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冬新
【摘 要】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教學模式雖有可取之處,但也顯露出來諸多弊端。伴隨著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程的推進,教學情境教授方式,越來越受到學生、教師和社會的認可。但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將結合筆者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對初中歷史課堂中創設情境教學的方式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以期共同提高。
【關鍵詞】初中歷史;情境教學;重要性
情境教學是近些年比較流行和前沿的一種新教學方式,培養出新時代的素質人才。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只是一味地灌輸給學生知識不求甚解,學生步入社會后顯現出諸多的問題。歷史是一門思維性很強的學科,對學生的要求還是很高。古人常云通古才能論今。對初中歷史而言,情境教學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程,掌握知識。本文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初中歷史課堂開展情境教學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一、情境教學法的含義
情境教學法是有英國的應用語言學家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發展形成的,屬于心理學的科學范疇。顧名思義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有目的地引入或開展具有一定情境的以形象為主題的場景。初中歷史進行情境教學能讓學生有更深刻的課堂體驗和感受,激發學生的情感。教師可以運用聲電光影,角色扮演,情景帶入等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內容,提高課堂效率。
情境教學的途徑歸納起來大致分為六種:生活展現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述情境,它具有陶冶功能和啟迪功能。歷史課是一門對學生歸納和理解能力要求很高的學科,學生怎么能夠把歷史知識按照一定的因素聯系穿插在一起,并且牢固記憶每個知識點,顯得十分關鍵。
二、初中歷史情境教學重要性
(一)加深學科和生活聯系
歷史學科是一門以人類歷史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歷史課程的每個內容和事件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它肯定有對照物。教師在教授過程中除了帶領學生熟悉課程內容,更要把歷史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這樣學生們才會體會到歷史并不是一門虛幻虛無,遠離現代對我們無關緊要的學科,而是一門唯物主義辯證學科和整合性的社會學科。情境教學能加深歷史和生活的聯系,兩者并不是割裂的。
(二)降低學習理解難度
在課堂中有些知識點可能過于抽象,學生們理解和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實物情境展示進行教學,這樣更容易被學生們接受,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課程也更加生動和具體。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課程時,教師先進行講解,然后帶學生們去當地的抗日戰爭博物館進行感受。通過博物館的一件件真實物品,讓學生們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加深他們努力學習報效國家的決心,落后就要挨打,我們要永遠銘記歷史不忘初心。
(三)課程學習更直觀
文與圖畫是相通的,有時候教學過程中需要運用圖畫來展現當時的情境,更有代入感。圖畫更加立體,還原真實。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課程時,教師可以運用圖畫把新舊社會少數民族的生活和社會變化做一個對比,通過真實圖面,能使學生對國家的民族政策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堅持各民族平等,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四)提升課堂參與度和趣味性
課堂中進行情境教學,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們活潑好動這一特點利用角色扮演來體驗歷史,這是一種將思想帶入課文的好方式。教師在進行講課時,可以根據單元課程內容進行角色分配,讓學生們對課程中涉及到的角色進行扮演。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調動了同學參與的積極性,寓情于景能產生更深刻的體會。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抗美援朝》課程時,老師找幾個學生分別扮演中國、美國、聯合國軍、蘇聯等幾個主要歷史事件的角色國家,針對中國出不出兵援助朝鮮進行現場演繹和思想話語交鋒。教師在現場進行合理指導,不讓偏離史實和課程進行辯論演繹。這樣能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們通過親自參與演繹能更深刻理解當時情況下祖國進行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過程的艱辛。在此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單元內容哪一方面學生理解起來比較難以理解,然后在角色扮演中,提出這個知識點。讓角色們各抒己見,進行現場模擬。情境的創立和實施中,要突出教學主題,抓住教學難點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理解,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積極性。
三、結束語
情境教學作為近些年流行的新的教學方式,他改變了以往應試教育中刻板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有更深的代入感,對于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有著顯著的優勢。初中歷史課堂進行情境教學能使枯燥的歷史課堂變得更加有趣,更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孟彥卜.淺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情境重要性[J].學周刊,2019.
[2]余文森.論教學情境的主要類型[J].教育研究,2020.
[3]賈榛.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情境的有效創設的重要性[J].讀與寫:上下旬,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