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藜
摘 要:在當前農村金融理財業務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農民意識守舊,金融理財產品門檻較高,信息化程度低,風險管控欠缺,區域發展不均衡的狀況。金融機構應當全方位考量農村區域人民群眾了基本理財需求,開發定向化的理財產品,同時政府部門還需要在金融理財業務開展的過程中,給予政策、資金方面的支持,完善農村網點設施的建設工作,加大對理財產品的宣傳力度,確保農村人民能夠對理財產品做出正確的認知和了解,本文簡要對農村金融理財業務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進行相應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農村金融理財;問題;對策分析
農村金融理財業務的發展具備相應的現實意義,能夠促進農村人民群眾實現經濟收入的增長,但是在當前農村金融理財發展環節,還存在人民意識陳舊落后的狀況。其次,農村相關基礎軟硬件設施不完善,使得農村理財產品的推廣工作面臨較大的挑戰,理財機構以及相應的政府部門應當結合農村區域具體的問題,做出具體的分析和判斷,采取定向化的管控措施,提高農村理財產品的推廣宣傳力度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農村金融理財發展現狀分析
金融理財問世于2004年,并且隨著國民理財知識的不斷完善,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也逐漸趨于成熟。相應的銀行理財產品也成為了人們對于資產進行保值增效的一種重要的手段,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經濟收入水平,培養人民群眾基本的金融意識。當前,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使得理財產品的市場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充,隨著城市理財市場逐漸趨于發展的飽和狀態。目前大部分金融機構將投資市場轉向到了農村區域,因此使得現有的農村金融理財產品被不斷地開發出,并且相關產品的成交量也呈現出上升發展的趨勢。雖然農村區域投資理財產品得到了有效的宣傳和推廣,但是不同區域的理財產品還存在相應的差異。
二、農村理財業務發展的必要性分析
新時期的三農問題成為我國民生建設工作中的主要內容,在當前城鎮化發展面臨限制的時代,我國必須要加大對農村地區的經濟建設力度,提高農民人均收入。并且隨著新時期互聯網絡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人民群體也逐漸具備了基礎的理財意識,這為后續金融理財產品的開發與推廣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同時金融理財產品也是當前增加農村收入水平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結合農村金融理財產品的業務開展過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農民閑置的資金,確保其實現穩定高效的增值,同時也能夠培養農村人民群體良好的理財習慣,避免農民參與到非法集資的活動中,有效的降低農民資金投資風險,實現農村區域經濟長遠、穩定的發展。
三、農村金融理財業務在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思想保守、意識低下
我國農村地區的民眾普遍不具備較高的教育水平,對于相關金融投資理財知識沒有進行過細致、全面的學習和了解。其次,由于部分農民思想過于保守,只重視資金存放的基本安全性,而忽視了理財對于相關資產所帶來的收益性。盲目的認為投放理財產品會帶來較高的投資風險,因此大部分農民對于金融理財產品還抱有懷疑、抵制的情緒,大部分農民更傾向于將資金投放于相對較為安全的銀行。
(二)門檻較高
近幾年我國發布了一系列鄉村整改政策,尤其是我國落實的鄉村振興策略,使得農民群眾的收入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相比較于城市居民,我國大部分農民群體的收入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因此使得大部分農民群體沒有過多的閑置資金用于金融理財產品的投放。其次,由于當前農村理財產品中往往具備較高的投資門檻,并且與農民的現實收入形成了相應的矛盾,即便是部分擁有投資欲望的農民群體,在面對高昂的理財產品的投資資金時也束手無策。此外,目前大部分銀行以及金融理財機構主打長期性產品的投入與開發,而對于具備少量閑散資金以及資金流轉頻率相對較高的農民群體來說,相應的理財產品不具備適用性。
(三)信息化程度低
在當今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金融成了經濟發展的主流。但是相對于互聯網基礎設施還不健全的農村區域,其相關金融產品的推廣的有效性會進一步降低。由于農村區域不具備良好的網絡環境,使得農民對于相關投資理財知識的理解存在相應的欠缺。由于對相關理財知識沒有做出細致全面的了解,導致農民群體對于金融理財產品產生相應的抵觸情緒。
