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榕 唐麗華 張宇博
摘要: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是一艘“擺渡船”,這艘“船”運營的意義在于將經濟困難的學生“擺渡”至物質充盈的“彼岸”、意志堅強的“彼岸”、夢想實現的“彼岸”。高校可以通過“三審三校”制度,保證所有應受助的同學受到資助,保證資助工作的精度;堅持以人為本,讓所有受助學生不僅獲得物質上的資助,還能感受到人文關懷,提高資助工作的溫度;深入開展資助誠信教育主題活動,讓更多的學生了解資助政策,拓展資助工作的廣度。
關鍵詞:黨建;高校資助;扶貧;扶志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103(2021)09-0151-04
基金項目:桂林理工大學輔導員專項研究課題(GUT20FC09)。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將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為高校資助育人模式指明了方向[1]。資助育人模式是一艘“擺渡船”,制定“三審三校”制度,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深入開展資助誠信教育主題活動可達到為家庭經濟困難同學“靈魂擺渡”的效果。
高校基層黨組織開展各項工作的目的在于服務群眾,要將“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落實到各個方面的細節工作之中,讓黨建育人成為現實。基層黨組織所擁有的群眾性和示范性優勢為資助育人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一、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概況分析
(一)資助群體規模大
以桂林某大學TJ學院為例,該學院在校本科生共2225人,其中辦理助學貸款807筆,辦理助學貸款的人數占到全院本科生人數的36%。評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626人、評定助學金612人,評定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人數接近全學院在校學生的30%。此外,評定國家獎學金5人、國家勵志獎學金85人、自治區人民政府獎學金10人、自強之星1人。
(二)兩校區辦學客觀限制
目前多數高校普遍為兩校區,甚至多校區辦學,在某些院校,大一新生與高年級學生不在同一校區的情況也非常普遍。資助育人工作的節奏,在高校是高度統一的,然而物理距離上的限制,無形中給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增加了許多障礙。
二、黨建背景下如何保證資助育人的精度
鑒于資助工作的特點,結合黨建示范引領作用,TJ學院資助育人工作在開展評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工作時,借鑒了“三審三校”制度,這是出版單位為了保證圖書質量而采取的一項流程制度。嚴格執行“三審三校”制度的出版單位往往可以出版品質較高的圖書。由于資助工作量大而且細致,借鑒該制度的一些思路,可以有效確保資助工作的精度。
(一)“三審”制度保證所有困難學生得資助
1.以班級為主進行“一審”
評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以算作資助工作的基礎性工作,涵蓋面廣,較有代表性。在班主任或者輔導員的指導下,班級選舉出評議小組,本班黨員任組長或副組長,根據本班同學遞交的相關材料和對學生日常的了解,評議出本班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班學生、班主任或者輔導員、評議小組成員都需要在知情書上簽字。
2.以年級為單位進行“再審”
年級輔導員匯總每個班級上報的數據后,審核本年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相關材料,并召集學生黨支部副書記一起參與評審,對不符合“家庭經濟困難”條件的學生進行說服教育,并根據自己對本年級家庭困難學生的了解,篩查是否有遺漏的困難學生,查找遺漏原因。
3.以學院副書記和資助工作負責人為核心進行“終審”
資助工作負責人在匯總本學院所有學生的信息后,在學院副書記的指導下,根據學校資助辦提供的數據,對“建檔立卡”“低保”“孤兒”等特殊情況的學生進行重點篩查。督促某些被遺漏的有“特殊情況”的同學申請,并對他們講解資助政策,打消他們的顧慮。著重審核“突發事件困難”學生,對于不符合評定條件的學生,了解情況后進行耐心說服教育。
(二)“三校”制度保證資助文件正確、規范
鑒于資助工作的概況和特點,結合學工隊伍的實際情況,TJ學院資助工作在評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工作中,采用“三審”制保證資助政策能惠及所有困難學生。不論是申請“助學金”還是“國家勵志獎學金”都需要填寫相應的表格,表格填寫具有一定的程序化色彩,要求嚴謹合規。在實際資助工作中,如何讓學生提交規范的表格是工作中的難點,下面以“助學金”申請表為例,介紹如何通過“三校”制度保證資助文件正確、規范。做到不漏掉一個應資助對象,不資助一個條件不符的學生。
1.學院對資助文件進行一校
資助工作負責人組織黨員學生干部對“助學金”申請表的格式、內容和各項信息進行逐一審核、查缺補漏。期間如果發現錯誤信息等問題,就會通知相關學生進行修正,就某些突出問題會在全院范圍內通知。
2.配合學校資助助理對資助文件進行二校
學院層面梳理完“助學金”申請表后,配合學校資助助理對資助文件進行“二校”。資助助理會在某一個時間段,對全學院所有資料進行審查,挑出有問題的資助文件,找到相關學生,督促他們及時糾正。
3.裝訂前對資助文件進行三校
經過一個多月的審查后,在資助文件裝訂前,再對文件數量、種類等要素進行檢查。對佐證材料等文件進行梳理,查看是否存在遺漏、錯放等問題,做到萬無一失。
