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舒
小組合作教學法,這種教學方式的重點便是讓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學習,實現共同進步,且教師可以在小組中設立一個小組長,每隔一段時間進行更換,以此來激發小組內成員的斗志,而在小組外,教師可以設置一個以小組為單位的良性競爭關系,通過小組的同均分來帶動所有學生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方式補技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兩全其美。
一、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競爭意識指的是良性競爭,在這種狀態中,任何人都是憑借著自己的實力說話,在過程中輸了也沒有任何后悔,因為自己拼盡全力的,輸了也是因為自己技不如人,沒必要后悔。但如果在競爭的過程中,對手因為技不如人對自己使用了一些不合規的手段,而你恰好也有同樣的手段可以使用,你會不會用?這是一個選擇,選擇用的話,競爭意識便會離你而去,總有一天,你也會成為主動破壞規則的人,但如果選擇拒絕的話,即便出現了問題,學生也不會后悔,那些打不倒我們的,只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挫折讓學生變得更加強大,在挫折中成長。
例如,我在講解《樹之歌》這一課的時候,因為這是一篇關于唱歌的文章,所以我會在講解的時候將重點放到學生的唱歌能力上。但每個學生的嗓音和天賦不同,如果用學生唱歌的能力進行競爭的話,并不是一個特別好的選擇。因此,我會在講解開始之前將學生分組,讓學生進行合唱比賽,這樣就能較為輕松地避免學生因為個人能力而感覺挫敗。我會給學生制定一個比賽規則,“每個小組十個人,一共三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來一個小組長來領唱,一組在進行合唱的時候,其他小組的成員在旁邊聆聽,并且每個小組都有一票,除了不能投給自己小組,剩下的隨便選。”有了規則和競爭,學生肯定會非常認真地進行續學習,且因為這一課本身就是和唱歌有關的存在,而且合唱比賽也比較輕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較為放松地理解知識點,同時還能讓學生在競爭中養成一個良好的競爭意識。
二、培養合作精神
合作是無法繞開的一件事,人是社會性動物,且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自己無法完成的時候,終究需要團體合作。當幾個人在一個小組中,需要在限定時間中完成一件事,本來所有人都全力出手解決這個問題并不難,但到了交工的時候卻因為個別組員沒有合作精神而沒有完成,導致整個小組未完成任務。小組合作教學法就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
例如,在講解《曹沖稱象》這一課的時候,我會在講解之前將學生分成小組,并且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大家應該都知道大象,如果現在它就在我們面前,我們應該怎么幫它稱重呢?”,從表面上來看,學生肯定會選擇體重秤之類的事情,但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我會在否定學生的想法的同時,讓學生嘗試著往曹沖的辦法上靠近,在達到一個限度或者學生找到正確答案之后,我就可以將學生引入課程中,以這樣一種方式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三、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
除了上述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學生需要掌握的品質還有好多種,這些品質一經掌握,會隨著學生的成長給予學生非常大的幫助,這些幫助可能是在明面上,也可能是在暗處,沒人知道是為什么,學生自己也會下意識地認為是幸運,但卻不是這樣的。學習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但學習的東西可不僅是書本上的東西,生活的常識,為人處世的方法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學生去學習的,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夠保持自己的本心。小組合作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
例如,我在講解《小馬過河》這一課文的時候,就會將重點放到學生的良好品質的培養上。因為這個故事本身就是益智的,我在講解之前不會讓學生進行預習,而是趁著學生還未了解全部內容的時候,對學生提出問題,將學生帶進到文章中,試一下學生在面臨故事中的抉擇的時候,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且因為是小組教學,我會讓學生在小組中分別進行模擬,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的同時找到學生身上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幫助學生改正,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品質。
參考文獻
[1] 齊文霞.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08).
[2] 楊權友.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調控[J].科教導刊(下旬),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