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鳳
【摘 要】 2017年我國教育部制定了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新課標中提出了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基本理念,明確了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要為學生終身發展、應對現代和未來社會發展的挑戰打下基礎。本文按照《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7版)》的要求,對蘇教版和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綜合與實踐”的部分進行比較分析,旨在培養學生成為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數學學習者,打破以往以小學數學教師滿堂灌為主的課堂,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學生充分參與的情況下提升學生自我的數學能偶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等方面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 民辦高校? 學生就業? 政府作用? 管理機制
當前,我國正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也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數學教材作為學生基本學習內容之一,其內容編排設置對學生思維認知的深度與廣度有著重要作用。從人教版和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綜合與實踐”部分的教學內容情況調查入手,并對比兩種版本的學生數學學習成敗歸因,讓師生明確看到兩種版本模式學生的數學學習差異和差距,再對比蘇教版和人教版實際解決數學問題現狀,真正引導學生形成“能力”能夠通過“綜合與實踐”進行提升的觀念,結合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為師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綜合與實踐”能力培養途徑。
1. 新課標下數學“綜合與實踐”的概念
“實踐與綜合”的實質是學生已經有了大量的生活經驗,對問題有了基本的認識和感受,把已有的經驗帶到真實的情境中去參加實踐活動,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認識,了解“綜合與實踐”探究過程,了解關注數學知識的特點,認識綜合與實踐”對數學知識學習的重要意義,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新的感受,進而在建構新知識和經驗的過程中逐步滲透。
2. 對教師開展“綜合與實踐”教學活動的建議
2.1 深入挖掘,創新綜合運用各類方法解決問題
實踐結果表明,“綜合與實踐”教學活動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在提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也得到了提升。教師要遵循啟發性原則和關聯性原則,教師需提供有意義的“綜合與實踐”活動吸引學生的興趣,關聯學生已有知識創設情境;在探究環節,教師遵循主體性和引導性原則,深入挖掘,創新綜合運用各類方法解決問題。該模式取得了一定教學成效,完成了研究目標。例如對于人教版四上“1億有多大”中,書本上僅使用了測出10張紙、100張紙的厚度來估算出1億張紙比珠穆拉瑪峰還高。教師在教授這一課的時候還可以借鑒蘇教版的內容,繼續深入挖掘1億個硬幣多厚、1億顆豆子多重……都是可以類比的,通過這個情境能夠讓學生對“億”這個計數單位有有一個大致的理解,并且掌握“積累法”這一在學科實驗以及生活中都十分常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2 小組學習,重視能力的培養
在學生的能力培養方面,蘇教版的課本比較全面,人教版在個別方面如組織能力則稍顯短板。對于有經驗的教師而言,教師要事先規定出預習內容,可以是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的,也可以是自我探究后完成的,也可以是學習小組經過合作完成的。只要是通過查閱資料能完成的知識,都交給學生,需要探究的、合作的知識或技能活動也交給學生,先讓學生自己完成,然后教師再課上讓學生發揮,教師完善,學生學習的效率就會提高,對知識的掌握會比較牢固,同時樹立學習的自信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先學后教,培養了交流能力與合作能力,為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奠定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2.3 知行合一,注重實踐的過程
蘇教版教材就側重于整個探究過程,比如在二年級下冊的活動單元“認識你的好朋友”中,有四個活動板塊:了解什么、實際調查、分類整理、回顧反思,這四個板塊符合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順序。引入環節需要聯系實際生活,巧妙設置提問情境,突出相異事件;在探究環節,需要師生轉換角色,教師進行適當指導,鼓勵學生合作探究,提供參與實驗的機會;在解釋環節,尊重鼓勵學生表達,引導學生建立科學知識,實現數學教學目標的最主要渠道是數學課堂,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基石,所以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是成功課堂的催化劑;結合理論聯系實際,應用新知識解決新的問題情境,教師要遵循系統性原則和總結性原則,學生在獲得新知識后,教師為學生提供時間和空間,借助新知識解決問題或闡釋新現象,讓學生參與討論和獲取信息,指引學生歸納總結,使其全面的理解新知識。
結束語:
《新課標》的“綜合與實踐”中對教育工作者而言,能夠通過調查數據真實了解學情,在此基礎上設計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對學生而言,可以看到自己所處的狀態適合怎樣的學習策略,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法指導,將無效努力變為有效努力;對家長而言,通過將自身行為與不同思維模式家長典型行為作比較,看到自己教養方式的優劣。無論小學數學教師教授的是哪一個版本,只要正確地教授學生,不僅僅某個學科的學習受益于此,亦可推廣到小學其他學科的學習,乃至終身的學習,真正從學科素養走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劉久成.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和結構改革六十年[J].課程·教材·教法,2012,32(01):70-76.
[2] 蒲淑萍,宋乃慶,鄺孔秀. 21世紀小學數學教材的國際發展趨勢研究——基于對10個國家12套小學教材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7,38(05):144-151.
[3] 宋運明,李明振,李鵬,宋乃慶.小學數學教材例題編寫特點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4,34(02):47-51.
[4] 彭婷.綜合實踐活動在不同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比較研究——以人教版和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為例[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15,17(01):15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