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強調教學要以育人為核心,在使學生掌握學科知識以外,具有持續發展需要的道德品質,以及構建正確價值體系等。語文課中德育滲透,應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文育人等。這篇文章從情感角度上,探討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路徑。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德育滲透;以情感人
引言:語文充滿人文性,文學作品中包含豐富情感。實際教學中既要培養語言能力,又要強化德育滲透,在潤物無聲中打動學生,育其德行,確保綜合素質提升。語文課堂德育要避免生硬的灌輸,而應引導學生品味文章和情感,在過程中悟理,并在情中受到熏陶,形成自我與持續發展要擁有的品質。
一、在語言文字中探尋德育元素,做到情理統一和交融
當前語文教學要做好育人工作,就要在課程教學中探尋德育元素,并要做到滲透。文學作品語言文字中,包含和流淌情感,教學中要通過讓學生揣摩和品味語言,從中悟理和悟情,在此過程中引發共鳴。有助于情感升華,將不再是單純了解道理和情感,而是將其作為自己人生行事指南,融入到個人情感價值觀中,從而達到以文育人和以情感人目的。相較于語文課堂中直白告訴學生作品所要傳遞的道理和情感,促使學生分析語言文字,從字里行間感悟,德育效果要好得多。語文課程最大特點是,將文道合一,具有用語言文字明道理的優勢。課堂中以文為載體,空出閱讀時間,學生在語言文字、闡述事情中、抒發情感等,悟出道理,并吸納愛國之情、高潔情操、崇高理想信念、誠實守信、尊老愛幼等精神品質[1]。語文教學就能真正實現文道合一,以文明理,以情導人,使學生具有必備品質。
以《渡荊門送別》為例,在帶領學生學習這首詩中,應當從詞句著手,促使學生感悟理與情。詩歌雖然短小精悍,但是通過語言美和意境美等,將祖國壯麗河山呈現出來,并展現了作者對故鄉卷簾之情和豪情壯志。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自讀自悟,細細品味和揣摩詞句。比如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從表現上看描繪的是壯麗的風景,但是仔細推敲和品味中會悟出,這句詩歌體現作者開闊的胸懷,其奮發進取精神會引發學生共鳴。
二、從塑造人物形象入手,使學生悟情
初中語文教材中文學作品都是精華,塑造眾多經典人物形象,使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文學作品所塑造和刻畫人物,有些是道德化身,有些則是從反面教導,使學生明確要做怎么的人。偉大人物和正面形象,通常有一個共性,就是要高尚情操,以及難能可貴的道德品質等。學生在閱讀課文,了解這些人物,剖析和總結人物形象中,將會被這些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和品質所打動,進而實現靈魂對話,凈化心靈。文章往往通過人物言行、舉止等,想要抒發特定情感,或者是說明道理。故而在課堂中要留出空間,促使學生抓住人物特征,以及動作、語言、神態描寫等,在過程中與人物共情,感受其酸甜苦辣,以更好領悟道理,并獲取情感升華[2]。學生在人物分析中,就能體會到真情。這種情況下,學生心門會被打開,自身會接納和吸收人物身上優點和道德品質,在自我教育和調整中獲得良好德育教育效果。
以朱自清《背影》為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融入感情。通過作者筆下父親送橘子時動作、神情等描寫,感受最為真摯的父子之情。作者沒有正面寫父親如何愛兒子,而是通過側面描寫以及刻畫父親形象,將對兒子的愛和關懷,用行動表現出來。并要結合創作背景,使其明確在當時黑暗世道中,父子之情是多么可貴,同時使學生清楚這是民族傳承下來的美德,在任何時候都有價值。另外,語文教學通過人物讓學生體現真情外,還要結合現實生活,加深感悟和體會。教師可讓學生回憶生活中,自己與父親或者母親之前所發生的事情,品味真摯情感,把自己對父母的愛說出來。在此基礎上,可引導學生在感恩同時回報父母,將教學中所吸納的美德和高尚品質等,用行動體現。
三、利用情境,進一步激發情感
初中語文教學德育中,想要落實品語悟理以情感人,就要在過程中創設情境。與單純語言文字相比,情境更為生動,將知情意統一。學生可快速投身于作者所描寫的意境中,直接獲取情感體驗,更好接收到作者所要表達情感[3]。這個過程中易于動情,既能更好悟出文章所包含的道理,又能被美好情感所感染。這些不再浮于表面,而是真正進入到學生內心,進一步激發情感,育人效果更佳。
以《蘇州園林》為例,在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播放蘇州園林視頻。學生在閱讀語言文字以外,通過視頻直接領略園林建筑美,可更好獲得美的享受外,從而激發其對中華文化與文明的熱愛之情。生動形象情境,有助于催生情感。
四、結束語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要做好德育,就要避免假大空,而是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品語悟理悟情。最終達到以情感人和凈化心靈效果,促使學生成為一個明事理,有正確三觀和良好道德修養和精神品質的人。
參考文獻:
[1] 劉相菊. 潤物細無聲——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情感滲透[J]. 課外閱讀:中下, 2019(20):109-110.
[2] 周龍強. 讓德育之花處處綻放——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 讀與寫(教師), 2020(5):0268-0268.
[3] 楊尹芳. 以情開導,育人德行——以《背影》為例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J]. 現代語文:中旬.教學研究, 2020.
作者簡介:黃傳友,1964年4月,男,漢,山東省濰坊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新課程標準下語文高校課堂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