(三)打造得力的黨員學生干部隊伍
1.設立資助助理
為了便于開展學院的資助工作,學院特別設立了黨員資助助理一名,協助負責老師開展資助工作。該助理按制度設立,由各學生黨支部推薦人員,每屆助理具有傳承性,對于資助工作各項業務比較熟悉,不論資助負責老師如何更換,資助工作的細節、要點等都會傳承下來。
2.學生黨員干部輔助
資助工作中的文件審查工作具有繁重性、階段性和突擊性的特點。審查中如果人力不足就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如果因此組建一個專門的部門又得不償失。基于此,可從學生黨支部、資助性社團中抽調能力強的學生干部,協助完成文件審查工作。
3.發揮班委功能
資助政策的傳達與解讀往往有賴于班委。在每一項資助工作展開伊始,有必要在班委例會中向班委部署相關工作,讓他們做好上傳下達。在各種資助工作開展期間,必然遇到各種評定問題,這時也需要聯系班委,側面了解受助學生的基本情況。
三、黨建背景下如何提高資助育人的溫度
資助工作是一項需要細致和耐心保障“精度”的業務,也是一件需要情懷和責任守護“溫度”的事業,需要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徹其中。受助者需要的不僅是物質上的幫助,也需要精神上的關懷、意志上的鼓勵、思想上的引導。
(一)關注情況特殊的學生
1.對個人隱私敏感的學生
資助工作負責人在“助學金”申請的工作中發現個別學生不愿上交相關文件。經過學生黨員了解后得知,這些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存在父母關系緊張、父母有殘疾甚至父母雙亡等難言之隱。他們為了不讓其他人了解這些情況,寧愿放棄申請。了解情況后,資助工作負責人會單獨與這類學生聯系,減少文件流通環節,盡可能地保護他們的隱私。
2.認為資助手續繁瑣的學生
在資助工作過程中存在個別學生中途放棄資助的情況,原因在于他們覺得資助手續繁瑣,表格內容多,不愿付出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資助工作負責人通過調查得知,這類學生中有些不僅在資助手續上偷懶,還時有曠課等問題。對此,資助工作負責人會與其輔導員班主任一起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并與其家長取得聯系。
(二)對突發重大疾病學生的關注
2019年12月,醫院的一張病情確診書打破了某同學平靜的生活,該生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據醫生保守估計,在不移植骨髓的情況下,至少要花費50萬元進行后續治療。如果確診需要移植骨髓,則需要至少花費100萬元。而該生家庭經濟困難,母親是殘疾人。該生在確診之前就已經被評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并享受一等助學金。
面對這樣的重大疾病,TJ學院以團委、學生會的名義,在各個黨支部的鼎力支持下,組織全院師生為該生舉行捐贈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捐贈活動,該生獲得全院師生數萬元的捐贈,緩解了燃眉之急。在捐款公示名單中發現,一些家庭經濟困難的黨員學生捐款金額高達上千元。對突發重大疾病學生的關注,也起到了對受助學生的感恩教育作用。
四、黨建背景下如何拓展資助育人的廣度
為使學生深入了解國家的學生資助政策,強化感恩意識,激勵廣大學生學習先進、趕超先進,不斷完善自我,實現個人成長成才,同時也為了強化學生誠信意識,增強法律觀念,學校開展了一系列防范不良網貸、恪守契約精神、做誠實守信大學生活動。TJ學院學生黨支部協助負責資助工作的老師在兩校區開展相關活動,確保各項活動順利開展。
“防范不良網貸和電信網絡詐騙警示教育宣傳”主題班會和專題教育主要以課堂講解、視頻觀摩、學生現身說法等形式開展。通過專題教育,學生系統地了解了校園不良網貸和電信網絡詐騙的套路和防范方法。學生們在觀摩電信網絡詐騙視頻時反應強烈,對電信詐騙的套路和危害相當震驚,對該類問題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同時,部分曾受騙的學生現身說法,分享了自己的受騙經歷,讓大家引以為戒。
學生黨組織帶領受助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感教育,開展街頭清掃活動。此類勞動教育有利于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會感恩、勇于擔當。
探索資助育人維度多元化,有助于掃除資助工作中的盲點,減少資助工作中的局限性,豐富資助育人的實質內容和呈現形式[2]。黨建背景下高校資助育人模式的推進,要進一步完善精度、溫度和廣度這個三個維度的建設,提高資助育人質量和水平。為了達到資助育人的更高層次、提升資助育人效果,需力爭在創新創業、感恩教育方面有新的突破和進展。還可開展系列化“扶志”活動,打破資助育人的碎片化、階段性的特點。
我們要把握好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的關系,使兩者相輔相成、緊密結合、相互促進。黨建背景下高校資助育人模式突出展現了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主動性,使資助育人工作擁有了強大的支撐和依靠,也使黨建工作有了出發點和落腳點。
參考文獻:
[1]張志勇,盛桂穎.高校資助育人提升家庭困難學生就業能力路徑——以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為例[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0,12(4).
[2]劉紅波.精準扶貧視角下構建高校資助育人長效機制探究[J].時代經貿,2020(25).
責任編輯:陳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