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敏
摘 要:機電一體化作為高職院校的熱門專業,在近年來的就業市場有著不錯的前景,然而隨著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對社會的不斷輸出,學生學習習慣差、理論知識實踐轉化不足、綜合能力水平欠缺等問題逐漸暴露,令該專業的教學不得不思考改革路徑。本文歸納了機電一體化學科在高職學校教學中的幾個改革要點,并對該教學改革在新媒體環境下開展的優勢進行分析,提出具體改革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 機電一體化;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9.21?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2-104-002
機電一體化的主要優勢在于增進機械制造精準度、提升工業生產效率、促進工業產品更新換代,其應用與普及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這一技術在我國起步較晚,面對嚴峻的全球市場形勢,加緊此領域創新實踐人才的培養是關鍵。當前高職機電專業人才培養形式內容單一、手段落后,不利于學生的學科素養提升,而不斷成熟的新媒體卻成為了這一教學改革的契機。相關教師應對新媒體在該教學改革中的作用加強分析,以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一、機電專業教學改革要點
1.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從機電一體化畢業生在工作崗位的發展情況來看,當前高職機電一體化教學的最大問題便是沒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缺少進取、學習的精神,不僅不具備將接觸到的工作內容及時轉化成經驗的能力,對問題的鉆研探索精神也比較缺乏,長此以往,對學生自身的職業生涯發展和我國機械制造業的成長都是較為不利的。回溯其根源,高職機電一體化教學理念陳舊,教師仍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學生則是習慣了被動學習,對專業知識的了解也僅限于教師的教,很少有自發地、主動地學,學生在學習中頭腦不活躍,造成了后面進一步提升慢的種種問題。因此,教學改革應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興趣,培養其自學愛好著手,以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教學中深入滲透保持學習習慣的理念,以為學生學科能力塑造做好鋪墊。
2.強化理論知識與實踐的銜接
通過對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就業發展情況的觀察,不難發現學生在剛接觸崗位時對實踐生產的適應性普遍較慢,比之前輩在生產操作中積累的經驗,剛畢業的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在工作中的作用發揮要小很多。這一情況反映了學校理論教學與實踐結合不足的問題,也是機電專業教學改革的又一重點。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工科特征比較明顯,其教學除了要注意基礎理論知識的夯實,還要在實踐操作環節加強對學生的鍛煉。且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二者結合開展可令學生實踐操作思路更加清晰,同時還能促進理論內容的與時俱進。反觀當前教學,教師太過依賴教材,對理論知識的強調超過實踐練習的開展,單一的教學內容為教學效果的提升形成了較大的阻礙。對此,相關教師應在原有教材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積極引入時下的熱點話題,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帶來方法上的借鑒,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鍛煉。
3.增進課堂教學對學生能力的鍛煉
影響高職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不僅是單一的教學內容,陳舊的教學方法也常令學生找不到能力提升的方法和動力。傳統教學中,機電專業的課堂教學多為理論和實踐相分離,理論課堂教學中缺乏生動的案例,學生單憑教師的語言描述很難對教學內容形成深入理解,待到實踐課堂中,學生腦中缺乏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切入點,對于實踐操作技巧多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實踐過后很容易忘卻,且由于對各項操作的原理理解得不十分透徹,其創新精神更是無從得到發揮。因而在機電專業的教學改革中,必須將教學模式、方法作為改革的一個重點,必要時候可以打破原有教學結構,尋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途徑,并以此強化學生在此專業學習當中的系統性思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素養)的提升。
二、新媒體對機電專業教學改革的促進
1.新媒體打開學生視野,增進學生對專業的理解
新媒體在數字技術的基礎上建立、發展,借助通訊網絡,讓信息的傳遞迎來了多元的呈現。新媒體融合了文字、廣播、電視等多種傳統媒體形式,大數據技術為其海量信息的存儲和運轉提供了支持,同時較之傳統媒體增添了信息交互功能,有效地推動了信息發布端與接收端的靈活轉變[1]。新媒體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接受知識的方式,對機電一體化等發展變化迅速的熱門領域教學尤其具有優勢,加之其對信息知識的呈現方式多種多樣,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在提升學生學習熱情方面能夠起到正向帶動作用。學生在融合了新媒體的教學可以開闊視野,系統全面地開啟對機電一體化(所學專業)領域的認識,并能對專業領域近年來的發展情況有一個比較綜合客觀的了解,有助于其對自身學習開展方向、進度的把握。
2.新媒體拓展教學資源,充分鏈接學習與實踐
新媒體能為當前學生帶來的不僅是多元的信息呈現形式,還有海量的學習材料、資源,以及信息交互平臺對學生自主實踐能力的引導和鍛煉[2]。新媒體背景下,類似機電一體化這種熱門領域在網絡上往往有著豐富的科普、教學資源,相較于單一的教材內容,網絡中的專業內容介紹更加豐富、全面,多角度的學習引領有助于學生辯證思維的形成,對于知識與實踐的結合提供了有力的切入點。原本學生只從一個角度探究理論知識點在實踐中的應用,考慮的方向相對片面,但多種教學資源提供的多重思考角度可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立體,在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時,其考慮的內容也更加全面。此外,新媒體提供的信息交互平臺能夠令學生的想法、問題得到及時的回應,對于學生自主展開學習、拓展課堂學習、創新學習實踐提供一定的便利,是學生完善相關知識體系的良好方式。
3.新媒體突破教學限制,重塑教學結構與方法
