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陽 高可欣 楊立清 曹飛雄
摘? 要: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以各種網絡平臺為主的生活與學習方式被廣泛地應用在人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通過各種網絡平臺,能夠實現相關信息和資訊的獲取,幫助人們快速了解當前發生的重要事件和問題。新媒體的發展給大學生獲取海量信息帶來便利,極大地改善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但是新媒體也給學生身心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因此,還需要高校做好新媒體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積極應對學生所存在的教學問題,并且通過觀念和教學手段更新等方式,解決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滯后問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性,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背景? ?心理健康教育? ?創新? ?路徑
中圖分類號:G441?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6(c)-0080-03
Discussion on the Path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LI Jingyang1? ?GAO Kexin2? ?YANG Liqing1? ? CAO Feixiong1
(1.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Province, 063210 China; 2.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Hebei Province, 0630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way of life and learning based on various network platforms is widely used in people's daily life and learning. Through various network platforms, we can obtain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help people quick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important events and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brings convenie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obtain massive information and greatly improves students' learning and life style. However, the new media also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also necessar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o a good job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actively deal with the teaching problems of students, solve the lag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mprove the rationalit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rough the renewal of ideas and teaching means.
Key Words: New media backgrou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novation; route
1? 新媒體背景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機遇與挑戰
1.1 機遇
首先,在新媒體背景下,新媒體平臺的學習方式和互動方式契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心理和需求,通過新媒體平臺,很多大學生拓寬了視野和思維能力[1],提升了學習想象力和創造力,全面激發了學習動力。新媒體時代也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和了解世界,能夠優化大學生的文化內涵,客觀上幫助學生形成對多元文化的思考意識和能力,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其次,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學校可以結合新媒體平臺,實現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信息互動和交流。網絡平臺上的每個參與者都是自主與平等的,這種特性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可以讓學生和教師在網絡平臺中進行有效的互動和信息傳達,從而全面強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讓學生了解更多與網絡化有關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另外,在結合社交媒體平臺開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工作中,人們可以擺脫人與人之間交流空間、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局限性和束縛感,新媒體平臺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和社交范圍,幫助學生和他人之間進行正向的心靈交流和溝通。
最后,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心理健康情況,引導學生化解和釋放心理的問題,促進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在幫助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過程中,高校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信息搜索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培養學生分析與判斷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養成獨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品格,推動學生自我價值觀的有效構建和實現[2]。
1.2 挑戰
新媒體環境雖然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使教師和學生能夠通過新媒體平臺之間進行溝通交流,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且定期地做好學生網絡化思想和心理引導的工作。但是新媒體平臺也給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帶來很大挑戰。
部分學校并未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網絡平臺緊密結合。(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未能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和知識庫,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部分學校仍然采用以教師為中心講授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向學生傳遞知識,進而很難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2)部分學校在建設新媒體平臺、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路徑等方面存在現實困境,沒有對新媒體平臺育人功能進行有效挖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對新媒體應用的認知仍然存在問題,依然沿用和固守相對落后的教學觀念,不利于幫助學生快速了解信息知識,難以開闊學生學習的視野。(3)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在分析學生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心理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網絡化引導和教育等方面較為欠缺。這種方式容易使學生對相關學習內容產生消極情緒,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3]。
2? 新媒體背景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表現形式
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呈現出新的表現形式,極大地改善了傳統課堂教學工作,達到對學生全面培養和網絡引導的工作目標,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2.1 教學路徑得到拓展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路徑得到拓展,不斷地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多元性開放性的教學路徑[4]。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學校可以結合新媒體背景下的多元性和開放性特征,逐漸轉變傳統教育方式,突破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局限性,以及對傳統教育方式的時間和空間阻隔進行打破,讓學生能夠根據新媒體平臺和網絡環境隨時隨地地了解信息內容。還可以通過利用新媒體平臺,對學生進行定期心理疏導預防治療等方式,充分轉變傳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表現形式,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從傳統線下教育逐漸轉變為針對學生能力和心理培養的線上教育,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中線上教育的輻射作用,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極大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心理特征。
