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晨 金雨嬌
摘? 要:“德行”是中國共產黨最引以為傲的堅持,風雨百年,德行始終如一。面對全新的世界形勢、全新的革命任務,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關乎著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希望,因此高校必須重視大學生道德教育。學黨史、立尚德、鑄黨魂,結合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工作,以“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教育理念具有較高的創新價值和實踐意義,提出勤學、明辨、篤行以此立德修身,培養大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大學生;以德為先;價值觀教育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回顧百年,總結經驗,百年發展碩果累累,正是品德高尚、本領過硬的先進群體為了共同的理想組成了中國共產黨,正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實踐奮斗的結果,也正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德服人”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不僅打破了春節原本的祥和氣氛,也讓整個世界陷入陰霾。時間飛快,轉眼我們迎來了2021年。2021年注定是世界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中國共產黨迎來建黨100周年之際,中國脫貧攻堅取得勝利的同時,新冠疫情在中國得到了有效控制,中國在新冠疫情這場大考中取得了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中國共產黨人再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大國應有的擔當和極高的道德水準。在其中,我們看到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張伯禮、張定宇、陳薇等人民英雄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作出的杰出貢獻;數千援鄂醫療工作人員,無數大學生自愿者、基層自愿者不分日夜、無私奉獻,以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衛人民的安全。同時,也看到歐美國家的不負責、不擔當;一些所謂的高學歷人才因自私所做的荒謬之事,甚至是危害公共安全、破壞抗疫整體布局的不道德行為。對這些想必每個人心里都有各自的看法。
一、大學生的德行決定未來發展
縱觀歷史國家也好,個人也罷,德與才缺一不可,關于德與才關系,北宋歷史學家司馬光一句千古名言“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盵1]意思是:才華德行的輔助基礎,德行是才華的統帥指引。關于德與才的關系,司馬光也有更進一步的闡述:“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盵2]其含義已不言而喻,才華固然很重要,但德行更加重要,所以為人、做事、治國要做到德才兼備,同時必須是以德為先。
青年大學生更應如此。大學生作為被黨和國家寄予厚望的青年人,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一定要志存高遠、德才并重,因為大學生的的道德水準關系到祖國的發展、民族的希望,高校輔導員有必要也必須提高警惕,要堅定信仰、聽黨指揮、高舉旗幟、以身作則,對我們的學生做出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引導學生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以德為先需以立德而修身
要想成為德才兼備之人,需從立德開始修身。關于如何立德? “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積累,養成好思想、好品德”。[3]具體來說就是以下幾點:
第一,勤學??v觀古今,凡是有所作為者,都是勤學的典范。勤學不僅是學習專業技能,更要學習優秀的思想品德。要向書本學,向榜樣學,向實踐學,建立終生學習的意識,堅持活到老學到老,完善能力,提高修養,堅定理想信念。
第二,明辨。明辨就是要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做出正確選擇。當今社交媒體發達,各路思潮大量涌入,因此很多人喪失了正確的價值觀念,甚至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文化不強可以學習,但缺少道德底線將是萬劫不復。青年大學生面臨的選擇很多,關鍵是要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選擇,只有明辨才能看清是非善惡,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第三,篤行。篤行是為學的最后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實踐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道不可坐論,德不可空談”。聽過很多道理,不代表可以。其實不管做人、做事還是治國,都貴在一個“實”字。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并為之實踐奮斗才能真正做到“篤行”有所落實。
勤學、明辨、篤行,以此修德,何愁人之不立,國之不興呢?趕考依舊在路子,我輩仍需努力。今天我們身處一個偉大的新時代,作為高校輔導員要按照要求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明確培養什么人,要學會怎么樣培養人,更要牢記為誰培養人,努力完成“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
我相信如果世界民族之林存在著一份奇跡那一定是一抹最艷麗的中國紅,我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將不再一句發自肺腑的吶喊,建成社會主義強國是必然會實現的革命成果。
參考文獻:
[1].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5.3
[2]胡金焱.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光明日報,2018.6.5
[3].從小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人民日報,2014.5.31
[4]王玲.加強大學生品德教育 落實以德為先育人理念[J].北京教育,2012.12
[5]劉克利.大學生素質教育應以德為先[J].中國高等教育,2013.3
作者簡介:楊秀晨,性別:男;出生年月:1989.06;籍貫:遼寧省蓋州市;民族:漢;最高學歷:碩士研究生;目前職稱: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金雨嬌,性別:女;出生年月:1990.08;籍貫:遼寧省燈塔市;民族:漢;最高學歷:碩士研究生;目前職稱:助理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