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萍



摘 要:筆者結合2018年浙江省小學美術優質課賽課內容以《自己做圖畫書》一課為例,談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創設情境。情境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設定具體的生活場景和定義某種情感態度,賦予學生特定的角色,以便學生能理解教材,掌握知識點,體會真實情感的教學方法。筆者主要運用了音樂渲染情境;故事營造情境;媒體豐富情境;實物感知情境;示范激發情境等方法,來喚起、融入、體驗、升華情境。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潛移默化地推動教學進程,從而實現愉快教學。
關鍵詞:美術教學 情境教學 《自己做圖畫書》課例
新《課標》中建議教師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電影、電視、錄像、范畫、參觀、訪問、旅游,甚至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美術學習應當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培養人文精神。
情境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設定具體的生活場景和定義某種情感態度,賦予學生特定的角色,以便學生能理解教材,掌握知識點,體會真實情感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對培養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展想象,開發智力等方面確有獨到之處。情境教學體現在美術教學之中,已經被老師們作為激發學生、深化教學、活躍課堂、創造思維等不可缺少的教學環節之一。
下面筆者就結合2018年浙江省小學美術優質課賽課內容,以《自己做圖畫書》一課為例。談談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創設情境。
一、以視聽喚起情境,激發興趣
新《課標》指出:美術以視覺形象承載和表達人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和審美趣味,豐富人類的精神和物質世界。美術課程凸顯視覺性。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積累視覺、觸覺和其他感官的經驗,發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維能力、表達和交流能力。因此在《自己做圖畫書》一課中,在導入環節筆者以音樂來渲染情境,以看繪本講故事來營造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課堂的愉悅性。
(一)播放音樂,渲染情境
音樂是聽覺藝術,美術是視覺藝術。音樂和繪畫從來就是關系密切。省美術教研員冷瑩老師曾在2018年浙江省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研究評比活動中對美術教學提出建議:“上美術課要注重互動,根據需要可用劇情來表現作品,必要時還可以和音樂課合上。”因此,在繪畫過程中運用音樂的節奏、旋律與美術中的變化統一結合,使學生在練習中充滿激情,讓美術作品充滿活力。
都說好的導入是一堂課成功的一半。筆者認為這堂課的導入是成功的。教師通過音樂渲染情境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一開始就通過著名交響曲——圖書展覽會來渲染課堂氣氛,同時邊聽音樂邊把學生帶入神秘的地方——圖書展覽會。由此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愉快的情緒和學習的積極性,以達到讓學生愛學習的目的。當學生翻開書本到書的海洋里暢游時,筆者選擇輕快、舒緩旋律的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舒緩兒童的心情,營造出一種適于學習、優于學習的良好氛圍,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講述故事,營造情境
故事教學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小學一線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策略。創造表達需要內容為支撐,故事本身就為繪畫創作提供了豐富內容。因此,故事是小學美術課中創作的主要來源,或是畫一件事,或是自己想象出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進行表達。運用故事教學即可以調節美術課中技法學習的單調,又可以調動學生進行美術創造表現的興趣。故事教學能讓課程重點更加突出,以故事為載體,各種造型方式,技能技法在學生的手中得以學習。
例如:(揭示圖畫書的概念及基本構成元素板塊)
師:今天老師還給同學們帶來了一本這樣的書,想不想看?(出示一本自己畫的圖畫書)
師:你覺得這本書主要介紹了誰?老師還沒翻開書本,你是從書本的哪里知道的?
生:封面。
師:讓我們來看看吧!誰看懂了?
生:月光下,一個小小的卵,躺在樹葉上。
師:你的讀圖能力真強。然后呢?
生:一個天早晨,暖暖的太陽升起來了,啪!從卵殼里鉆出一條又瘦又餓的毛毛蟲。
師:于是它四處尋找著吃的。
師:第一天,它啃穿了一個蘋果,可是肚子還是很餓。第二天,它又會吃什么呢?咦,這么精彩的故事怎么沒有了,你能不能把它編完?(學生說老師畫)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它都吃了什么呢?毛毛蟲不僅對水果感興趣,對同學們喜歡吃的美食也很感興趣,你覺得它都吃了什么?(學生說師示范)
師:小毛毛蟲吃了這么多美味佳肴,它終于吃不下了,并且變成了一條大毛毛蟲。這時它最想美美地睡上一覺,于是給自己造了一座叫作“繭”的房子。它在里面靜靜地躺了一個星期,終于有一天從繭里鉆出一只美麗的蝴蝶。
師:老師發現這本書中并沒有文字,你是從哪里看懂故事內容的?
生:圖畫。
師:噢,原來圖畫還具有講故事的功能。(出示板書:圖畫)......