2.2 提供交互性的教育方式和及時性的教育內容
新媒體平臺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交互性的教育方式和及時性的健康教育內容。在高校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呈現形式比較單一、教學內容相對落后的現象,很多教師采用課程培訓講座、個體咨詢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媒體的交互性和及時性可以改善傳統教學工作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更為便捷、及時、互動的教育方式,定期向學生分享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網絡知識內容,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站及時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方式,豐富知識面,提升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教育目標。此外,新媒體平臺可以實現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和在線交流,轉變學生被動聽講的傳統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形成自覺自愿的情感交流意識和能力。學生更愿意通過新媒體平臺表達和分享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更容易獲得教師的幫助和引導,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地應對心理健康問題。這種轉變營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和氛圍,推動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全面發展[5]。
3? 新媒體背景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現路徑
3.1 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平臺
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新媒體網絡平臺可以彌補傳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結合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化、系統化、智能化發展,增強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教學效率。首先,傳統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高校需要結合新媒體時代的特點切實增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效,讓其更好地切合當代大學生特點,讓學生從內心接受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并且敢于表達和分享所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平臺構建中,高校應當加大心理健康網絡教育平臺投入力度,將心理健康教育平臺與學生日常教學工作有機結合,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平臺貫穿學生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并通過定期分享相關知識、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互動等方式,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最后,高校教師也可以采用將傳統方式與網絡新媒體方式結合的方法,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效果,這種方式能更好地契合大學生的交流習慣,強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6]。
3.2 組織多樣化校園心理的活動
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需要通過越來越多的校園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可以舉辦微電影、微小說、手機攝影等征集和比賽活動,強化學生心理健康學習的效果,幫助學生快速接受和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解決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其次,在多樣化校園心理活動的組織中,可以根據新媒體的便捷性特點,開展多樣化校園心理活動,讓學生在手機上就可以參與校園文化活動,達到放松身心的有效目標。再次,在多樣化校園心理活動的組織中,學校也可以采用設計新穎有趣心理活動的方式,有效地將新媒體平臺的作用和價值發揮出來,比如:可以通過心理原創微博、心理微視頻、線上漂流瓶等,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心理健康學習需求,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最后,在運用新媒體平臺的過程中,還要加大心理活動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的比例,全面根據新媒體便捷、快速的特點,引導學生有序地參與校園心理活動,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塑造正確的價值觀。
3.3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工作
學校在結合新媒體打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的過程中,還需要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積極通過心理健康教育的微信公眾平臺,定期傳播和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增強學生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形式的正確認知,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為滿足學生心理健康變化的特征,還需要整合原有資源,采用將心理健康教育資源與網絡教育資源結合的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的互動性。面對不同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創設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專欄的方式,實現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傳。比如:可以通過心理美文、心理測試、心理短篇等,定期分享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影音,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視覺效果,而且圖文并茂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也能激發學生對心理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此外,學校可以采用設置心理健康教育留言平臺、投票等模塊,讓學生將心理健康問題通過信息推送的方式進行反饋,幫助教師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提升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習方面的互動性,強化學生學習效果。
4? 結語
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增加,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生活和學習。為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高校應當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同時利用新媒體背景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網絡平臺,采用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新媒體時代有機結合的方式,以提升育人功能和效果。
參考文獻
[1] 楊鵬聰.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探討[J].銅仁學院學報,2016,18(6):186-188.
[2] 湯芳.淺談數字經濟時代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化路徑[J].經濟師,2020(12):194-195.
[3] 蘭偉彬.新媒體背景下優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1):115-118.
[4] 王晨岑.新媒體時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徑研究[J].現代交際,2019(22):171,170.
[5] 何思彤.多元文化框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轉換[D].長春:吉林大學,2018.
[6] 杜曉娟.新媒體時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徑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