新媒體在機電專業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可推動混合教學模式或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的實施。即教師可借助新媒體的發展開通線上教學,并利用課堂外的教學時間將一些基礎的理論教學落實,節省下的課上時間則可用于開放性教學的開展。教師可將更多的課堂時間用于與學生的交流探討,或者就某一熱門問題傳授給學生經驗,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并逐漸適應對教學的主導,從而為其實踐精神的強化做出鋪墊。機電一體化學生當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結合不到位,而這其中原因并非教師和學生不重視實踐課程,而是實踐課程缺少融合理論知識的契機而單獨開展,令學生缺少就理論知識思考實踐學習的習慣,導致其對實踐學習的內容理解得十分片面。重塑教學結構之后可以培養學生帶著問題開展實踐,并將實踐結果經驗轉化為理論知識體系構建的基礎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創造創新思想得到激發和拓展。
三、新媒體背景下高職機電專業教學改革路徑
1.視頻帶動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在新媒體背景下知識傳遞渠道較以往有所拓展,比之課堂教學的被動式學習的開展,微視頻等教學手段讓學生迎來了主動學習的時機。短視頻中機電一體化知識被轉化成多種形式呈現出來,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簡化了學生理解吸收知識的過程,讓學生的自主學習開展更加輕松容易。筆者在教學中選擇將機電一體化基礎理論知識用微視頻的形式呈現,將機械工程與電子工程的結合應用原理步步拆解并制作成動畫的形式,讓學生用最為直觀的視角掌握抽象的重點教學內容,從而讓學生樂于對相關知識進行自學,培養學生鉆研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而學生的探索意識一旦被激發,其在學習、工作中的提升速度也會逐步加快,這對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是十分有益的,探索學習的精神會指引學生在深化學習、解決問題的道路上不斷精進,使其掙脫被動、惰性對其學習開展所帶來的束縛。
2.任務布置促進學生知識體系構建
新媒體背景下網絡上有太多機電一體化的專業知識,可以使學生在自學中完成對專業相關的基礎知識體系的構建,同時拓展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發展認識[3]。因此教師也不必拘泥于教材上的教學內容,可以以任務布置的形式讓學生獨立完成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探尋和掌握,使其能夠將理論知識與真實的實踐良好地銜接起來,而不會因為固化的理論學習而導致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具體的教學開展中,筆者曾設計了機電一體化在各領域中的應用任務,讓學生通過在各媒體平臺上查找搜集機電一體化的具體應用與應用發展史,學生通過在線上完善知識的拓展,對所學專業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并能將具體的知識對應到實際操作中,從而建立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內在聯系,令其相關知識體系的構建更加穩固扎實。
3.翻轉課堂增加課堂實踐討論比重
新媒體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得以實現,為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教學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結構重塑帶來了契機[4]。翻轉課堂主要是借助新媒體平臺讓學生提前掌握基礎學習內容,實現教學時間的延展,而在課上,教師可利用大量時間組織開展重難點探討與經驗分享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想法,能夠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落實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有助于學生實踐思維能力的鍛煉。筆者在實際的教學中曾將任務教學法與微視頻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帶著任務(問題)結合短視頻教學內容展開課前自主學習,課堂上,學生主要以小組的形式對教學任務涉及到的問題進行開放性的討論,令其對問題的分析與理解更加深入,對實踐的落實更加富有經驗和方法。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離不開新媒體等平臺、資源的支持,而新媒體也讓課堂教學的結構更加合理,通過增加課堂實踐的有關教學內容的占比,讓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更進一步的鍛煉。
4.多元評價激勵學生創新思維發展
新媒體背景下,學生的學習、創新思維都能夠得到激發,而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教師先設置好多元的評價機制。以往評價機制的設置在教學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它決定著教學方向的調整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但一直以來分數評價將學生分出了“三六九等”,也打擊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很多學生為確保不被批評,在創新嘗試中常表現出畏首畏尾的樣子,十分謹慎。新媒體背景下教學評價可以輕松實現一對一,令學生的個性化得以發揮,學生的學習思維、成果也可借助多媒體平臺得到更加全面的體現,讓教學評價真正為學生的學習發展帶去更多的推動與促進。筆者在教學中曾要求學生將課上討論出的實踐方法在課后落實下去,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對網絡里的實踐內容進行分析借鑒,最終得到答案(實踐結果)并上傳,在線上通過與教師的交流,進一步明確自身的發展、改進方向,為其創新思維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對于高職學生而言,機電一體化這類技能型課程的開展除了要密切結合實踐、與時代發展步調相一致,還需要在教學方法上融合創新思想,全面拓展理論知識,并為理論結合實際留出足夠的空間,以促進他們實踐精神、創新思維的養成。因而對于機電專業的教學改革,新媒體形式的融入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其可借助對課堂教學時間、空間壁壘的打破,重塑教學結構,引入多元的教學資源與方法,從而為機電專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陳亮,周正啟.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雙元制”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制造技術與裝備,2020(05):218-219
[2]方小菊,蔣思中,劉東海.新形勢下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以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課程為例[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3(05):95-98
[3]季東軍,杜麗萍,趙永生.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模塊化教學改革探析[J]無線互聯科技,2020,17(18):68-69
[4]黃慶會.新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教學改革分析與研究[J]南方農機,2020,51(21):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