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芳英
摘 要:深度學習是促進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提升化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有效方法。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幫助學生實現深度學習,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化學知識,首先需要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幫助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開展各項教學活動,為學生預留足夠的思考空間、發揮空間,讓學生真正參與化學知識發生的每個過程,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從而加強學生學習深度,有效提升化學教學效果。本文針對化學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重要意義進行概述分析,并從中提出促進深度學習的化學課堂教學策略。
關鍵詞:深度學習;化學課堂;教學
引言:化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中包含很多有關自然生態的事物,教師想要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促使學生實現深度學習,便需要從現實角度出發,結合學生實際生活,設計豐富的化學教學活動,創設情景化問題,加強學生學習體驗,促使學生明確學習化學知識對生活發展、自然生態的重要影響,進而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一、化學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重要意義
以往化學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學習知識都是通過模仿實驗、記憶知識的方式來理解其中含義,雖然這種學習方法可保證學習效率,但在學到后續知識時卻很容易遺忘。因此,想要幫助學生實現深度學習,需要化學教師采取多元化教學策略,在學生學習知識的初步階段向學生拋出問題,促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激活思維,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下深入探索解決知識問題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學生對知識具備較高的求知欲,通過不斷探索來填補自己學習知識時所遺漏的空白。但是,在化學教學中想要向學生提出有效問題,首先需要教師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特點和教學因素,是否能夠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幫助學生在化學課堂中深化學習體驗。例如,化學教師需要為學生提出有關元素化合物中的關鍵問題,促進學生開拓思維。由于該知識點是高中階段的重點知識,其中包括化學反應原理、實驗內容等,從而需要教師合理設計教學問題,并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分析問題。在初步學習階段,很多學生已經從生物知識中了解到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性,并從物理知識中了解到各種元素的性質和用途,可為學生后續學習化學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從而解釋與判斷一些化學知識的簡單現象。在最后階段,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設計問題,如“二氧化硫在接觸到硝酸后會產生什么現象?”“二氧化硫在發生化學反應時,它們的前后變化存在怎樣關聯?”由此可見,化學課堂教學中想要促進學生實現深度學習,便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當前思維發展能力、學習水平、累計的知識經驗等因素進行分析,為學生提煉其中核心知識,促使學生明確學習方式、學習過程,能夠將所學知識銜接應用到新的知識中,從而拓展學生思維,幫助學生實現深度學習。
二、促進深度學習的化學課堂教學策略
(一)生活化教學
在化學教學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主要目的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發展能力。另一種則是幫助學生通過學習化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現實問題。其中認知能力所涵蓋的知識包括教授學生了解化學知識的用途、性質、結構等,并通過實驗、辯證等方式內化知識,從而構建實驗性質的化學思維,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向學生進行提問“酒駕產生的原因”“酒駕的檢驗原理”“酒精中毒的引發原理”等,這些問題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相應學習情境,促使學生積極通過實驗解決問題,從而深度掌握化學知識。但是,想要通過這些知識幫助學生實現深度學習,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教師便需要從中明確教學主題,為學生合理安排學習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明確學習該知識點的價值,掌握知識點核心結構,不可以過于關注教材內容中的部分知識,應從教材中的整個單元知識出發,從中挖掘化學知識中的銜接關系。很多教師在教授學生化學知識時,會思考哪些知識會列入考試內容,卻忽視了學生知識結構的構建,并未充分挖掘該知識點中存在的化學學科思想,從而導致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也沒有關注到化學物質是否會對社會發展、自然生活、農業生產等產生影響。對此,化學教師需要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從生活、自然、社會角度為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探究所學知識與社會發展的內在關聯,從中整合教學知識,促使學生實現深度學習。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研究污水環境凈化知識時,可以為學生舉例哪些方法可以置換污水,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探討的過程中達到深度學習效果,學生也會更加深入理解有關污水凈化的知識。同時,教師還可向學生提出問題“哪種凈化方式更加節約成本?”“哪種凈化方式性能更好?”讓學生立足于化學角度并結合日常生活中相關事件進行舉例,從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教學活動設計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促進深度學習,首先需要化學教師針對教學內容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塑造濃厚的教學氛圍。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主要包括選取教學材料、使用材料過程、活動開展形式、活動主題選擇、活動組織過程等,圍繞教學主題合理設計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思維拓展空間。在設計教學活動階段,教師應從學生認知水平出發,加強教學活動內容針對性,促使學生可以從中構建正確的學習方法,為核心教學內容預留足夠的實施空間,避免因活動導致學生喪失自主性學習和實踐性驗證過程。其次,教師需要合理規劃活動時間,在課堂中進行指導性計劃,為學生預留足夠的活動時間,部分活動可以在學生課后完成。想要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科素養,還需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升自身學習水平,僅憑化學教師對知識的提煉灌溉給學生是無法被學生內化吸收的,只有學生親自參與其中,才能實現深度學習。此外,教師想要提升化學教學活動質量,則需設計綜合性評價體系,充分考慮教學目標是否能夠與學生學習深度契合,學生是否能夠完成活動任務,活動時間是否充裕,學生能否在互動中思考問題、整理知識,教學活動所歸納的課堂實施、課后實施效果、活動樣式是否豐富、活動內容與選取的材料是否與教學重點匹配等。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過程中所設計的教學評價體系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階段、思考過程、經驗總結三個部分中的表現,確保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準確實現深度學習。
例如,教師在開展教學實驗活動“硫酸銅與鈉之間的置換反應”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或實驗室展示實踐步驟,讓學生明確實驗后物質產生的變化,從中探究其中的金屬物質、化學反應等,縷清其中關聯,要求學生根據活動過程進行調研報告分析,分析內容為材料構成、材料成本、金屬物質、物質的影響等,讓學生在根據材料分析的過程中立足于化學視角思考問題,并開展“硫酸銅的用途”“生活中的硫酸銅”等活動,這種活動可以幫助教師在多維度視角下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培養學生化學材料分配能力和使用能力,從而加深學生學習體驗,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對生活的重要性以及社會發展的影響。
(三)情景化問題教學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教師可以采取問題情景化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感受下思考問題,拓展學生學習思路。例如,教師在傳授高中化學“氯堿工業”知識時,可以帶領學生前往校外玻璃廠中深入研究其工業流程、生產原料等,在相應情境中加強學生學習體驗。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便是促使學生理解基礎知識,并從日常生活中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加強化學教學探究性、靈活性、體驗性。此外,教師還可以在開展情景化教學中引導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實驗、方案設計、實驗報告、總結交流等方式來解決問題,共同構建化學知識體系,從而提升學生化學知識水平,加強其學習體驗??梢哉f,教師利用情景化問題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在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提升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感受化學知識的形成,從而掌握化學知識的學習方法。
結束語
在化學教學課堂中促使學生實現深度學習,首先需要從學生興趣角度出發,根據學生認知特點、身心發展特點合理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活動與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親自參與實踐,并總結實踐過程,逐步構建知識體系,掌握學習方法,從而加深學生化學學習體驗,提升化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康永軍、王榮華.基于問題解決教學促進初中生化學深度學習[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9,20(02):34-38.
[2]張丹.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35(07):61-65.
[3]郭為、盧偉.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化學事實性知識內涵深究及教學建議——以“鈉及其化合物”為例[J].化學教學,2019(08):52-57.
[4]黃超、代建軍.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實施路徑[J].現代教育科學,2019(10):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