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競爭的焦點是成本競爭,降低成本也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作業成本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成本核算與控制方法,能夠大幅度地提高成本核算的精度和準確性,增強了成本核算的有效性,順應了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對目前作業成本法在實際應用中現存的不足之處展開了深入的探究,提出了有效解決問題的對策。在保證了作業成本法在實現合理的應用同時,能夠把作業成本法的實際應用價值最大化地發揮出來。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成本控制;企業管理
一、引言
成本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發揮成本優勢的關鍵是先核算出真實準確的成本信息,再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作業成本控制以作業為控制單元,對作業進行分析和優化,幫助企業構建完整的成本控制體系,加強企業成本控制。作業成本法能夠順應企業精細化成本管理的要求,提高成本核算的準確性與控制的有效性。
二、關于作業成本法的相關理論概述
(一)作業成本法的涵義
作業成本法主要是一種指對作業的各種動態性進行跟蹤再反映,進而采用成本動因學的理論作為其依據,能夠準確地評價作業的業績及其資源使用情況。以作業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統,即產品在加工時所消耗的作業,作業在加工時所消耗的資源,通過對作業的確認、計量以及加工時的作業核算等流程來計算得出一個個產品真實的成本信息。
(二)作業成本法的特點
1.成本對象多層化
傳統核算方法的成本分配標準簡單粗糙,相反,作業成本法的核算對象相較于傳統成本法而言,更為豐富合理,循序漸進的通過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對產品成本進行計算,使得成本追溯更加清楚。
2.成本動因多元化
作業成本法的成本動因種類豐富,并且在分配成本時需要基于不同的成本動因。另外,每種驅動因素都為兩個及以上。如果使用作業成本法來計算產品成本,則批量生產的公司通常可以選擇25個以上的成本動因,以顯著提高成本的追溯精度。
3.成本信息準確度高
作業成本法的首要準則是準確核算產品的成本,并有助于業務流程的分析。可以合理地在成本動因的作用下將資源通過作業轉移到最終產品成本,解決傳統成本法單一分配間接費用的劣勢,成本核算的效果更加真實,準確。
(三)作業成本法的基本步驟
根據作業成本法的核心思想“資源-作業-產品”,將作業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分為五個基本步驟:
1.確認資源并歸集資源費用
企業在生產運營過程中所需要消耗的人力和時間資源大致可劃分為兩種,即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直接的是利用作業成本法進行分配。首先需要確認資源,接著將各類資源進行分類并設立資源庫,根據資源類別歸集到不同的資源庫中。最后把核算期間消耗的資源進行統計,做好作業成本核算的準備工作。
2.確認作業并劃分相應的作業中心
企業的經營流程包括業務處理、貨物入庫、倉儲保管、裝卸搬運、貨物出庫、運輸配送、信息處理、售后服務等環節,先根據企業經營流程分解作業,再結合作業的重要性和相似性將作業分類組合,最后形成作業中心。
3.確認資源動因井將資源分攤至作業
對于可辨認的直接資源在發生當期直接計入對應的作業,對于無法直接辨認且同時被多項作業消耗的資源,以合理的資源動因為分配標準,分配到各項作業中。各項資源按照資源動因分攤到作業中心,形成作業中心成本庫。
4.確認作業動因并歸集作業成本
產品或服務消耗作業的原因很多,但只有部分原因能夠作為作業動因。這是由于確定作業動因時需要考慮以下原則:一是相關性,要保證產品耗費與作業動因緊密相關;二是成本效益,在能夠滿足需求的情況下,要選擇比較利于統計的數據作為作業動因,避免出現過度追求準確性而增加大量額外統計成本的現象。
5.分配和計算產品或服務成本
先分配出最終產品或服務所消耗的各種作業費用,再計入最終的產品或服務費用。作業成本大約等于各項作業費用分配率和成本動因數量之間的乘積,最終生產產品或服務的總費用成本為各項作業費用、直接原材料及直接人工三者之和。
三、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必要性
作業成本法是一種成本管理模式和方法,這種方法相對于其他傳統成本核算方法具有先進性。因此,有必要在企業中加以運用。這種必要性主要體現在成本核算方法的理念,用哪種方式來計算產品成本,用哪種工具對成本進行管理,以及在成本核算過程中真實體現的成本信息和對戰略決策的幫助。在企業運用作業成本法,并因此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來獲得更高的利潤,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是時代發展的趨勢。
1.有助于準確企業成本信息
通過作業成本法來計算產品成本,能夠使企業獲得產品耗費資源的準確信息。獲得產品成本的準確信息能夠和行業內的平均成本水平和領先自身企業的成本水平進行比較,找到提升和改進的地方,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彌補自己企業的不足和短板,通過減少資源的耗費來降低企業的成本。對于設備制造業日益增大的間接費用,運用作業成本法能夠有效的體現在企業中誰消耗,誰承擔的原則。和傳統成本法相比,減少了人為主觀分配帶來的失真情況。能夠更準確,更客觀的計量產品成本,更好的加強成本管理。
2.有助于企業產品定價決策
價格的優勢也是進行完全有利于競爭的市場中進行競爭的重點,想要取得價格的優勢,成本降低必不可少。作業成本法的廣泛運用正是在向企業提供較準確的產品成本信息基礎上,幫助企業進行更有效的定價決策。定價時更要充分地考慮到企業的相關成本在一個不完全具有激烈競爭力的市場,成本也是企業進行定價的唯一依據,相關的成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主要包括有企業在計劃外增加的原材料費、人工費和生產制造成本,除此之外,還要充分地考慮到企業訂單需求是否與生產能力相適配以及消耗資源所帶來的機會性成本。
3.有助于企業全面預算管理
