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偉
【摘要】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潛力需要教師去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也應盡力滿足。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需要以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為基礎,組織有效的語文教學,使學生在學習時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語文素養;培養
引言
語文作為我國的國語教程,基本上貫穿著學生們的整個學習生涯,其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作為語文知識的傳授者就要不斷地探究出有助于提高語文素養的方式方法,從而綜合地提升小學生們的語文學科素養,為以后的語文學習之路打下較穩定的基礎。
一、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使教師對師生關系進行深入思考,在此基礎上構建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中,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這樣才能使語文教學順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教師具有畏懼感,在課程教學中不敢踴躍發言,因此,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和教師是平等的,這樣才能在課堂上發散思維,針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具體來說,教師在新型師生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互動和溝通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改善教學方式解決學生的這些問題,從而不斷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的預期目標。
二、運用情感教育,塑造良好的品德修養
就學生來說,小學階段是其情感養成的重要階段,在此時期,學生很容易受到自己情感的影響來判斷事物。所以,在展開對高年級學生的語文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使學生的行為舉止更規范,此外,教師也要發揮語文課堂上的正能量,運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受到感染,使學生可以健康成長。教師在展開對學生情感教育的過程中,要符合學生的興趣需要,注重學生之間的積極互動。就學生來說,興趣是他們最大的動力,所以,語文教師要主動為學生營造活躍的情感氛圍,使學生對課文有深入的理解。例如,在講解《軍神》的過程中,課文是依據故事發展的順序敘述,同時運用人物對話、神態描寫,體現出人物的品格,這位軍人冷靜、堅毅、英勇無畏的品質,使學生體會這些品德,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力。此外,教師可以靈活轉變乏味的課堂教學內容,運用短劇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進而閱讀文章,閱讀到正面的描寫“年輕人仍舊一聲不吭,雙手緊緊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單,汗如雨下。手術結束了。嶄新的床單竟被抓破了”,這句話通過神態動作直接展現了劉伯承鋼鐵般的意志,從而展現了劉伯承對革命事業的奉獻精神、熱愛革命事業的偉大情感,讓學生深深為這種情感感動,進一步運用情感教育提升語文情感素養。
三、密切關聯生活實際
小學高年級教學活動中,為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將日常生活同教學內容密切結合具備重要意義。借此,學生除可消除對語文知識的陌生感外,還可對教材內容形成更深入的理解,以此對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能力加以培養。以《歲寒三友》教學內容為例,教學活動中,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將自身對竹子氣節的精神、竹子的形態的理解向師生分享,以此可促使學生對課文中作者傳達的精神形成更為深入的理解,除可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外,還可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良好培養。借此,學生還可在今后學習活動中將課文知識積極主動地與生活實際關聯,有助于學生良好學習方法的掌握,為學生今后語文學習活動打下堅實基礎。
四、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培養
教師在教學時,能利用豐富的教學形式,創設多樣化的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獨特性。比如,在教學《竹節人》時,教師要能夠給予學生學習方法與技巧,讓學生帶著不同的閱讀目的,關注不同的閱讀內容,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對文章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完成三個不同的學習任務,即“寫玩具制作指南,教別人玩這種玩具,并能夠找出相關內容,進行細致品讀”“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快樂,在閱讀時感受人物投入做玩具、玩玩具的細節”“能夠講述一個關于老師的故事,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等。為了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到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玩具制作指南動手制作“竹節人”。學生在動手實踐操作的過程中,能拉近與文本之間的距離,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受作者的真實情感。
五、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
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有許多描寫美景以及事物的文章內容,而在傳統的課堂教學當中,一般只是通過閱讀,教學者的解讀對文章進行鑒賞。但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比較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加具體,形象而生動,讓學生們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其景色及事物的美好,就會帶來不一樣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學者有計劃地進行多媒體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在視覺上得到相應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們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們的審美能力。例如,在學習到《草原》時,教學者就可以在課前收集一些相關的素材,制作成課件,以圖片、視頻或者動畫的模式,將草原的遼闊、草原動物的瀟灑,盡情地展現在學生們眼前,讓學生們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通過對草原的了解對課文產生更加深入的探討,同時也能夠對作者要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提升學生們對美景的欣賞,增加其對大自然的熱愛,提高其審美水平,對美文、美句的鑒賞能力,從而促進其語文素養的提升,有效地提升學生們的情感表達能力,以及對美丑的鑒別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促進學生終身成長和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深入探討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出現的問題,立足于核心素養培養,制訂有效的教學策略,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核心素養所要求的關鍵品質和必備能力,更好地促進自身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小菊.闡述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J].家長,2020(17):82+84.
[2]張少輝.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2020(20):181.
[3]劉永琴.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語文素養[J].漢字文化,2020(07):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