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
【摘要】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尤其是互聯網信息技術和影視媒體的蓬勃發展,人類社會正式進入視覺傳播時代。如今我們正處于一個從過去的以語言文字為中心向現在和未來的圖像文化為中心的文化產業轉型期,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圖像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不斷擠占著人們的生活和時間,發展迅速的視覺圖像也為視覺文化素養教育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所以如何平衡二者的關系,讓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舉,就成為了當今時代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視覺傳播;文化素養教育;機遇與挑戰;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TN9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7.089
1. 視覺傳播與視覺文化素養教育的內涵與特征
1.1 視覺傳播的定義與特征分析
視覺傳播與文字、聲音等傳播方式相對,主要是指依靠視覺達到信息傳播目的的傳播方式。其分類包含靜態傳播和動態傳播傳播兩種形式。靜態視覺傳播是廣泛存在的視覺傳播形式,諸如靜態戶外海報、平面展板、靜態建筑等等,動態視覺傳播形式則包括電視、電影等一系列現場動態活動。
二者作為一種傳播形態的兩種表現形式,均有其鮮明的優勢和劣勢。對于靜態視覺傳播而言,它的優點就在于能夠突出所表達對象的特點,簡潔明了也不過多浪費資源,但是它的缺點也正是由于靜態視覺傳播所能表達的內容有限,導致對設計的要求過高,最后的呈現效果可能不夠簡單易懂,或者是過于抽象概括而讓受眾不知所云。
對于動態視覺傳播而言,動態視覺傳播的優勢在于,它的發揮空間更大,能體現的內容、視角等更加豐富,傳達也更加的立體、多元。但是這種動態視覺傳播效果的打造會帶來更大的成本消耗,其傳播技術和載體也有更為嚴格的限制。由于其傳播方式和渠道的限制,一個動態的傳播樣本可以實現絕大部分受眾的覆蓋十分艱難。
如今我們的時代已經代替原本的單一圖文時代正式邁入視覺傳播時代,為此有計劃的促成對兩種視覺傳播形式的靈活運用,才能既有效地達到視覺傳播的目的又把握住時代的浪潮。
1.2 視覺文化素養教育的內涵與發展現狀
要理清視覺文化素養教育的內涵,首先要從視覺文化素養概念入手。視覺文化素養是指人類在觀看的同時,充分調動整合其它感覺經驗,并在此過程中發展出一種視覺能力的素養,這種素養包括視覺感受能力、視覺審美能力、視覺解讀能力和視覺表達能力四個方面。而視覺文化素養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具備科學、理性的這四種“視覺思維”。
當今社會,人民經歷了互聯網信息技術帶來的巨大社會變革,在對視覺信息不再陌生以后,人們開始有意識的關注圖像背后的內容和意義,這也使得我國的視覺文化素養教育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也對整個體系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2. 視覺傳播時代我國視覺文化素養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媒介融合、新媒體平臺多元化的今天,視覺傳播滲透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高額度商業價值的吸引使得如今的一些視覺圖像生產者并沒有充分考慮視覺圖像社會價值,在讀者中心地位日益凸顯的當下,出于對國家安全和人民素質提升的角度,視覺文化素養教育的進步迫在眉睫。
如今出現了兩個比較對立鮮明的流派,一方是認可視覺圖像對人民生活的影響,認為應該順應時代浪潮,另一方面則是透過視覺傳播時代發生的種種亂象,對當今時代人民的素養教育深深擔憂,實際上,二者都是有自身的理論和經驗支撐的,都是在未來發展中應該考量的意見。
2.1 視覺傳播時代我國視覺文化素養教育面臨的機遇
發展日益繁盛的視覺傳播確實為視覺文化素養教育的進步提供了機遇。
首先,視覺傳播拓展了文化的傳播渠道。民眾可以直接通過對圖像的感知去體會其含義、接受其信息,這種快捷、簡便的文化表現方式顛覆了傳統的文化傳播方式,降低了學習的枯燥程度,被人民所喜聞樂見,對于視覺文化素養教育而言是一大突破。
其次,視覺傳播時代促進了人類思維方式的轉變。在視覺傳播的影響下,人類不僅會通過視覺產生思考而且還會對視覺觸及的內容進行發展與創造,這種方式,會改變人們過去固有的思維方式,讓人們的思維邊界得以拓寬。
最后,視覺傳播為視覺文化素養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平臺。視覺傳播提托圖片或者視頻等圖像,視覺上的不斷變化極大的消解了過去單一的語言文字帶來的素養教育的沉悶和乏味,受眾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也因為受吸引而變得積極主動。
2.2 視覺傳播時代我國視覺文化素養教育面臨的挑戰
視覺時代帶來的巨大傳播方式和觀看方式的變革并非百利而無一害。
