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會霞

摘? ?要:L中學將心理生涯理論應用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旨在引導學生自主構建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動力系統,即生存、情感、生涯、學習、生命五位一體的動力系統。這一系統一方面能喚醒學生的生涯意識,提升學生的選擇能力,幫助學生明確發展目標與方向,引導學生努力成為學習和成長的主人;另一方面以班級管理為主要載體,把傳統的“教師要求與管理”轉變為“多種動力支撐”,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動力。以生涯動力為依托,探索班級管理新模式,實現開放自主的班級管理,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生涯教育;高中;班級管理模式;“五位一體”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將高中階段定性為“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指出“高中階段教育對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創新人才具有特殊意義”,明確提出要“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加強對高中學生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指導”。新的高考改革政策的推行,對高中學校在學生發展指導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戰。L中學認真落實國家對“新時代”高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以生涯動力為依托,對適合“新時代”發展的班級管理模式進行了新的探索。
一、深入研究時代發展特征,尋找教育新思路
2015年以來,高中教育發生了兩個較為明顯的變化:一是高中將開始實施高考改革,使傳統的按文理分成的固定班級的教學形式發生了變化,這給教學與管理帶來了巨大挑戰;二是當今高中生均為2000年后出生,由于其特殊的成長環境,他們更加追求個性,成為教師眼中越來越難“管”的一代。當今學生基本擺脫了物質層面上的束縛,且都是在長輩的保護中長大,多數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反映到學習當中,表現為學習不主動、不刻苦、沒目標、沒動力。此外,智能化電子通訊的發展在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反映到學習中,表現為對學習不感興趣、校園活動參與度不高、對未來人生發展目標意識薄弱等。面對00后呈現出來的新特征,普通高中如何保證在變革中不降低培養質量,成為了各高中學校迫切解決的問題之一。
在新高考背景下,L中學以生涯動力為切入口,以班級管理為主要載體,把生涯教育應用到班級管理中,努力尋求育人新思路。生涯動力班級管理是運用生涯理論和知識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自我探索,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明確發展方向,確立發展目標;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科學組合,建立團隊;依靠團隊的力量相互監督、相互支持,使學生自覺自愿地達成學習目標。班級形式由原來幾十個學生直接組成,變成由依據學生特點科學組合的小團隊構成,團隊內部更加緊密,團隊之間影響較小,班主任分別對各小團隊實施個別指導。這種模式顛覆了以往的班級管理模式,創新了班級管理理論。
二、構建扎實生涯教育基礎,適應時代發展新需求
(一)頂層構建,合理規劃
L中學的中高層領導先后赴杭州、北京、山西、山東、陜西等多個省市的生涯規劃示范校參觀考察,探知生涯教育的落地途徑。學校按照生涯教育規律構建了較為完整的生涯教育課程體系:高一年級主要進行內生涯教育,幫助學生認知自我,了解“我是誰”;高二年級主要實施外生涯教育,引導學生認知環境,了解“要到哪里去”;高三年級主要輔助學生調整目標,完成生涯目標,探索“怎么去”。
(二)培養師資,凝聚力量
學校派教師代表緊跟某生涯工作室各期活動,不間斷地組織教師到外地接受生涯專業培訓,邀請生涯教育專家對班主任教師進行生涯教育培訓,由此培養起了由專兼職心理生涯教師及全體班主任教師組成的龐大師資團隊。
(三)搭建平臺,成立學生發展指導中心
L中學在當地政府的資助下,將心理維護中心重建成了學生發展指導中心,配備了功能齊全的硬件、軟件設備,實行科學化管理,助力L中學學生健康成長和發展自我。
(四)開展課程,打造特色
