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巍,夏 紅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食品科技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8)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與技能給學生,更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課程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1]。學生在大學中接觸最多的是各門課程的任課教師,大學生要獲取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和技能,還包括家國情懷、公民意識、行業規范等,使他們具有報效社會、服務人民的能力。所以,每位教師都應把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而然地貫穿于專業課的教學中,而不是僅僅依賴思政專業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為高校專業課程的建設和使命指明了方向,更是提出了要求[2]。
食品化學是食品類專業學生的專業核心課,食品加工、食品營養、食品安全關系到人民健康、生命安全、社會經濟和國家戰略,為食品行業輸送的必須是德才兼備的人才。“德”為先,“才”才能為科技創新、社會發展、人民福祉添磚加瓦[3]。因而,食品化學教學中的課程思政顯得尤為重要。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健康,也是百姓最關心的民生問題之一。食品行業從業人員如果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較強的法律法規意識,較強的食品安全意識,將會從源頭上大大減少食品安全隱患。食品化學課程中關于“食品”“食品添加劑”的定義取自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此法是為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制定,食品行業的相關內容都得符合《食品安全法》中的規定。各種監管措施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但更重要的是食品從業人員的安全、法律、道德意識。在講解概念的同時,對《食品安全法》進行解讀:一是讓學生牢記食品安全是關乎人民健康的重大基本民生問題,作為食品專業的學生,等他們成長為未來的食品研發者、生產者、經營者、管理者、檢測者的時候,牢記食品人的社會責任,當好食品安全的守護人;二是從《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引導學生體會黨和國家對人民健康的重視,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我國從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身體健康出發,通過長期的實踐與總結,已建立起一套較完整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既是食品生產者的操作規范,也是食品安全監督的執法準繩。學習“食品中的添加劑”時,將教材內容延伸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提醒學生在食品添加劑的生產、經營、使用中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誠信生產。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無論是食品生產、經營還是檢測崗位,誠信都是最基本的職業素養,它讓人民群眾吃得安心、吃得放心,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4]。在食品化學課程中,不僅學知識技能,更要學做人做事,重視對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塑造,使課堂教學的過程成為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錘煉心志及養成品性的過程,使之轉化為學生自己精神系統的有機構成,轉化為他們內在的一種素質或能力。
科技是強國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提高社會發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增強人民健康體質等,都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習“食品原料的貯藏加工特點”這一內容時抓住“水稻之父袁隆平”這個案例引導學生學榜樣、立大志。袁隆平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杰出貢獻,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始終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他積極推動雜交水稻走出國門,致力于將雜交水稻技術傳授并應用到世界幾十個國家,幫助提高水稻單產,緩解糧食短缺問題,為人類戰勝饑餓作出了杰出貢獻,也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力量。他對雜交水稻和它背后維系的國家糧食安全懷有的家國情懷會深深打動和鼓舞學生[5]。這樣的精神激勵青年學生踏實學好基本功,迎難攻堅,從健康、營養和環保的角度出發開發各類功能性食品、綠色食品,以及創新各種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貢獻,實現人生價值。
“食品安全”“健康飲食”等是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在食品化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國計民生中的熱點問題,就能做到“思政”與專業相長,達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例如,每年的校園文化節、營養宣教進社區,暑期大學生“三下鄉”等活動,食品專業的學生利用自己的所學傳播科學思想、服務百姓,引導民眾樹立科學意識,相信科學,不信謠,不傳謠,能更科學、更明白、更健康地生活。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強化自己專業知識的同時,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專業課程教學中的課程思政必須要有合適的切入點,做到教書與育人的有機統一。目前,根據食品化學教學內容梳理出了23個課程思政切入點(表1)。

表1 食品化學課程思政切入點

續表1
食品化學課程思政切入點的梳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推進,會不斷出現新的課程思政元素。教師要做課程思政的有心人,及時收集整理與食品化學教學內容相關的思政元素。作為課程思政背景下的食品化學教師,既擔負著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的重任,又擔負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的重要職責。所以,不僅要加強自身專業儲備,注重科研,滿足學生在專業上的要求,也要加強自身政治和人文素養的培養。教師的專業儲備、政治人文素養、認真敬業的態度,對學生的誠信、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嚴格要求,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成長為政治素養高、道德水平高,具有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