首先,就是人們對圖像的過度依賴,削弱了自身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居伊.德波在《景觀社會》中就指出:“與工業時代的資本主義社會不同,在現代生產條件無所不在的社會,生活本身展現為景觀的龐大堆積。”如今人們的生活被一個又一個的圖像包圍,瞬息萬變的圖像極大的剝奪了人們的思考時間,人們沉迷于輕松的視覺體驗,拒絕深入思考和邏輯推理,令自身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極大的折損。
其次,視覺時代圖像所打造的盛宴,讓人們“忘卻真實世界”。如今信息技術迅猛發展,AR、VR、MR等新興技術手段層出不窮,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也借助一個又一個自媒體終端發布的視頻,給受眾呈現了一個又一個難辨真實與虛假的世界樣態,每個人都在一個圖像打造的虛擬世界中迷失,然后回到現實狂熱地追隨著虛擬世界中的模式,真實世界變得越來越被虛擬世界干涉和掌控。
最后,視覺傳播追求刺激和娛樂,消解了意義與深度。如今的互聯網信息已經進入了爆炸增長的狀態,為了使生產出的圖像獲得更大的經濟價值,圖像生產脫離對大眾視覺文化素養教育的關注現象屢見不鮮。
實際上,視覺傳播和視覺文化素養教育之間是可以產生正向影響的,二者合力可以促進彼此的共同發展。不過在實際配合的過程中,視覺圖像本身并不是以單一的為配合視覺文化素養教育而存在,尤其是圖像生產者出于經濟收益上的考量,有的時候會對民眾的素養教育產生不利影響。
教育的方式不能一成不變,隨著時代的變化也要經歷必要的變革和進步,因此考慮視覺圖像對視覺文化素養教育之間的適配性,就變得尤其重要。
3. 視覺傳播時代我國視覺文化素養教育的發展策略
我國的視覺文化素養教育并不是單獨存在,而是始終要依托市場、社會多重的助力才能發展,因此,視覺文化素養教育的發展要靠視覺圖像生產者、政府和受眾三方的通力合作才能順利進行。
3.1 視覺圖像生產者要兼顧社會責任
在2014年的文藝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要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在如今激烈的市場化競爭中,一些視覺圖像生產者盲目的追求經濟效益,忽視應該對人民承擔的培養教育之職,忽視社會效益。
文藝創作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導向和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文藝觀。利用視覺圖像去進行視覺文化素養教育,可以極大的調動民眾的參與熱情,緩解教育本身的嚴肅和沉悶,視覺文化生產者首先要勇于擔當自身的責任,為民眾的視覺文化素質教育奠定堅實的現實基礎和培養環境。
3.2 政府部門要對市場秩序有所把控
我國的市場良性發展一直是靠市場和政府的雙重保障才得以實現,政府作為隱匿于市場背后的“無形的手”,一直在承擔著導向和規范的職能,
視覺傳播時代,媒體的繁榮,AR、VR、MR等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讓人們越來越模糊關于真實與虛擬的界限,也由此產生了許多倫理、道德上的社會問題。視覺傳播時代的浪潮不可違逆,就更加需要政府對紛繁復雜的市場圖像給予引導和規范,讓市場有序發展,同時給與民眾一個健康、陽光的視覺圖像大環境,讓視覺文化素養教育得以有序進行。
3.3 觀眾要主動主動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
如今市場信息的爆炸性增長,圖像生產也由傳統的作者中心地位向接受者中心地位進行迅速轉向,因此在觀眾為主導的市場環境下,想要視覺傳播時代的視覺圖像得到良好的循環,就必須要借助觀眾的力量。
視覺文化教育的施行,一個最重要的層面就是觀眾要有自主提高視覺文化素養的意識,在日常的生活中,景觀社會帶走的理性和邏輯、帶來的虛擬和真實的摻雜,需要觀眾自己去冷靜地體驗和辨析,不盲信、不盲從、不媚俗才能夠提高我國視覺文化素養教育的施行成果和整體水平,為將來順應更大的時代挑戰,保護我國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自尊打好堅實的基礎。
4. 結語
綜上所述,視覺傳播時代的視覺文化素養教育是未來文化素養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在未來的發展歷程中要深化理解視覺圖像與文化素質教育之間的關系,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深入的探究,促進二者地協同合作和進步發展。
隨著現代互聯網絡不斷發展深化,視覺圖像的表現和作用形式也越來越復雜多樣,因此對視覺文化素養教育與視覺傳播之間的關系平衡,需要生產者、政府、接受者三方之間的完美配合,以彌補視覺傳播時代對視覺文化素養教育的導向不足,在此之上,再通過視覺圖像使得社會大眾的視覺文化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孟建.圖像時代:視覺文化傳播的理論詮釋[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2]陳龍,陳一.視覺文化傳播導論[M].上海三聯書店,2006年.
[3]王帆.視覺文化為導向的媒介素養教育:超越保護主義[J].中國電化教育,2011年第9期.
[4]孟建.圖像時代:視覺文化傳播的理論詮釋[M].復旦大學2005年版,馬焰序一.
[5]譚曉剛.視覺文化生活與視覺藝術素養的失衡[J].現代傳播,2005年第5期.
[6]張晶.圖像的審美價值考察[J].文學評論,2006年第4期.
[7]王帆,張舒予.視覺文化為導向的媒介素養教育:AcTP課程模型[J].中國電化教育,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