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跳槽中小學:更優秀的師資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
項向榮撰文指出,日前,廣州市白云區教育局公示該區2021年公開招聘教師崗位博士研究生擬聘用人員(第一批),兩位擁有副教授職稱人員引發關注。同時深圳中學也有三名高校老師“下嫁”任職中小學。
繼清北畢業生、博士生執教中小學現象后,近年來陸續有不少大學教師跳槽中小學。大學教師到中小學就職,被不少人認為是降維就業,甚至是“大材小用”,這是舊有的迂腐觀念的流露。歷史上,別說大學教授,大師教中小學的也不在少數。歷史學家錢穆就從小學一直教到大學,美學家朱光潛教過中學也教過小學。
高校需要高精尖人才攻關若干“卡脖子”難題,中小學同樣需要吸引最優秀人才任教。如果讓更高素質的人才進入中小學教師隊伍,才能更好提升教學質量,逐步探索更高效的教育模式,發掘學生中的特殊人才,健全和完善針對特殊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機制。對于有潛質的孩子,更有機會被“伯樂”發現。
而且,實際上,中小學教師對于樹人大業所負的責任,比大學教授所負的還大得多,因為中小學階段的孩子,自我認知的能力弱于大學階段的學生,卻又是樹立正確認識論的重要階段。所以教授改教中小學是一種好現象,會讓中小學師資團隊得到了更好地提升,只有更優秀的師資,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未來人才。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高校老師“下嫁”任職中小學,也需要加強自身在中小學相關方面的知識學習和更新。因為,能夠在大學任教,未必就有在中小學任教的能力;只有高學歷,未必能當一個好教師。正如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檀傳寶指出,高學歷當教師者,一定要補強教育學、心理學、德育原理、學科教學法等方面的教育專業性。
——據《錢江晚報》
“汽修女孩”刷屏,她的成功并不是偶然
邢妍妍撰文指出,最近,一位又颯又美的“汽修班女孩”火了。她是古慧晶,深圳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2019級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一名學生。
今年4月,古慧晶代表學校參加廣東省職業院校學生專業技能大賽,在機電維修賽項目中獲得一等獎。這不僅刷新了發動機拆裝賽項目的全校記錄,也成為廣東省第一個參加此類賽事并奪得一等獎的女生。
“女生學汽修怎么樣?”這是早在2016年就有人在網站上提出的一個問題。翻閱答案會發現,不少人有興趣,但擔心難度大、前景不好、被人看輕。古慧晶的成功或許能從一個角度對此問題做答,那就是“愛你所愛,無問西東”。勇敢執著地堅持心中的夢想,不被外界的標簽評價所束縛,這本身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
但也應該意識到,在個人的熱愛與堅持之外,社會對這部分群體的重視和保障也同樣不可忽視。
努力,或許是很多成功故事中必然提到的一個詞,但這并只不是一個敘事模板,很多時候,想要成功,就是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我的人生我做主,其他的就讓別人說去吧。”這是古慧晶的瀟灑,也是努力后的人生底氣。
——據光明日報客戶端
專家提醒三種情況不宜做近視手術
高毅哲撰文指出,每逢暑期,會有很多高中生扎堆做近視手術,想通過激光手術摘掉眼鏡,在國家衛健委今天舉行的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和暑期學生健康有關情況發布會上,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組長、中華預防醫學會公共衛生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王寧利表示,近視眼手術不是近視眼的治療手術,是近視眼的矯正。近視眼的矯正方式,目前有戴框架眼鏡、戴隱形眼鏡、角膜屈光手術以及眼內鏡植入4類。角膜屈光手術是近視眼矯正方法中的一種,臨床應用也有很長時間了,手術本身的安全性是可靠的。但是要注意,該做的可以做,不該做的千萬不要去做。
王寧利表示,從醫學上來看,“有三種情況不宜做近視手術,一是近視眼還在發展,現在把手術做了、矯正了,可不久之后近視度數又在繼續加深。二是有遺傳的角膜病,手術后可能出現一些并發癥。三是每個人的角膜厚度不一樣,角膜太薄的人,手術后眼睛的安全性會受到影響”。
“眼睛的發育有個過程,一般女孩到18歲左右,眼睛發育進入穩定期,男孩比女孩晚一點,到20多歲進入穩定期。能不能做近視手術,最重要的標準是看眼睛的度數,尤其最近兩年,每年進展的度數有沒有超過50度,如果超過50度,就不要做,說明近視還在進展期。”王寧利建議,如果自己符合手術條件并且之前戴隱形眼鏡,那么至少要停戴一個月,如果暑期才停戴,則手術時間就會很倉促。
“角膜屈光手術是屈光矯正手術,屈光矯正了,近視眼的眼底還是近視眼的眼底。”王寧利特別提醒。
——據《中國教育報》
(以上信息選自有關媒體,
并對原文有編輯改動。)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