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澤東歷來重視國家的衛生防疫事業,新中國成立后,他提出了一系列衛生防疫的方針和政策,開創了衛生防疫工作的新局面,回顧總結毛澤東衛生防疫思想對衛生防疫工作、完善中國特色衛生防疫體系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衛生防疫思想;新冠肺炎;時代價值;制度自信;群眾路線
[作者簡介]田廣銀(1961-),男,江蘇徐州人,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 A8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1)09-0007-03
毛澤東歷來重視人民的衛生防疫事業,因為這不僅僅是個民生問題,更是個重大的政治問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是全球傳播速度快、感染范圍廣、防控難度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積極參與,打響了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至2020年4月26日武漢確診病例清零,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階段性勝利。回顧毛澤東的衛生防疫思想,對于深刻領會習近平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及以后的防疫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毛澤東對新中國衛生防疫事業的偉大貢獻
(一)在黨的領導下,建立一整套高效完善的衛生防疫體系。毛澤東歷來重視黨和政府對衛生防疫工作的領導,1951年9月9日,他為中央起草的《關于加強衛生防疫和醫療工作的指示》指出:“中央認為各級黨委對于衛生、防疫和一般醫療工作的缺乏注意是黨的工作中的一項重大缺點,必須加以改正。今后必須把衛生、防疫和一般醫療工作看作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極力發展這項工作。”①這個指示不但深刻地闡述了衛生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也給衛生防疫工作做了十分明確的定位,為黨和政府對衛生防疫工作的領導奠定了穩固的思想理論基礎。
新中國成立后,參照前蘇聯的經驗,國家在部分地區設立了衛生防疫站,1953年在全國普遍設立了衛生防疫站。1954年衛生部頒發的《衛生防疫站暫行辦法和各級衛生防疫站組織編制規定》明確衛生防疫站的任務是:預防性、經常性衛生監督和傳染病管理。1955年頒布的《傳染病管理辦法》,這是中國第一個衛生防疫法規。1964年頒布了《衛生防疫站工作條例》,到1965年底,全國共有各級各類衛生防疫站2499個,專業防治機構822個,人員77179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63879人,至此,中國基本建成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衛生防疫體系。到建國70周年,一張世界規模最大、覆蓋率達98%、惠及超過13億人的基本醫療保障網已全面建成,特別是在2003年的“非典”防治和2020年的新冠肺炎防治中發揮了重要任用,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
要戰勝各種疫病,必須要有一支龐大的專業衛生隊伍作為衛生防疫工作的骨干力量。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醫學教育工作,早在1931年就在江西瑞金創辦了第一所軍醫學校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新中國的醫學教育確定了醫學教育必須服從“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和團結中西醫”的衛生總方針。確定了醫學教育分為高、中、初三級制,采用理論與實際一致的實際教學法。②1958年,又掀起了西醫學習中醫運動,中醫學院舉辦了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毛澤東肯定了這一做法,并批示:“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③對于農村醫生的培養,1966年,毛澤東在召見衛生部長錢信忠等人,討論在農村培訓不脫產的衛生員的事情時說:“醫學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著讀那么多書……高小畢業生學3年就夠了、主要在實踐中學習提高,這樣的醫生放到農村去,就算本事不大,總比騙人的醫生與巫醫要好,而且農村也養得起。”④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多層次的醫學教育體系,這一體系在發展現代醫學教育的同時,又奠定了中醫藥教育基礎,發展了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醫學教育,培養和壯大了高素質的醫療衛生隊伍。
(二)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毛澤東始終把事關人民群眾健康的衛生防疫事業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不僅親自參與制定了衛生防疫工作方針,提出了一系列關于衛生防疫的重要思想,并且親自指揮部署了許多衛生防疫工作,特別是對農村醫療衛生的落后狀況更是倍加關心,為新中國醫療衛生防疫工作指明了方向,為衛生防疫事業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資源和實踐經驗。
1952年底,全國90%的地區建立了縣級衛生機構。到1965年時,農村醫療衛生保健網基本建成,衛生技術人員達88萬人,發展速度大大超過了城市。⑤但城鄉差距依然巨大,一是農村與城市醫療保障的覆蓋范圍極不平衡,新中國剛一成立就將醫療衛生保障制度的建設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相繼建立了覆蓋國有企業職工的勞保醫療制度和面向國家公職人員的公費醫療制度。而在廣大農村地區,由于中國人口的85%以上在農村,基于當時的國家經濟實力和農村具體情況,國家還沒有財力將公費醫療保障制度擴展到農村地區。盡管有些地方實行了農村合作醫療,政府也對農村采取了一定的醫療衛生優惠政策,實行了對一些流行性傳染病的免費防治和對貧困戶的醫療救助措施,但農民基本上還是自費就醫。二是衛生防疫資源的分布極不平衡,農村與城市的衛生防疫資源相差甚遠。解放前,中國絕大部分的衛生防疫機構和人員集中在城市和東部沿海地區,農村衛生防疫組織幾乎是一片空白,只有一些沒有受過醫學教育的民間郎中和傳統的個體中醫在為農村群眾提供有限的醫療衛生和防疫服務。1964年的一項統計顯示:在衛生技術人員分布上,高級衛生技術人員69%在城市,3l%在農村,其中縣以下只有10%……農村中西醫不僅按人口平均的比例大大低于城市,而且多數人的技術水平很低。另外在衛生防疫經費投入上也極不平衡。
毛澤東認為,衛生部只給占全國15%的城市人口服務,而且主要是為干部服務,廣大農民得不到醫藥。1965年6月26日,針對農村醫療衛生的落后面貌,指示衛生部“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史稱“六·二六”指示),這一指示對落后的農村衛生防疫工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六·二六”指示以后,極大地推動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障事業的發展,到1965年底,全國只有山西、湖北、江西、江蘇、福建、廣東、新疆等1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一部分市縣實行了合作醫療制度,指示發布以后進一步走向普及化;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合作醫療深受農民歡迎,到1976年,全國已有90%的農民參加了合作醫療,從而基本解決了廣大農村社員防病治病難的問題,為新中國農村衛生防疫事業的發展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赤腳醫生”是“六·二六”指示發布以后出現的新生事物,“赤腳醫生”的出現,解決或緩解了廣大農村地區缺醫少藥的問題,受到廣大社員的擁護和歡迎,在廣大農村地區普及愛國衛生知識、消滅瘧疾、除“四害”、根除吸血蟲病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抗擊“新冠肺炎”和“非典”的英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就曾經是一名山村“赤腳醫生”。⑥
