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眉舒 李敏 李望 劉偉 崔文龍 陳婭
(1.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甘美醫院,云南昆明 650011; 2.昆明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云南昆明 650500)
全世界的衛生行業都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醫院支付系統的變革,讓醫院管理者意識到提高整個組織的運行效率的迫切性[1];而在這項變革中,外科手術成為醫院最大的潛在收入來源[2-3];因此,手術室需要完備的手術排程計劃,以簡化高度復雜和昂貴的流程管理。一些研究表明,手術當天臨時取消擇期手術,以及手術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不良,都是造成了手術室時間利用率不佳的原因[4-5]。
2020年10月開始,我院手術室與信息科聯合開發“手術管理系統1.0版本”,并將其投入使用,改善手術團隊的信息溝通方式,實現術前一日及手術當日,患者手術進程信息在手術室及病房多個平臺信息實時共享;手術當日病人接送信息在,手術醫生手機、醫護工作站同時主動提示,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了手術室的運轉效率。于此同時,該系統還可以將手術相關時間位點信息進行數據自動匯總,為今后分析手術室工作量負荷以及工作質量的分析提供更可靠的依據。
2020年10月,手術室將新開發的“手術管理系統1.0版本”全面投入臨床使用,為做同期對照分析,分別選擇2019年10月至12月以及 2020年10月至12月共計5177例擇期手術為研究對象,其中,2019年10月至12月2454例擇期手術為對照組,應用該系統以后的2020年10月至12月2723例擇期手術為實驗組。該院為三級甲等醫院,擁有1100張床位,16間手術間;手術室護士37名,麻醉護士6名,麻醉醫生18名。
(1)抽樣方法:本次研究采取整群抽樣方法,分別抽取2019年10月至12月以及 2020年10月至12月的“手術麻醉系統”及 “手術管理系統1.0版本”軟件中擇期手術數據。
(2)手術管理系統1.0版本:包括以下5項功能。手術管理,從HIS/手麻等系統獲取手術相關數據,通過算法對數據加以清洗、整合、處理,并能對數據進行管理;手術展示,科室醫生排程查看、家屬等候區展示、手術室內部排程展示;手術呼叫,手術室護士可直接通過PC端和PAD端發起手術呼叫到病區護士工作站,并形成事件記錄;短信,手術動態信息可通過短信方式通知到手術醫生,提醒手術醫生按時、準確地進入手術間進行手術;手術報告,查看呼叫記錄、短信發送記錄等數據,展示醫生到崗情況。
(3)手術麻醉系統:本院目前采用的是“北京天健手術麻醉管理系統”,通過采集、展示、分析圍手術期的數據,規范手術麻醉科的工作流程,實現麻醉、手術過程中的信息數字化和網絡化,快速方便地對患者麻醉全過程實施動態跟蹤,自動生成手術過程中的各種醫療文書,對接HIS、LIS和PACS等系統的手術患者信息,實現信息共享及高效的信息應用。
(4)手術間利用率:當日手術間利用率=當日擇期手術間實際工作時長/當日擇期手術間理論工作時長×100%,當日擇期手術間實際工作時長=當日擇期手術間實際工作時長-患者等待時長(即前一臺手術出室至后一臺手術開始的時間),當日擇期手術間理論工作時長=當日工作小時數9h(8am~5pm)×開放的擇期手術間數[6-8]。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2χ檢驗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雙側,p<0.05。
被調查的5177例擇期手術中,2019年10月至12月為2454例,2020年10月至12月為2723例,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一般情況表
2020年10月至12月的擇期手術量、擇期日均手術量及工作日內日均手術量,對比2019年10月至12月的均有所上升,見表2。

表2 2019年與2020年同期擇期手術量對比
2020年10月至12月對比2019年10月至12月,兩者在開放手術間數量上對比沒有差異;同時,2020年10月至12月對比2019年10月至12月,兩者在手術間利用率上顯著升高,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2019年與2020年同期擇期手術間利用率對比
通過這項研究我們發現,2020年10月該三甲醫院將“手術管理系統1.0版本”投入臨床使用的以后,2020與2019年同期相比,雖然在總手術量、日均手術量、手術室平均開放的擇期手術間數量上均沒有差異,但是手術間平均利用率顯著升高,達到了73.62%~90.08%;比較同期的國內外諸多研究,手術間平均利用率為61.3%~84.03%[8-11],手術間利用率明顯高于平均水平。醫院從加強手術室的信息化建設入手,在原有工作流程以及人員配置不變的情況下,應用“手術管理系統1.0版本”,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擇期手術間的利用率,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目前醫院使用的手術麻醉信息系統,僅僅能在該系統內部完成次日擇期手術排程,無法向手術相關科室共享排程信息,從而造成術前病房醫護人員不能在有限時間內合理安排擇期手術的術前準備,經常出現手術當日由于患者沒有完善檢查而臨時取消或推遲手術,這不僅會造成首臺擇期手術的延遲,也會導致接臺手術的延遲。而該手術管理系統可以通過HIS/手麻等系統獲取手術相關數據,并對其加以整合及處理,實現術前一日14:30開始向所有手術科室護士工作站、醫生工作站同步顯示本科室詳細手術排程,手術當日實施刷新手術進度,徹底完成了術前手術團隊的手術排程信息共享。
過去手術病人的接送都是通過電話與病房聯系,經常出現電話長時間無人應答,接電話人員并非護理人員或者無法追蹤接電話人員信息等情況,造成術前病房護士不能按時送達手術病人到手術室,術后手術病人送到病房等待準備時間過長。該系統實現了手術室護士在手術間內就可直接通過PC端和PAD端點擊“手術呼叫”按鍵,呼叫到病區護士工作站,病區護士處理呼叫信息后,后臺數據庫記錄呼叫及應答的時間點和護士姓名,并自動形成事件記錄報表,便于術中實時追蹤手術患者準備及接送時間點,以及術后追蹤患者延遲送達責任人。
縱覽國內很多手術相關信息系統,都沒有主動提示手術醫生信息的功能,基本上只有手術排程信息的被動展示。該系統第一次在國內實現了術前30min主動發送手術準備短信至手術醫生手機。當病房護士處理了系統內呼叫信息后,后臺會自動發送一條手術準備提示短信至手術醫生手機,當手術醫生到達手術室后通過人臉識別考勤系統記錄到達時間,最終所有時間點匯總醫務部進行分析及處理。
既往很多研究指出,首臺手術延誤,手術之間接臺時間延誤,臨時的手術推遲或取消、手術等待時間長以及由于缺少麻醉師和手術室護士而造成的人力資源不足等問題,都是造成手術室利用率下降的主要原因[12-14],而手術室利用率較低將會導致患者搶救不及時、醫患糾紛等諸多問題,對患者生命和醫院資源造成嚴重影響,因此,我們認為提高手術室的利用率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務。目前我們醫院開發及應用的“手術管理系統1.0版本”實現了手術患者接送以及手術團隊按時到達的時間管理,并且將該時間管理形成數據報表,呈現給醫院領導層進行分析及督查,真正實現了手術相關時間點的閉關管理,同時也極大的提高了手術室擇期手術間的利用率。希望系統在一段時間的運行后,能夠完善手術相關時間的智慧運算,標準化時間點,并進行自定義的比對分析,為更精準的手術排程提供實踐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