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勇
【摘 要】生物是高中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學科,生物實驗是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著重注意的重難點內容。尤其是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階段的生物學科實驗教學應該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教師應該根據當下的教學需求去對實驗教學的內容進行一定的調整,以更好地適應高中生物的現代化發展。此外,教師也應該及時對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調整,將實驗教學的內容擺在教學活動的主要地位上,對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進行反思和優化。因此,本文主要就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教學探究
與其他學科相比,生物學科的知識體系更加龐雜,而且除了理論教學以外,教師也應該通過各種教學實驗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實驗背后的那些抽象的生物知識。借助生物實驗的優勢,教師能夠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環節進行一定的優化和調整,著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這對學生的未來成長來說也有著積極的意義。但是,從目前的教學實踐來看,許多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問題,尤其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許多教師并沒有掌握合理的實驗教學策略,以至于學生在進行實驗的時候往往很難收獲到預期中的知識。
一、目前高中生物的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課時不足,難以實施有效的實驗教學
在進行生物實驗教學的時候,與理論教學不同,學校需要提供必要的實驗教學的條件,這是生物實驗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物質保障。但是,就目前的教學條件來看,許多高中并不能夠為生物實驗的順利進行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尤其是在一些邊遠地區,那些鄉村學校中甚至連一個合格的生物教學實驗室都沒有,這就導致學校會在條件的影響下去削減原有的生物實驗教學的課時,許多教師也會苦于沒有教學器材等條件而無法開展有效的實驗教學。
(二)實驗教學的模式相對落后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下,許多教師都在對傳統的實驗教學過程進行調整,以更好的順應新的時代背景對教育提出的要求。但是,由于應試思維的影響,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的時候依然只是強調實驗進行的一些必要步驟,以讓學生更好的去記住考試中可能會考到的知識點,這種教學模式與實驗教學的初衷相違背,也不符合時代對生物教學提出的新要求。而且,許多教師并不重視實驗教學的作用,而是將更多的時間去進行理論教學,甚至會用一些書面材料來取代正常的實驗環節,這都會讓本該有的實驗教學流于形式。
(三)忽視了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
實驗教學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正是新課程標準改革對生物學科教學提出的新要求。但是從目前的教學實踐來看,許多教師并沒有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針對性的提高,依然在培養傳統的高分低能學生,在進行實驗教學的時候往往選擇演示教學,并且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沒有給學生思考和實踐的機會,這背離了實驗教學的初衷。
二、新課改背景下實驗教學策略
(一)開展生活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生物學科的知識往往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因此在進行實驗教學的時候,教師也應該拉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與課堂教學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生物知識就在身邊,從而提高學生對生物實驗的興趣。而且,從高中生物的教學現狀來看,教師幾乎不可能在脫離生活實際的前提下進行實驗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會融入一些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案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事實上,這種來自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小實驗并不會造成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反而會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
比如,在《遺傳因子的發現》這一章節,教師需要講解孟德爾用豌豆進行的雜交實驗,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豌豆雜交的實驗必然會比較陌生,但是如果讓學生去聯想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的故事,就很容易對雜交這個過程進行理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進行區分,這些不同的性狀在每個人之間也有著很明顯的差別,比如有的學生可以卷舌,而有的學生就不能做到,再比如有的學生有耳垂,而有的學生就沒有,這都是很容易觀察到的情況,也與遺傳基因有著很直接的關系。因此,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拿這些來舉例子,并且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進行觀察,在分清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雜交實驗分析,這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在學完這個知識以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如果母親有耳垂,父親沒有耳垂,那么他們的孩子有耳垂的可能性有多少呢?”在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的時候,學生又能再一次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也有利于拉近學生的課堂學習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
(二)夯實實驗基礎,開展高效教學
在進行實驗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注意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在進行實驗的時候能夠有一個夯實的理論基礎作為支撐,這有利于促進實驗教學的高效進行。此外,完善的實驗基礎設施條件也是實驗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在這個前提下,教師應該與學校達成共識,讓校方能夠加大對生物教學實驗設施的投入,同時在教學時間方面進行調整,增加生物實驗教學的時間,對原有的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優化,為生物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創造條件。生物教師在進行實驗的時候也應該從心底重視實驗教學,保障實驗教學應有的教學時間,讓學生能夠真正走到實驗室中進行實驗操作。
比如,在進行《微生物的培養和應用》這一個章節中,教師會帶領學生去正確的認識微生物以及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學習這一章節的知識時,由于整個章節研究的內容都是微生物,這就需要學校去修建一個標配有顯微鏡的生物實驗室,為學生觀察微生物創造條件。在《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這一小節的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帶領學生走入到生物實驗室之中,并且準備足夠的培養皿,并且與學生一起對這些培養皿進行無菌處理,然后再在培養皿上培養大腸桿菌等菌落。由于無菌室的設置成本相對較高,教師在進行無菌處理的時候可以與學生一起自制一個無菌箱,在無菌箱中可以將培養皿用鋁鍋隔水加熱蒸煮一小時,水溫控制在100攝氏度,每隔24小時重復一遍操作,連續三次就可以消滅培養皿中所有的細菌。當然,如果教學要求不高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對這一步驟進行一定的簡化,只需要能夠順利觀察出微生物的培養過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