(三)全民參與,預防為主,消滅各類傳染疾病。衛生防疫工作不僅是關系到廣大人民生老病死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毛澤東還把衛生防疫工作與勞動力保護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密切聯系:“把衛生工作看作孤立的一項工作是不對的。衛生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有利于生產,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學習,有利于改造我國人民低弱的體質,使身體康強,環境清潔,與生產大躍進、文化和技術大革命相互結合起來。”⑦解放后,在毛澤東的關心下成立了“愛國運動委員會”,領導全國人民開展了以“除四害”為中心的各項愛國衛生運動。對于中國當時的疫情現狀,毛澤東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信息公開,提前準備;在疫情防控階段,堅持統籌協調,實行“三結合”的防治策略;在救治病患階段,堅持采用中西醫結合,救助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1976年中國基本上消滅了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烈性傳染病,例如血吸蟲病,黑熱病,腦炎,鼠疫,小兒麻痹癥,白喉,瘧疾,天花等,特別是防治血吸蟲病和瘧疾更是體現了毛澤東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關懷,他于1955年提出“在七年內,基本上消滅若干各危害人民和牲畜最嚴重的疾病,例如血吸蟲病”。⑧在1958年6月30日從《人民日報》得知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后,毛澤東寫下了著名詩篇《七律·送瘟神》。為保障人民的生產生活免受瘧疾的危害,遵照毛澤東的指示,上世紀60年代末中醫藥科研人員在屠呦呦的帶領下,從中國古代藥典《肘后備急方》這一寶庫中發掘出青蒿素,經過反復試驗,1971年提煉出的青蒿素對瘧疾抑制率達到100%,2015年10月,屠呦呦也因此榮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二、毛澤東衛生防疫思想的時代價值
旗幟鮮明講政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要保證衛生防疫事業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就必須保證黨對衛生事業的全面領導,這是衛生防疫事業突出政治性的重要原因。成立相關領導機構,統一組織領導防疫工作,進一步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衛生防疫體系。
(一)堅持黨的領導,形成黨領導衛生防疫工作的堅強核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全國上下要統一思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結合職能職責把習近平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轉化為具體任務、具體措施、具體行動。堅持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廣大黨員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形成黨領導衛生防疫工作的堅強核心。
(二)堅持制度自信,走有中國特色的衛生防疫之路。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彰顯了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也是取得疫情阻擊戰勝利的重要法寶。要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凝聚社會共識,整合社會資源,做到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不斷進行科技創新、中西醫結合,創造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衛生防疫之路。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評價這次疫情時說,“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讓全世界見證了中國決心、中國速度、中國效率、中國力量。
(三)堅持群眾路線,打好衛生防疫的人民戰爭。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的工作路線,疫情防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人民戰爭,必須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堅持實事求是、信息公開;實行全民動員,織密疫情防控的大網,這樣才能贏得戰“疫”的決定性勝利。
(四)堅持生態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建設物質文明,不能忽視生態文明,要讓綠水青山創造出金山銀山;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是關系國家安全的重要領域,衛生防疫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也是國家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真正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五)堅持獨立自主,加強衛生防疫的國際合作。獨立自主是中國的一貫方針,在獨立自主前提下,加強國際合作,反對污名化中國,共筑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積極開展雙邊多邊合作,凝聚人類共識;積極開展數據信息和抗疫經驗共享;堅持疫情透明、信息公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向他國提供必要的防疫物資與技術支持。
疫情防控再一次證明了毛澤東衛生防疫思想的正確性,因此,必須繼續堅持,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衛生防疫實踐中不斷地豐富和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創造出新的輝煌。
[注釋]
①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76.
②高昌國.新中國的醫學教育制度[N].人民日報,1951-12-02.
③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7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451.
④陳立旭.毛澤東的一次發怒改變中國農村缺醫少藥的狀況[J]. 湘潮,2018(1): 43-47.
⑤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3:806.
⑥姚力.“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毛澤東“六·二六”指示的歷史考察[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7(3):99-104.
⑦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50.
⑧毛澤東選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