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郭子超
在語文課堂中,文言文教學導語是對文言文教學內容的引入過程,具有啟發性、提示性與解析性。早在我國清代時期,為了方便日常教學與文化傳承,官方或民間便自發編制了多種古文選本,以《古文觀止》較具代表性。由于其評點系統具有教學導語的性質,有助于初學者理解詞義,析明義理,因而提高了教學質量,并對當前語文課堂中文言文教學導語的設計有著一定啟示意義。
文言文教學導語是對文言文教學內容的引入過程,具有啟發性、提示性與解析性。在歷代古文選本中,《古文觀止》以其完備的評點系統,在選文前后形成了評點式的導語,凸顯了導語的教學性。《古文觀止》是吳楚材、吳調侯(以下簡稱“二吳”)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編寫的初衷是“正蒙養而俾后學”,并匯集了傳統文選型教材的編排經驗,考慮日常教學的需要。《古文觀止》中的選文,從先秦到明末,以作家為經,時代為緯,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歷史上的各種流派、體裁都兼收并蓄。因此,《古文觀止》給學習者呈現歷朝歷代不同文體、不同名家、不同風格的經典作品,有利于打好文言基礎,讓初學者沉浸在文化場域內,從而提升文化理解力。
圍繞經典選文,《古文觀止》的教學性體現在:構建了完備的評點系統,并在每篇選文前后形成了“導語”,即引導學生學習選文,利教便學。吳興祚在《古文觀止》的《序》中提到:“評注詳而不繁,其審音辨字無不精切而確當。”無論是對字詞的注音、釋義,還是對句子、段落、結構的闡釋,均能做到簡明扼要、科學合理。評點的內容既講遣詞造句,又講章法結構;既講起承轉合、脈絡層次,又講段落大意,措辭簡明,點到即止。首先,“參以己私,遍采歷代名家古注。”《古文觀止》大量采用名家古注,并結合當時封建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對文章主旨和風格進行闡釋及補充。從教育價值上來講,歷代給古書做注的人所總結出來的文章技法和字詞句義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模范,具有準確性和客觀性,用以指導后人的學習,可以起到極佳的教育效果。其次,注重導語內容的知識遷移。《古文觀止》二吳評點中出現“喻”的術語有“譬喻”“設喻”兩種,即:使人們從一篇熟悉文章的事物或觀點出發,去加深對本文觀點的認識,從而便于理解,這種評點方式將同一作者的兩篇文章的觀點建立聯系,便于文學教學內容的遷移。最后,強化對選文字詞的訓詁。二吳在《古文觀止》中對文章字詞的評點,一方面廣泛地參考了前人的古注,另一方面又重視對選文字詞的訓詁,使評點詳而不繁。
文言文教學導語是對文言文教學內容的引入過程,具有啟發性、提示性與解析性。基于《古文觀止》的評點系統,在文言文教學中,利用“評點式”導語有助于增進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評點式”教學導語具有“知識型”“衍生型”“文化型”的結構特征,具體而言,通過歷代名注以及語文知識組成知識型導語,高層次地令學生認識字詞義;利用衍生型導語對知識型導語進行教學性加工,使學生簡明地理解文意;經由文化型導語的浸潤,使學生步入傳統文化的殿堂,促進學生的文化習得。
首先,圍繞歷代名注以及語文知識,設計“知識型”評點導語。“評點式”導語對文言文的評點應密切結合歷代名注,以及語文學科的本質,即語文知識與語文學科獨特的認識方式和表征方式,根據不同單元選文的特點幫助學生聯系新舊單元知識,并設計有針對性的知識型導語,闡明該選文需要掌握的語文知識。具體而言,一是應以文章的語言形式為軸心設計相應的導語,并以工具性為基礎來培養學生的人文性;二是在導語中清晰地提供文體知識、文學理論知識,提供學生基本的文本解讀技巧,樹立文言文的文體意識;三是圍繞選文,將歷代最具代表性名注、名疏呈現在導語中,展現對文句的深刻理解。
