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小學勞動與技術學科成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科目之一。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依據教材內容,選擇多樣化的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讓學生在動腦、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的知識,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讓他們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在小學勞動與技術實踐教學中,豐富的課堂教學有利于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索,讓他們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促進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構建核心素養下的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勞動與技術;核心素養;多媒體;課外實踐
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在小學勞動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在學習時認真思考,在實踐中積極操作,通過手和腦的共同作用掌握勞動技術,培養他們的勞動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創新觀念,采用創新的教學模式增加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趣味性,構建高質量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能積極投入到學習和探究中,通過學習掌握所學知識,促進他們核心素養的發展,實現小學勞動與技術的高效實踐教學。
一、設計趣味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中,平鋪直入的教學內容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導致他們在課堂學習中比較被動。隨著素質教育的有效進行,教師在設計勞動與技術教學時,要采用趣味導入的方式來吸引學生,讓學生在上課一開始就把注意力放到課堂學習中,激發他們的探究主動性,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在選擇導入方式時,教師一方面要依據教材內容選擇,另一方面要考慮學生的興趣,采用趣味性的導入,利用導入內容順利引出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在興趣引導下進行主動學習。例如,在教學《動物書簽》時,教師可以用問題來進行導入: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大家都喜歡什么小動物?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生紛紛說出了自己的答案,這時教師拿出一張用紙折的小鹿,并進行提問:大家看這是什么小動物?學生快速地說出了答案,他們對如何制作的小鹿產生了強烈的好奇。這時教師引出用紙條編動物書簽的方法,每個學生都認真地學習,他們通過研究小鹿的身體和脖子發現了編制規律,并親自動手試著編,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了小鹿的編制方法。在趣味的導入過程中,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進入到了勞動與技術的學習中,能讓他們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使學習興趣得到延續,推動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結合生活開展教學,提高操作能力
在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中,很多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把教學內容與生活結合起來,可以帶給學生熟悉感,讓他們在生活認知下進行勞動與技術的學習,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使他們積極投入到學習中,能夠順利掌握所學的技術。勞動與技術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所學內容在生活中的作用,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通過主動學習掌握所學的內容,在實踐中完成操作活動,提高他們的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學《編織網袋》時,教師可以準備一個生活中常用的網袋,讓學生說一說網袋在生活中的作用。結合熟悉的生活,學生通過積極發言說出了網袋在生活中發揮的作用。這時教師向學生示范網袋編織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模仿進行操作。通過學習,學生掌握了網袋編織的操作要點:每排繩結的距離要相等。學生學會了如何編織網袋后,教師可以讓他們給自己喜歡的物品編織一個美觀實用的網袋。在自主編網袋的過程中,學生根據所選物品進行認真編織,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及時修改錯誤的地方,編織到最后,給網袋結扎余下線繩,將須墜修剪整齊,最終完成網袋的編織。學生用自己親手編織的網袋裝上喜歡的物品,讓他們獲得了更大的成功感,深刻體會到網袋編織在生活中的作用,讓他們在學習動力引導下進行更深入的學習。
三、進行探究學習,深入理解所學知識
在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中開展創新教學,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參與到學習中,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讓他們通過自主學習和積極思考掌握勞動與技術知識,促進他們自主學習的深入進行。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認真學習勞動與技術教材中的內容,然后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進行自主探索,通過自主設計、制作來完成學習。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時,教師一方面要給學生充分的自我探索空間,讓他們在學習中發揮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另一方面,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了解他們對勞動與技術知識的理解程度,能夠在學生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時及時提供幫助和指導,使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能順利進行,通過認真嚴謹的探索和操作掌握所學的技術,加深他們對勞動與技術知識的深入理解,培養他們愛勞動的優秀品質。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突破教學重難點
多媒體具有直觀、生動、資源豐富的特點,把多媒體與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認真觀看多媒體播放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借助多媒體來學習勞動與技術的重難點知識,可以讓他們借助直觀的視覺感受來理解所學的知識,能快速掌握教材中的知識,并能跟隨視頻演示進行所學物品的制作,掌握制作方法和制作過程。在多媒體情境下,增加了教學素材的同時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他們邊看、邊學、邊操作,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實現重難點知識的教學。例如,在教學《吉祥結掛飾》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各種吉祥結掛飾讓學生欣賞,并向他們介紹吉祥結的發展歷史,讓學生了解吉祥結是中國結的延伸,是古老裝飾結紙藝。通過欣賞精美的吉祥結掛飾,學生對教材中的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吉祥結的編織方法:雙線編織法,并給學生播放編織吉祥結的視頻過程,學生通過認真觀看多媒體播放的視頻資料來掌握吉祥結的編織方法。在編織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吉祥結基本編織技法的編織圖例:井字互套、抽線用力均勻、拉內耳,讓學生一邊讀圖一邊進行編織,順利完成吉祥結的編織。
五、開展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小學生在學習勞動與技術時,由于他們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如果教師采用一把抓的教學方式,很容易導致好學生很輕松地完成勞動與技術知識的學習,而中等生和后進生則在學習中遇到很多困難,教師要一個一個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不高。針對學生能力的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合作學習,讓不同能力的學生結為一組,在好學生的帶領下通過合作進行勞動技術知識和操作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小組中的好學生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和操作技術后,可以采用提問、指導等方式來幫助其他小組成員,使每個成員都能順利解決學習中的問題,掌握所學的操作技術,并在實踐中進行運用。通過合作學習,中等生和后進生在好學生的幫助下加快了學習進度,使他們的學習效率得到了提高,實現了素質教育下的勞動與技術高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