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佳
[關鍵詞]? 土地資源;節約集約;耕地紅線
[作者單位]? 南充市嘉陵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嘉陵區隸屬于四川省南充市,由于位于低山區丘陵區,地形走勢從高丘逐漸變為低丘或低丘平壩,地勢自北向南降低,人均土地面積比全國、全省的平均水平低。全區絕大部分的宜墾地都已經耕種,質量較好的宜墾地后備資源為數不多,該區土地利用結構以農林為主,開發利用不平衡,人均耕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特別是工業化與城市化正在加速發展,耕地的需求與耕地的供給矛盾突出。
針對各地在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過程中普遍存在的規劃不夠科學合理、土地使用效率不高、違法用地監管松懈等問題,結合嘉陵區的實踐探索,提出推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對策建議。
土地規劃是支撐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為使土地的收益水平和利用強度達到最佳狀態,必須著眼未來進行科學的長遠規劃,把節約集約原則作為推進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的根本遵循貫徹始終,從根本上防止土地的浪費。近年來,該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組織專題會議論證審定了全區土地規劃方案,確保土地總體規劃著手當下,著眼求精,充分體現戰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礎上,協同相關單位和部門科學編制了年度土地供應計劃,并向社會公布,確保年度土地出讓科學、透明、有序。同時,全力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及時對創業小鎮、順嘉西、高速連接線、南潼高速等3P項目進行前期規劃論證和選址,實現了土地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
從嘉陵區的實踐經驗來看,縣(市、區)土地規劃要結合城市發展規劃進行詳細論證,規劃中確定的各類建設用地規模要完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安排,對每個建設項目都做到合理的用地規模。更為重要的是,規劃一旦確定就不能隨意更改,審批要經過嚴格的論證,符合既定規劃,保證合理使用土地。要科學調整基本農田布局,做到節約每一寸土地,特別是有限的耕地。
土地供應是做好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重要環節,科學有序的土地供應是避免土地閑置實現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近年來,嘉陵區結合土地開發利用的實際情況,科學編制了土地供應計劃,合法合規有效出讓國有土地,僅2021年上半年就累計出讓8宗土地,面積273畝,成交金額49194萬元,實現土地出讓收益新突破。同時,針對全區批而未供、閑置土地、可用工業用地及擬報征用地等情況進行摸排并形成專門報告,圖、表、文字合一,做到土地供應家底清楚,心中有數,土地資源利用高效、節約、集約。
嘉陵區的實踐經驗啟示我們,在土地供應過程中要深入一線實地調查供地條件,對不能滿足供應條件的項目要堅決拒絕,對部分已出讓土地存在的遺留問題要及時跟進解決。同時,在前期通過用地預審關、報批關后的建設項目進行跟蹤管理,建立土地供應后期監管制度,及時掌握土地供應和開發利用狀況,定期分析評價,跟蹤督促已供應的土地按照土地出讓合同約定開竣工時間。對已經出讓的土地,要明確責任人,建立“日查日報,露頭就打”的土地執法動態巡查機制,對出現違反土地閑置相關規定的,及時收取閑置費或依法收回。
作為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始終是我國的重中之重,守住18億畝耕地不能少是根本要求。嘉陵區具有豐富的農作物和經濟作物基礎,重要的糧食作物有高粱、水稻等,重要的經濟作物有柑橘、檸檬、桑葚等。近年來,嘉陵區高效合理利用現有土地資源,扎實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摸排核實工作,僅2021年上半年就已摸排出問題3500個,面積816.5畝,其中耕地738.7畝。涉及住宅類3291個,面積640.2畝,其中耕地591.9畝;涉及產業類21個,面積40.8畝,其中耕地34.5畝。目前,數據復核、成果完善和系統填報工作已完成。嘉陵區將此作為解決當前人均耕地少,耕地的需求與供給矛盾突出問題的重要抓手。
以此為經驗,在推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中,必須要守得住耕地數量紅線,提高農產品的生產能力。要做到非農建設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提升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建設水平,建設高質量基本農田和高標準基本農田監管體系,持續加強日常動態巡查,對大棚房、違建別墅問題進行“回頭看”,組織再清理、再排查,有效制止違法占用耕地行為。同時,要不斷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社會事業發展投入力度,以保障農村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耕地資源融合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農村二、三產業,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