作業成本法對制造企業進行全面預算管理有推動作用,有助于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降低每一個環節中不必要的資源消耗,達到降低成本的最終目的。同時,作業成本法在企業內部建立了成本中心,成本中心使得企業內部責任更清晰,費用分配更合理。與傳統制造成本法下的企業內部成本中心相比,作業成本法下的每個成本中心的資源消耗和價值的獲得更加清晰明了,更容易獲得科學的評估。在績效考核時,能夠更簡明并且科學客觀的評價。對于企業經營者來說,可以通過對每個成本中心的投入產出的收益情況,來判斷各個成本中心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成本中心相關負責人的績效。
(二)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可行性
作業成本法在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和成本信息的有效性上都超越了傳統成本法。這不僅大大減少了企業的資源浪費,更能提高管理水平。
1.作業成本法理論應用相對成熟
自20世紀30年代作業成本法被美國會計學家艾瑞克科勒提出后,許多學者對作業成本法的理論及應用展開相關探索,目前作業成本法的理論體系及具體應用流程已經比較完善,國內外根多企業已將作業成本法成功應用于企業成本管理中。我國許多企業也將作業成本法應用于成本核算控制中,并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
2.企業需要合理控制生產成本
企業管理人員迫切需要合理的控制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生產力和生產效率,降低企業的間接費用,合理規劃企業的各項成本,特別重視本企業的成本核算與管理。作業成本法也正好滿足了企業管理者的需要,這也是作業成本法在企業應用的可行條件。
3.企業的管理趨于信息化
現在的企業對信息化管理變得越來越重視,企業內部的信息化水平也越來越完善,企業間的相互競爭和發展,促使企業提升其自身的信息化建設,積極使用先進的財務軟件和生產管理信息系統,企業ERP等軟件的使用,使得其推行作業成本法的運用更加可行。而且企業先進的管理系統使得其實施作業成本法更加的便捷和方便。
四、企業財務管理中作業成本法的具體應用對策
(一)建立以作業為基礎的信息系統
大量的財務數據和其他數據作為數據支撐對于作業成本法的應用成功是必不可缺的,所以,企業必須擁有健全的以作業為基礎的信息系統,這個信息系統用干提供上述提到的數據支撐。在建立以作業為基點的信息系統時,首先需要完整全面地選擇成本動因,對于人為因素的影響一定要盡力避免。而這些的前提就是要保證負責記錄日常工作的工作人員所記錄的工作日志是完整并且準確的。
其次,對于成本分類的形式也有要求,必須有多種形式的成本分類方法才能滿足企業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產品的需求,這是因為企業客戶的多樣性,不同的客戶都會有不同的產品服務要求,所以只有保證成本分類方式的種類齊全,才能在應對不同的產品銷售時快速高效地進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實可靠的成本數據。再者,對待財務數據和其他非財務數據應該一視同仁,他們的重要性是一樣的。比如作業成本法中的涉及到的成本動因與資源動因都不歸于財務數據,但他們同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非財務數據一定不可忽視。最后,這個信息系統需要有一定彈性,由于在成本分析過程中對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的依賴性還是很強的,所以為了滿足在產品成本的計算過程中和后期的管理以及最終做出決策時,對多樣性數據信息的需求,系統的彈性還是相當有必要的。
(二)加強管理作業活動
企業的業務流程是由各個作業環節組成的,但是并不是每個作業產生的價值都能轉接到客戶身上,個別作業環節的存在與否并不會對客戶提供的產品服務的高質量帶來影響。所以企業在應用作業成本法時,一定要加強作業管理。要想提高企業在行業內的競爭力,必定要在降低營運成本的基礎上,提高營運效率。而企業可以根據對每個作業環節進行數據分析,進而通過減少甚至停止某個作業環節來達到優化整個產品服務流程的目的。
首先要做到挑選作業,需要通過分析去挑選最適合的作業。將所有的資源最大化的發揮出其作用,已達到優化價值鏈的目的。其次要消除作業,財務人員通過培訓后,合理判斷出作業環節中的增值作業與非增值作業,進而消除不增值作業,將增值作業保留下來,后期在所有保留下來的作業環節中進行分析,進而完善每個作業環節,在不影響產品服務質量的基礎下,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消耗。
(三)強化管理層成本理念意識
作業成本法應用是企業成本核算與管控方面的一次改革,是企業進行成本管控的重要步驟,管理人員前瞻性的決策決定了該快遞公司日后發展方向,所以加強管理層對于作業成本法應用的認識是此次改革的首要保障。
總體來說,企業的管理層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首先,企業管理層對于成本管理相關會議和文件的學習必不可少,通過加強自身對于成本管理認知,明確成本管理是企業獲取差額利潤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做到成本可控做到科學合理,才能創造更多效益。其次,企業管理者要及時傳達此次成本改革的通知指令,開展學習相關文件及員工培訓活動,讓員工看到并感受到企業成本文化的氛圍,配合實施成本管控優化手段實施的方式,讓員工明確起到改革勢在必行,得到員工的理解和支持,從而服從公司安排。
五、結語
企業推行作業成本法核算體系,有著極好的益處,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降低成本,合理規劃生產運作。企業的管理人員可以通過作業成本控制的相關數據,對企業的生產運作有一個明確的了解,進而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促進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凱雯.企業作業成本會計核算[J].湖北農機化,2019(24):34.
[2]湯向玲.作業成本法在某輪胎企業的應用及其影響案例解析[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9(05):122-124.
[3] 樊建平,劉俊勇,柳一荻,杜芳田,王榮.作業成本法在哈拉溝選煤廠的實踐[J].會計之友,2019(17):38-41.
作者簡介:
劉曙輝(1972.7--),男,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人,本科,會計師,珠海醋酸纖維有限公司財務部部長,研究方向:財務管理、內部控制、財務分析、會計核算、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