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摘? 要:PCK即學科教學知識,在教師知識結構中尤為重要,對教師的職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各項科技都飛速發展的現階段社會,學前教育也越來越被重視。對幼兒教育的各方面標準越來越高的同時,對幼兒教師的教學素養也越來越高,分析教師職業特性,從轉變教學觀念、增加實習、見習等實踐活動的比重,建立新的評價體系,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來促進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pck;幼兒教育;策略
引言:《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頒布和“卓越幼兒園教師培養計劃"的實施,要求培養“師德為先幼兒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新型教師。為提高幼兒教育工作的專業化水平,學前教育理論一定要與保教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求發展,在反思中促實踐,在實踐中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這也是終身學習理念與持續發展能力的時代要求與新方向。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要與時俱進,離不開PCK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實踐改革的探索與研究逐漸被重視,教學改革與幼兒教師PCK的發展休戚相關。
一、PCK的具體內容
PCK這一術語最早出現于1986年舒爾曼教授在美國教育研究協會會刊《教育研究者》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該項目由斯賓塞基金會所資助,研究對象為斯坦福大學一組科學、數學、社會學科和英語專業的職前教師,研究主題是他們的學科知識與教學方法發展之間的關系。文中舒爾曼教授首次提出學科教學知識(PCK)概念,即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將其定義為“教師個人教學經驗、教師學科內容知識和教育學的特殊整合”[1]。
PCK理論具體來說,教師在一定的教學或學習語境中基于自己的理解將學科內容知識、教育學知識和學科教學知識相互融合,通過使用多種教學策略使之轉化為有利于教學的各種知識形式,制定如何幫助學生理解特定學科主題的知識。它既包括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即把學科知識和教學法知識融人對特定主題的理解中,解決教什么的問題;又包括教師將教學內容付諸實施,即通過對問題的重新組織或調整轉化為易于學生接受的表征形式,以適應學生不同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需要,解決怎么教的問題。
二、學前教育專業實踐過程中的困境
學前教育專業實踐過程中需要達到學習的理論能夠很好運用到實踐中,而現實往往是理論并不能很好的運用到實踐中,要么是理論講解過多,實踐的少;要不就實踐過多 ,理論講解的少,二者不能達到一個平衡。第二個就是教與學不能無縫連接,教師擁有的理論和方法有時候不知道如何傳授給學生。造成這個原因的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問題,授課方式還是比較單一,仍然采用傳統的講授法?;蛘哒f教師缺乏教育教學知識,pck掌握的不扎實,教師的教教不能夠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2]。
1.理論與實踐的矛盾
學前教育專業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理論與實踐的不和諧,明顯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學校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方面有點欠缺考慮,沒有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加以分析以至于實踐課程很少,同時,目前社會對學前教育的質量要求越來越嚴格,應該在課程安排上要符合社會需求。理論與實踐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追求解決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中,所學的文學知識與幼兒教育內容無關,大部分都是大學語文知識,所以學生很難在理論學習中取得經驗,所以對于實踐的幫助很微弱。
2.教學實踐的時間很短
學前教育專業在課程中,理論課程安排了很多,缺少的是重要的實踐課程,以至于學生實踐經驗不足,畢業不能很好的適應學前教育工作,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實踐這個最大的問題,實踐時間很少以及實踐經驗不足。整個大學時期的實踐差不多只有見習與最后要畢業時候的跟崗實習,所以,這個實踐時間是不夠的,學生很難對教學實踐深入展開,實踐是檢驗能力的重要因素,必須要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多實踐,將課堂知識聯系到實踐教學之中才是關鍵。
3.教學空間受到限制
在具體的見習和實習工作中,對于學生經驗的獲取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非常關鍵的。但是,學生在具體見習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因為在見習過程中,學生是很難了解到幼兒教學的具體方法經驗的,同時見習的時間也不長,具體的上課教學也很少,一節課或者兩節課的課堂教學根本學不了很多重要的東西,所以根本不能對幼兒教育以及幼兒學生的特點進行很好的了解。同時,對于補充經驗的模擬教學這個方法來說,對于提升學生的素質是很有幫助的,但是對于具體實踐教學的作用很小,因為真實的課堂是活的,是時刻在變化的,而且學生不是機器,靠預設是完全沒有辦法控制課堂教學局面的,往往現狀與預設相差很遠。所以,模擬面試只能是練習不能完全指靠。
三、提升實踐能力的具體措施
1.對實踐教育體系的完善
在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時候,完善實踐教育體系是最關鍵的,這也是高校領導者和工作者需要關注的,可以關注這兩個方面的工作,也就是完善教育實訓基地和加強實習學校工作人員的溝通以及合作。先來看看第一個實訓基地方面,實踐經驗不足的學生非常之多,所以在高校內修建實訓基地是有必要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訓機會,同時可以安排具體實訓課程讓學生們加強實踐練習。在實訓基地教育體系規劃方面要注意多層次和全方面的研究,這樣才有助于實訓基地的建設和實踐教育體系的完善。同時才能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實訓需求的滿足提供幫助。再來看看第二個與實習學校的溝通和合作方面,高效教育管理者要加強這方面的工作,積極與學生實習單位進行交流,或者為學生提供合作學校的實習機會,但是也需要本校管理者與實習學校教育指導老師加強合作并提出本校學生的需求,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實習當中真正學到經驗,并且在具體實踐當中能夠將理論運用起來,同時也可以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2.對學生的技能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目前社會對于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對于幼兒老師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全科專業能力強,還要各項技能全會。這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增加了很大的壓力。所以,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對此提高重視,要安排具體的技能實訓課程,在技能培訓方面要設置合理的課程安排,讓學生對音樂和舞蹈以及繪畫等各項技能通過培訓后得以掌握,并且要達到熟練的程度,能夠在實踐當中靈活運用為止,同時要注意檢驗技能水平情況,可以通過設置相關比賽進行成果驗收,學生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競爭意識,這對學生的技能提高來說很有幫助,對以后技能教學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幫助,并且還會增加學生的獲獎機會,對學生的全方面發展有一定的提高,同時會更加符合社會需求。