其次,依據文言文的基本特點,設計“衍生型”評點導語。“衍生型”導語是對文言文的再解釋,將文中的詞章、義理進行厘清,并將言外之意進行點評。一是在選文的課前導語部分,要對文章句子、段落、結構進行簡要闡釋,點到為止,旨在引導學生思考;二是在注釋部分,要設計導語,把影響學生理解的字詞注明注清,運用訓詁學方法,如形訓、義訓等,科學地輔助學生解釋字詞,吸取清代三種古文選本的優點;三是在選文后的導語材料中,一方面要圍繞選文設計詳細周密的“衍生性”材料,另一方面要防止“過猶不及”,精選學習項目,根據不同的選文功能與教育價值,編寫有針對性的導語材料。
最后,針對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義,設計“文化型”評點導語。即以語文訓練為經,以文化熏陶為緯。一是緊扣語文學科的本質,即語文知識與語文學科獨特的認知方式和表征方式,力求把語文訓練和文化知識二者有機聯系起來,將選文的內容、知識、技法寓于文化的漫漫長流中,并體現在評點式導語中來;二是通過導語,補充選文背后的文化知識、歷史背景來尋找與學生現實生活的交集點,讓語文教材的選文和語文知識躍然于書本之上,在給予學生現實意義的同時,豐富學生主體的文化心理。
作為選文前的單元導語,前導組織的設計應實現語文教材的教學價值,即圍繞選文的言語形式,提供給學生相應的上位知識,并且重視各單元之間語文知識的聯系,進而提供給學生合理的認知結構,使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教材的知識結構緊密相連。首先,以行為目標為基礎,構建文言文教學目標的層級標準。其次,依托文言文的語言形式,設計貼近語文學科本質的導語內容。最后,注重知識轉換,提供簡潔有效的方法性知識。“評點式”導語需要呈現給學生簡潔有效的方法性知識,指導學生理解本單元選文的言語形式,從而使教材中的“公共知識”內化為學生的“個人知識”。
注釋導語是對教材內容的注釋進行引導性闡釋。為了提高文言文教學字詞釋義的明晰性,應添加注釋導語:一方面需要運用形訓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字義,另一方面需要明確注明古今異義字,避免學生用今義理解選文而造成的“誤讀”。首先,根據漢字造字規律注明字義的來源。語文教材的注釋中可以借鑒傳統訓詁學的方法,對漢字進行字形字義的訓釋,還原漢字的原生狀態,讓學生簡單了解漢字變化的過程、漢字的造字理據,這樣的做法有利于增強語文教材文言文注釋的明晰性,提高文言文教學效率。其次,對古今異義字進行注解。在注釋中需要對古今異義的字詞進行注釋,讓學生正確地把握字詞的意思。
在選文后,應結合不同選文的語言形式特點,設計出兼具語文訓練價值和語文能力價值的導語項目,增加“評點式”導語項目的數量。如可以設計:課文賞析導語、問題研討導語、應用練習導語、延伸閱讀導語、文化補給導語、課外學習指引等導語項目,讓學生通過學習選文,舉一反三,提高教材內容的遷移性。始終圍繞著文本,貼近語文學科的本質進行設計,并需始終重視上位知識的提供。應設計問句,啟發學生對選文語言的內容及形式進行思考。緊扣選文的言語形式,設置一些問題來逐步啟發學生在閱讀時進行思考,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問題意識;順序性主要指要圍繞當前選文的言語形式特點,與學生以前接觸過的選文進行對比。《古文觀止》在正文評點中也使用了對比法,即把當前選文的文法特點與之前學習者接觸過或新的作品作對比。課前導語可以起到連接兩篇或多篇具有類似語文知識的選文的作用,一方面,喚起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另一方面,通過感受類似的語文知識在不同選文的言語形式特點,深化學生的理解;指導性指學習內容需要基于該選文的言語形式進行學法指導。
因此,需要給學生提供清晰的上位知識,幫助學生了解選文的言語形式特點,提供切實有效的文本解讀方法,從而利用評點式導語提升文言文教學的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