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資金融通作為各類企業經營發展的核心環節,面臨諸多實踐上的挑戰,商業本票作為國際通行的融資性票據,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及中國臺灣已取得多年成功的發展經驗。本文從當前國內外商業本票發展現狀及我國發展商業本票的意義和挑戰入手,對我國發展商業本票市場的必要性、可行性與實施路徑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以期為我國發展融資性票據提供有益的借鑒思路。
關鍵詞:交易;融資;商業匯票;商業本票;實施路徑
本文索引:易文家 .<變量 2>[J].中國商論,2021(19):-115.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10(a)--03
21世紀以來,我國票據市場快速發展,票據已成為各類企業短期資金融通的重要方式,并發展成為貨幣市場主要交易工具。未來一段時期,在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金融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票據融資市場面臨創新發展的重要機遇。本文從商業本票的視角,對我國發展融資性票據促進經濟發展進行探析。
1 國內外商業本票發展現狀
1.1 商業本票的概念和類型
商業本票是由出票人簽發并承諾自己在見票時(期本票)或指定日期(遠期本票)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據。從廣義上,商業本票分為兩類:(1)交易性商業本票,即企業因實際交易引發付款而簽發;(2)融資性商業本票,即企業為短期資金融通而簽發。目前,國際通行的商業本票絕大部分是融資性商業本票。
1.2 商業本票與商業匯票的區別
商業本票與商業匯票的主要區別在于:(1)債務人不同。商業本票的出票人就是付款人,商業匯票可以委托他人進行付款,實踐中商業匯票往往經銀行承兌而成為銀行承兌匯票,承兌銀行成為法定的付款人;(2)商業匯票基于真實的交易關系而產生,常作為貨款收付的一種手段,商業本票主要是融資性票據,是一種純粹的短期融資債務憑證。
1.3 國內外商業本票探索實踐
1.3.1 國外發展情況
現代意義的商業票據起源于美國。20世紀80年代,美聯儲為抑制高通脹而緊縮貨幣,銀行信貸無法滿足企業融資需求,商業票據直接融資快速發展成為貨幣市場最重要的投資工具。此后,金融自由化浪潮促使英、法等歐洲國家也大力發展商業票據市場。1987年,日本推出無擔保商業期票。
1.3.2 我國臺灣地區發展情況
我國臺灣地區于20世紀70年代陸續推出銀行承兌匯票、融資性商業本票等市場交易工具,經歷了90年代票券金融機構大發展階段,票券自營、經紀等業務快速發展。目前,各票券金融機構均加入大型金融控股集團增強實力,貨幣市場工具包括商業本票、銀行承兌匯票、國庫券、可轉讓定期存單等,其中商業本票占比超過7成。
1.3.3 我國其他地區探索情況
1988年,上海發布《上海市票據暫行規定》,把本票分為銀行本票和商業本票,前者指銀行簽發的本票,后者指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簽發的本票(第4條)。但是1995年頒布的《票據法》僅承認銀行本票,即從國家法律層面徹底剝奪了非銀行企業發行商業本票的權利。目前票據市場實際應用的多為體現結算屬性的具有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
2 當前發展商業本票市場的意義及面臨的挑戰
2.1 發展商業本票市場的意義
2.1.1 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
第一,發展商業本票是促進企業融資方式從以間接融資為主向直接融資為主轉變的有效措施,可提高企業融資效率和降低融資成本,同時引入機構投資者可疏通儲蓄與投資轉化渠道,紓解民營和中小企業投融資困境,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第二,商業本票采用市場化發行和交易,要求發行主體具有良好信用,可促進商業信用發展,優化實體經濟運行環境。
2.1.2 加快推進金融市場完善發展
首先,商業本票的發行價格遵循市場化原則,可依此構建收益率曲線,促進短期資金價格發現,推進利率市場化。其次,商業本票可強化多元化金融工具運用能力和提高經紀業務收入,推進金融機構加快轉型發展和提高經營效率,同時可促進企業信用評級市場化,加快金融工具信用功能建設。最后,中央銀行可通過調整商業本票發行企業的準入范圍、再貼現總量、利率等,引導商業銀行信貸投向,優化宏觀調控手段,暢通貨幣政策傳導。
2.1.3 推動我國票據市場與國際接軌
從發達國家及地區和我國臺灣商業票據市場的發展歷程看,融資性票據取代交易性票據是主流趨勢。當前,我國《票據法》與國際通行的票據法體系存在明顯差異,主要表現為本票簽發主體僅限于銀行,企事業單位不能簽發本票。因此,應盡快給予商業本票合法地位,推動票據市場創新發展并更好地與國際接軌。建立融資性票據市場并配套科學的金融監管體系,不僅可將目前以隱性形式存在的融資性票據陽光化,還可使部分民間借貸票據化并加強流通,利用社會閑置資金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2.1.4 彌補短期融資工具不足
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人民銀行”)推出的短期融資券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商業本票較類似,本質上是由企業發行的無擔保短期債務憑證,但存在明顯不足:(1)發行方式不靈活,發行主體資信要求高,眾多優質創新型中小企業無法進行籌資;(2)企業間票據投融資功能弱化,短期融資券發行和交易僅限銀行間市場,無法像商業匯票一樣在企業間背書轉讓。商業本票則可以通過一定的增信機制和本身的支付結算、投融資雙重屬性彌補短期融資券的不足。
2.2 發展商業本票市場面臨的挑戰
2.2.1 商業本票發展存在法律障礙
目前,我國商業本票的發行在法律層面仍存在較大障礙,主要表現為《票據法》對商業本票發展的限制:(1)將本票的發行主體限定為銀行,剝奪非銀行企業發行本票的權利;(2)強行將交易、債權債務與票據信用關系捆綁,不符合國際通行的票據無因性原則,消除了融資性商業本票的應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