在欣賞認知圖畫書環節為了讓課堂變得更活躍,激發學生的興趣,筆者采用了設置故事情境的教學方法,通過給學生欣賞自己畫的繪本——《好鋨的毛毛蟲》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從給定的故事情境中大膽想象把未編完的故事進行想象再創作,把這本充滿童趣的繪本繪編完整。由于故事本身就為繪畫創作提供了豐富內容,所以學生學習效果得以很好地展現。
二、以文化融入情境,陶冶情感
新《課標》指出:“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每個人都不能脫離社會而獨立生活,我們的學生不能永遠只生活大學校里,因此,美術學習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通過美術學習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這就需要教師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涵養人文精神。如在《自己做圖畫書》這一課中筆者的教學設計重在“做”圖畫書,也就是圖畫書的裝幀。孩子們對現代書的裝訂樣式都比較熟悉,而對于我國書籍裝幀的演變歷史并不是很了解,所以筆者選擇了體驗歷史書籍的裝幀文化。其目的是讓孩子體驗中國傳統文化。
(一)利用媒體,豐富情境
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學習美術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更為情境教學的展開帶來了諸多方便。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因此筆者在探究古人書籍裝幀樣式和方法時,選擇多媒體視頻播放的教學策略來吸引孩子們的關注度。
例如:(探究裝幀的歷史演變過程板塊)
師:我們今天的書大部分都是以膠裝、釘裝、線裝這三種樣式為主,那么古人的書又是怎樣裝幀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欣賞裝幀演變視頻)
此環節通過自己錄制的視頻寓教于樂,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總之,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營造創新美術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的思想,而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同時,又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開闊了視野,激發了興趣,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展示實物,感知情境
浙江省美術教研員冷瑩老師曾在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研討會上提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傳什么?怎么傳?很龐雜,哪些可以進入學校,要思考。書畫是中華文化的經典,知之甚少,講傳承,很惶恐。我們有斷代、斷層,但責任在我們這一代,要延續下去。國畫、書法的知識技能很重要,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所在都是人文精神,中正、敦厚都是跟我們的精神內在是相通的。
基于以上浙江省美術教研員冷瑩老師提出的大教育觀,筆者在本課探究環節展示各種古代書籍,讓學生可以近距離接觸和觀察各種裝幀的書籍。在探究各種古代書籍裝幀時,筆者注重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法。
例如:(探究各種裝幀的不同樣式以及制作的方法和特點板塊)
師:原來古人的書裝幀樣式可真多呀,老師覺得每一種都是那么的特別。你最喜歡哪一種裝幀樣式?你覺得它是怎么裝訂起來的?老師把它給帶來了,讓我們近距離研究下吧!
師:你們還喜歡哪種裝幀樣式?老師也給帶來了。這種裝幀方式有什么特點?
生:(學生各抒己見)
師:所以后來發明了線裝書。(出示線裝書)它不僅裝幀牢固,還翻閱方便。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筆者之所以選擇了單一的形式來體驗線裝書裝幀的文化,教學意圖有以下幾點:
1.2017年中國線裝書申遺走進北京第三十五中學,并開設了選修課程。線裝書承載了造紙術和印刷術兩大發明,這兩大發明是我們祖先對世界文明極其重要的貢獻,因此線裝書是最具有中華民族特質的文化符號之一,是中華文明世代傳承的重要載體。線裝書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保護傳統文化根基,提升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和傳播力有著深遠的意義。
2.情感上,使學生能夠真正接觸到民族文化的源頭,能夠真正親身體驗民族文化的精髓。讓更多的孩子了解我國線裝書傳統文化,并將其發揚光大。
3.真正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及文化“軟實力”時指出,將“文化自信”從基礎教育抓起。
三、以探究體驗情境,挖掘潛能
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筆者在課堂中不是直接把范畫、作品等教具展示給學生看,而是在傳統的欣賞方法上作了一定的調整和改進,以自主探究為主,這也是情境教學設計中的創新點。探究式的示范學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強烈興趣,在美術教學中也很受學生歡迎。請看以下案例:
(探究線裝書的裝幀方法板塊)
師:線裝書這么特別,老師也想把這本圖畫書用線裝的樣式來裝訂成冊,誰知道第一步怎么做?
生:先打孔。
師:你知道為什么古人要在書的右邊打孔裝訂嗎?
生:古人的書是往右翻的。
師:你真了不起,這也被你知道了。誰知道線裝書一般打幾個孔?
生:4個。
師:也叫“四眼裝”。如果老師把書脊的頂部稱為天頭,那么書脊的底部你覺得叫什么呢?
生:地腳。
師:是的,你太棒了。從地腳往上數分別是1孔、2孔、3孔、4孔。
師:孔打好之后第二步要怎么做?
生:穿線。
師:怎么才能穿得這么有規律呢?這可是有很大難度的,想不想挑戰?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教師示范裝訂步驟)
教師的課堂示范會讓學生更清楚自己應該怎么做,想法、思路、創意都會更加清晰。這節課創作的目標是動手體驗用線裝的方式制作一本屬于自己的“圖畫書”,更好地傳承中國線裝書的文化。因此探究、示范線裝書裝幀方法起到了拋磚引玉的效果,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嘗試體驗的欲望。
四、以多元升華情境,拓寬視野
美術是一門應用性多元的學科,最終是為實踐服務的,是為了在實踐中發現美、創造美。本課通過學著古人的樣子體驗線裝書的裝幀方法并用線裝的方式制作一本屬于自己的“圖畫書”,課堂中只學了線裝書裝幀樣式的其中一種,課后還可以去搜集更多有關線裝書的資料,把我國線裝書的文化傳承下去,這也是“綜合·探索”教學策略的目標。這樣就把課堂上的內容延伸到了課下,不但讓學生在課上學到的知識得到了鞏固延伸,還促使學生去挖掘、探究我國更多古代書籍的裝幀樣式,更多地了解我國書籍裝幀的演變歷史,更好地把我國古代書籍裝幀文化傳承下去。這也是美術教學的目的。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作為教師,我們必須針對教材內容、針對學生心理特點,合理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因情感的驅動而生趣,從而進入積極的參與狀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為優化課堂教學創造良好的契機。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美術學習氛圍,這樣才會達到新課改的要求,實現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更好地實現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健康審美個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李吉林與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楊景芝.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