杠桿的, 投資者可以尋找專業、值得信賴的理財顧問,在做出保險規劃、投資決策前參考理財顧問的意見。投資是很專業事,期權投資更是很專業的事,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事。
(三)加強監管
在金融市場監管方面,英美國家要比中國的金融監管復雜完善得多。中行原油寶這個產品跨過了中國分別監管銀行的銀保監會和監管證券市場的證監會各自的監管界限。中國國務院金融委明確提出清理責任、保護投資者合法利益,相當于正確的跨界監管。在這個事件下中國監管方可吸取教訓,未來監管應該會更成熟。銀保監會曾對原油寶事件要求中國銀行依法依規解決問題,與客戶平等協商,及時回應關切,切實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四)加強風險管控
原油寶事件根本原因是產品設計缺陷,產品風險彈性設計不足,沒有考慮到國際原油金融市場上可能出現的極端情況,這是導致投資者巨大虧損原因之一。國外交易所到期月份的合約一般持倉都很少,中行沒有披露原油寶交易細節,但中行內部風險控制似乎有嚴重問題。對于期貨產品而言,臨近交割月份的合約交易流動性較差,可能會產生平倉價位滑點較大、平倉無法成交、出現交割違約等風險。
參考文獻:
[1]吳遠遠.美國原油期貨價格跌至負值的原因、影響及回穩路徑[J].全球視線2020,(5).92-94
[2]馬曉棟.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對能源地區經濟的影響-以寧夏自治區為例[J].金融發展評論,2012,(5).125-131.
[3]黃志新,余冬玲,賴柏輝,等.傳輸管線與客戶工程PC總承包模式研究及應用探討[J].信息通信,2020,(4):279-280.
作者簡介:
夏亞楠(1996—),女,漢族,河南商丘人,金融碩士,現就讀于蘭州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