3.對學生畢業實習的積極落實
綜合水平的提高對學生來說無疑是非常好的,但是想要提高綜合水平也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綜合水平的提升需要理論與實踐兩方面都要取得進展,理論當然是在學校學習的時間最多,提升空間也有限,所以更重要的是實踐能力的提高。實習是學生最好的一次實踐機會,所以要好好把握這個機會,跟著指導老師學習教育教學經驗,要融入到實習班級具體工作之中,做好角色從學生到老師的轉變,這樣能夠很好的做到實習這兩個字的真正意義,能夠為以后學前教育工作提供經驗幫助,能夠更快的適應學前教育工作,滿足社會需求。
四、PCK視野下的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改革策略
由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最終會走進課堂,需要考慮教學時效性的問題,所以需要從多方面考慮培養任課老師的pck。因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所面對的學生和學科知識都有一定的穩定性,所以是有可行性的。
(一)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
目前的教學指導,大多只側重一方面,或是專注于知識的傳授 ,或是專注于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教育教學知識和能力這個方面還不夠重視。但是對于學生的領域知識能力以及教育學知識理論二者不可或缺,這兩者是同樣重要,需要同等重視,而不是只側重于某一個方面。同時教師也要重視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做好示范。教師的示范對于學生來說是最直觀的,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這比真正的傳授知識經驗來的更快,影響得更深。
(二)轉變教學方法,重視學習的互動性
根據PCK理論,我們可知道pck對教師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學方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們所采用的教學策略更多的是:預習、講解、練習以及鞏固,但是這種方法是比較單一的“講練結合”,不夠多元與豐富。我們可以擴展為分組討論、實境模擬、任務驅動等等。這樣以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所提高,教學的效果會更好。
課程標準也強調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課程標準是研究了學生的各項特點了的,所以提出這項要求也是有跡可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老師只是課堂中的引導者,不要跨越了主體。同時實踐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情境性,運用情境模擬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從兒童的角度考慮,再聯系實踐教學經驗能夠讓學生掌握pck理論,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三)增加實習、見習等實踐性強的課程比重
大量實例證明,教育實踐在形成pck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從舒爾曼的觀點推論出,PCK形成離不開教師自我的建構,經歷和歷練、反思和態度是其建構過程中的重要標準。促進PCK形成的經歷和歷練既包括教師的學習經歷、課堂教學實踐、同事間的觀摩與交流,也包括作為重要他人的參與(如領導和專家的聽課)以及自主性的理論學習等多方面。同樣,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pck的形成也與實習、見習有關。所以增加實習與見習的比重能夠豐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經驗,也是學生從“學?!弊哌M“學校”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做好見習與實習工作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幫助學生的各種能力的提高,同時可以提高其專業素養[3]。
(四)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
學前教育專業相比與其他專業來說,師范專業的課程更強調專業性。因為以后畢竟是要做老師的,因此對于師范專業知識要求很高。所以如果繼續采用理論知識的成績做標準就不太科學,也不太恰當,非常的單一。因此要把教育教學知識和能力也納入考核標準,能夠提高師范生的專業水平。同時也可以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因為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可以對學生的心理有一定的了解,有一個大概的認識框架。同時也可以與現代教育要求接軌,又利于學前教育專業實踐的改革。
結語:在對教師要求越來越高的時代,對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踐改革刻不容緩。從pck理論入手,從認清教師職業開始,分析學前教育專業實踐的困境,以及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的方法具體措施有三個方面,從轉變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法、增加實踐比重、運用多種評價方式等策略來促進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
參考文獻:
[1] 何海波. PCK視域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教法類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 寧波教育學院學報, 2018, 20(06):124-127.
[2] 王幡, 吳敏. PCK視域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研究[J].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9(11).
[3] 彭秀春. PCK視野下高職教學有效性探究——以學前教育《幼兒文學》課程為例[J].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8, v.20;No.87(01):23-27.
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科研基金項目+PCK視野下的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2019KYQN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