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玟
摘? 要: 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并且正處于生理心理的發育時期,心理健康對其價值觀的形成造成直接影響,學校以及相關人員要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持足夠的重視,并且要采取合理的輔導方式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幫助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青少年后續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主要分析對青少年學生開展心理健康輔導的策略。
關鍵詞: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輔導;策略
前言: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肩負著建設國家的艱巨使命,所以青少年不僅要具備優秀的文化素養,其必須還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但是由于青少年學生閱歷以及年齡有限,從而致使青少年學生具備諸多心理健康問題,對其成長產生一定不良影響。因此,青少年學生需要專業的人才對其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保障青少年學生得以健康成長。
一、對學生心理進行準確定位,加強對心理健康輔導工作的重視
從學生成長的層面進行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是其成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可以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優秀的基礎。青少年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其生活與學習的重要基礎。所謂嗯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并不是政治立場或觀點問題,其主要受成長過程周邊因素的影響,其中包含生活環境、生理以及其他客觀因素,這些因素都會對青少年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對青少年學生后續成長、生活學習造成一定困擾。因此學校要加強對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從科學角度對心理教育的功能性進行定位,并且要使其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從而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充分發揮出來。但切記不可以運用思政教育對心理教育進行取代,這樣會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時,學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對教育模式轉換的重要性予以認識,從而對主動公開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予以采用,要從不同的角度為青少年學生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工作,要對學生心理問題保持足夠的重視,從而使素質教育目標得以實現。良好的心理健康輔導會使青少年學生終生受益,所以學校在對青少年學生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工作時,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并且要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進行滲透,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從而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作用與意義充分發揮出來[1]。
二、對青少年學生保持足夠的尊重,對社會支持體系予以構建
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其承載著建設祖國的艱巨使命,所以培養其良好的價值觀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還要對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培養,從而保障其健康成長。從當前的環境進行分析,社會上諸多不良風氣,對青少年的成長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從而致使青少年學生的價值觀扭曲,對其心理健康產生極大威脅,對國家命運產生直接影響。青少年學生由于年齡閱歷等方面的限制,使其心理素質構建方面并不成熟,青少年學生在要求獨立的同時,其依然具備較強的依賴性,當面對外界給予的批評與壓力時,青少年會產生較強的挫敗感。在此情形下,他們亟需得到社會的認可。根據心理學分析得知,當一個人獲得贊美或信任時,其通常會得到社會的支持,并且他們會具備一往無前的動力,盡最大努力達到對方的期待值。因此,人們要對青少年學生的主體性保持足夠的尊重,推動社會支持系統的連續性。對青少年的主體性保持足夠尊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可以獲取青少年的信任,對其心理特點進行掌握,當給予青少年學生支持與正面評價時,會使其自信心得以增強,增加其歸屬感,降低其焦慮和壓力,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2]。
三、塑造專業教師隊伍,對學生價值取向予以引導
學校應對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進行設置,并要嚴格篩選以及把控心理咨詢師,而對現有的心理健康指導教師來說,教師應加強對接培訓力度。在以往,心理指導教師的相關經驗大多有所欠缺,知識儲備有限,并且對經驗過分依賴,對學生個體的特殊性有所忽略,從而使心理健康輔導效果差強人意。例如輔導人員在對具備嚴重心理健康問題的青少年學生進行輔導時,學校要選取專業能力強、經驗豐富的心理咨詢師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深入了解,并且通過交流對話的方式,使學生吐露心聲[3]。在對學生真實想法進行了解后,心理咨詢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選取適當的解決方式,從而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青少年學生正處于人生極為關鍵的成長時期,在此階段樹立一個良好的價值觀對于其成長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學校應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要對學生的生活狀態、學習狀態進行充分了解,當發現問題時,教師以及學校要盡量幫其解決。青少年學生由于生活環境、習慣等諸多因素的不同,其存在個體差異性,從而致使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問題也具備較大差異,所以在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時,應根據其心理問題特點制定針對性的輔導方案,選取針對性的方法和策略,從而幫助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保障其健康成長[4]。
結論:綜上所述,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工作,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要加強對心理健康輔導工作的重視,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改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使其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進而保障青少年學生得以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吳楠楠.當前社會狀態下的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調適[J].清風,2020(14):44-45.
[2]王晨.合理情緒療法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08):84.
[3]梁潔.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22):111-112.
[4]黃麗瓊.基于學生分層管理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J].新課程(下),2019(06):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