(四)農村理財風險防控能力欠缺
在當前理財產品的管控工作中,雖然我國監管部門對其落實的報備管理制度,但是仍然存在監管力度不足的狀況。其次,對應的行政手段還不具備相應的威懾力,使得金融違約成本較低,以至于部分金融機構往往會選擇鋌而走險,違背合同條款。如果金融機構在合同履行的過程中存在違約的現象,則農民將會受到較大的經濟損失,從而進一步削弱了農民對于金融理財產品基本的信任度。
(五)區域發展不均衡
農村金融理財產品的發展還受到空間方面的影響,具體來說,不同區域之間還存在金融理財產品差異較大的現象。相比較于東部發達地區,我國西部區域廣大農村地區實現對相關理財產品的推廣,從而使得該地區的理財市場無法得到充分的開發。
(六)基礎設施建設落后
金融機構出于運行成本的考量,往往會放棄在鄉村區域構建金融機構網點,就算是設置有專業網點的鄉村區域,其基本的軟硬件設施也無法滿足日常工作開展的需求。并且部分農民對于金融投資理財不具備系統性的知識。因此,相關金融服務推廣人員,需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來實現鄉村區域金融理財產品的有效推廣以及相關農村市場的開發。
四、策略分析
(一)加大政策幫扶力度
在農村理財業務的發展進程中,主要還存在相關空間區域發展不均衡的狀況,因此政府部門在后續的改革發展環節,需要加大對偏遠、貧困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的建設工作,并且提供相應的政策、資金支持,實現對金融機構本土化的有效改革,全方位提高農村金融理財業務的發展質量和效率。
(二)定制定向化的理財產品
由于我國農民群體普遍具備較低的收入水平。因此,相關金融機構在對金融理財產品進行開發時,應當全面考量農民的基本理財需求,對現有的理財產品結構進行更新和完善,推出風險系數以及門檻相對較低的農村理財產品,從而全面提起農民群體對于理財產品的興趣。例如在當前農民群體中,對于養老問題比較注重,金融機構可以適當的結合農民群體此類心理特征,制定定向化的養老理財產品。在理財產品資金門檻層面進行適當的設置,確保農民群體能夠通過理財產品獲得短期的經濟效益。
(三)完善農村網點軟硬件設施的建設工作
為了確保農村理財產品的推廣和宣傳能夠穩定有效的進行,相關部門需要在農村區域完善相應的金融機構網點設施。其次,考慮到農民群眾對于金融理財知識的認知缺陷,在落實農村理財業務推廣的工作中,對應的推廣人員必須要具備較高的業務水平以及服務水平。因此,金融機構需要對農村理財產品推廣人員進行定向化的培訓,提高其工作業務水平,及時的構建專業化、全面化的農村理財產品推廣服務體系,在產品推廣過程中,為農民群體答疑解惑。
(四)加大理財產品的宣傳力度
由于農民群體普遍對理財產品不具備較高的認知度,同時還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識,因此對應的金融理財產品在農村區域的推廣還存在較大的阻礙,為了有效的解決推廣宣傳問題,金融機構部門應當全方位整合各類推廣渠道,實現對農村區域金融知識以及相應金融理財產品的有效宣傳和推廣,在一定程度上解答農民群體心中存在的疑惑。例如相關機構部門可以定期的與農村村委進行合作,舉辦宣講會議,在政府部門的牽頭下,幫助農村人民實現對金融理財知識的全方位學習和掌握,結合網絡、電視等傳統的宣傳手段,來實現對農村群體潛移默化的金融知識教學培養。
(五)加大監管力度
金融理財業務還需要具備基本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而當前大部分農民群體更傾向于將資金存放于銀行,而非投入理財產品的主要原因是,相比較于金融理財產品,銀行具備較低的存儲風險。因此,面對這一問題,我國相關部門需要加大對金融機構的管理力度,有效的降低金融理財產品業務所具備的風險問題,規范業務操作流程,實現對金融機構定向化的管控,有效的防范金融操作風險。
五、結束語
總體來說,在當前農村金融理財產品的推廣宣傳工作中,金融機構需要全方位結合農村人民群體基本理財需求,加大對農村區域的投資建設力度,提升相關區域的基礎軟件設施水平,優化現有農村金融環境。其次,在將對應的金融理財產品進行開發、投放的過程中,還應當全方位考量農民收入存在的周期性以及季節性特征,全方位根據農村人民群體的經濟收入水平以及金融知識水平,適當的完善金融產品以及相應的理財服務,確保農民群體能夠全方位參與到理財活動中。
參考文獻:
[1]顏曉雨, 楊貴興. 我國新農村金融理財業務發展現狀及對策[J]. 市場論壇, 2019, 000(011):66-68.
[2]付藝林.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分析[J]. 福建質量管理, 2019, 000(015):113.
[3]馮廷宇, 李維剛.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對策研究[J].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 v.31;No.484(08):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