L中學設置了環環相扣的六類課程:心理課、生涯課、班會課、學科滲透課、實踐課、特色課。心理教師通過積極心理學、心理統計學及心理咨詢等形式,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興趣、性格、能力等,這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更具針對性;生涯課依托集體研討的方式與各年級班主任溝通交流,結合教師對學生實際情況的反饋,制定出切合實際的生涯教育方案;班會課主要采用課內外班會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將生涯理念滲透到各學科的日常教學中,對生涯教育起到了積極的輔助作用;舉辦了系列的校內職業體驗活動,如《角色喚醒》表演劇、應聘模擬大賽、生物模型大賽、英語口語大賽、應急救護培訓等,讓更多的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憧憬;組織了多次高質量的校外研學活動,提高了學生的集體性、探究性、實踐性等綜合能力。
三、探索新型班級管理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L中學在六類課程基礎上,從生活、心理、生涯、學業、理想五個生涯發展維度及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五個需求層次,激發學生的生存動力、情感動力、生涯動力、學習動力和生命動力,逐漸構建起五位一體的“生涯動力”引導下的班級管理模式。
(一)緊抓學業指導,凝聚學習動力
立足新高考,L中學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了學業指導。班主任通過不同主題的動力班會,幫助學生在不同學段確立自己的學業目標;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選拔優秀班干部及組建學習小組,團隊相互監督、支持,使學生自覺自愿地達成學習目標;舉辦了多期目標達成先鋒人物訓練營活動,師生共同制定學業目標、學習計劃等。這些措施凝聚了積極向上的班風、學風,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穩推生涯指導,激發生涯動力
L中學的生涯指導是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需求而進行的個性化指導,主要通過生涯專業課程、專家講座、研學活動、項目式學習、生涯測評、個體咨詢案例等對學生進行生涯指導,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生涯發展動力。
(三)借力心理指導,提升情感動力
L中學通過心理專業課幫助解決了多數學生的困惑,如青春期早戀、情緒管理、時間管理、學業壓力等;針對需要單獨解決的問題,教師則進行個體咨詢輔導;疫情期間在學校官方網站開設了心理干預專欄,幫助廣大師生及家長緩解焦慮、恐懼情緒,指導學生居家期間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科學管理時間等;班主任線上定期組織疫情特殊班會,利用手抄報、視頻制作、即興演說等形式,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及堅韌向上的情感品質。
(四)豐富生活指導,增強生存動力
L中學主要從星級宿舍建設、禮儀培訓、安全培訓、疫情期間生活指導等方面引導學生構建積極的生活支撐系統。典型案例“聚焦核心素養,創新軍訓課程”“聚焦核心素養,創新宿舍管理”分別獲得某市中小學德育工作創新案例一等獎和二等獎。
(五)播撒理想教育,支持生命動力
L中學秉承“立德樹人”原則,緊緊圍繞愛國、理想、堅持、創新等代表性品質,播撒理想教育的種子。德育典型案例“豐富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培養新時代勞動價值觀”“生涯規劃課程背景下的育人方式探索——目標管理先鋒人物訓練營項目”均獲得某市中小學德育工作創新案例一等獎。
四、總結教育實踐得與失,反思學校育人新路徑
(一)轉變“唯分數”論,實施“五位一體”的生涯教育
傳統的普通高中育人標準多為“唯分數”論,傳統的班級管理的工作重心也是圍繞學生成績而開展。L中學構建的班級管理模式是“五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學業指導只是班級管理中的一個維度,且學業指導是在生活、心理、生涯指導基礎上開展的。這就保障了學校培養的每一位學生首先是具備生活能力、生涯規劃能力的個體,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新一代高中生,基本具備了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全面的核心素養等諸多優秀品質。
(二)激發學生多維動力,創新班級管理模式
傳統的班級管理對學生動力的激發多集中在學習動力上,支撐點多為學科興趣、父母寄托等,但隨著學生成長需求的變化,單純地激發學習動力已經遠遠不夠。L中學結合心理生涯理論,引導學生自主建立多維度動力系統,盡量滿足學生多樣需求,逐步構建起班級管理新模式。
參考文獻:
[1]顧姍姍,肖? ?強.基于生涯教練技術激發學習無動機學生內動力的研究[J].青少年學刊,2017,(06).
[2]王? ?宇.新高考走班背景下班級管理工作現狀調查研究——基于上海市浦東新區40所高中的數據分析[J].教育參考,2018,(01).
[3]馬俊華.喚醒學生的能量——生涯教育融入班級管理的路徑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25).
[4]王海茹.將職業生涯規劃引入貫通培養項目班級建設——以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實驗項目北京財貿職業學院為例[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