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銘琴
摘要:愛因斯坦對于提出問題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因為對問題的解決僅局限于某個特定的經驗和技能,而問題的提出卻是涵蓋了多種可能性,需要以全新的角度看待舊問題,這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通過開展多元化的評價調動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在課堂導入、課堂探討交流等環節加強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同時適時開展提出問題專項訓練,通過多措并舉切實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促使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提問藝術性
引言
“學問,學問,一學二問,不學不問,是個愚人。”這句話出自偉大的文學家雨果。教師要認識到提問的重要性,巧妙使用課堂提問藝術,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行為特點,也有屬于自己的思考模式。我們要使用提問藝術,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多給學生建立模型思想,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感知力。
一、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提問能力培養教學側重
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提問能力,教師要從自身教學態度和學生參與課堂互動興趣激發上加以側重。課堂上,對于學生提問和回答問題,教師要明確自己對學生提問抱有的態度,有意識地給予學生的提問更多包容,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都應積極指出學生值得肯定的地方,從心理層面幫助學生構建安全防線。正如特級教師華應龍所提出的“容錯”與“融錯”教學理論,即尊重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以耐心溫和的態度包容學生的錯誤;將學生的差錯視為一項教學資源,使其逐漸融合到日常教學過程中;正確看待學生錯誤的價值,充分發揮錯誤的最大化作用。以上三種觀點生動形象地詮釋了新課改的教學要求,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了良好的教學指導,要求教師在評價過程中不應僅局限于最終的結果,而是將重心轉移到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投入的情感變化。
二、小學數學課堂提問藝術
(一)強化提問前的問題設計藝術
要想以提問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先要強化提問前的問題設計藝術,真正以高質量的題目進行課堂提問。問題設計作為課堂提問的先導性環節,其質量的高低決定著課堂提問效率的高低,也會進一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對題目設計給予足夠的重視。在進行題目設計時,教師要把握數學學科的內在邏輯,突出題目中的邏輯性和實踐性,盡可能多去使用一些應用題進行提問,讓教師的提問真正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貼合。應用題不僅能考查學生對于數學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還能考查學生對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轉化程度,要讓學生所學的知識真正變成能用的知識。在問題設計上,教師可以整合多方面的優質資源,也可以多與其他教師商量,還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多去觀察其他優質的問題設計,以不斷充實自己的問題設計。通過多元化的方式,教師可以提前了解一些提問的最新方式,能夠借助他山之石,不斷豐富自己在提問層面的設計,不斷優化數學教學問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由此可見,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問題設計,為以問題促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二)完善課堂教學的提問內容,訓練學生解題技巧
數學是小學階段至關重要的一門學科,但是小學生注意力很難集中,如果沒有科學的引導,容易形成惰性的學習思想,不愿意主動去獲取數學知識。一旦數學教師完善課堂教學的提問內容,訓練學生的數學解題技巧,就能為學生的思維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小學數學課堂的提問,應具有層次性,以便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孩子們投入到更多的課堂學習活動中。如果學生對于課堂提問有什么疑惑,教師也要積極改進,制定出更加完善和合理的課堂提問方案,提高學生自身學習的主體地位。“除法運算”是小學數學的重點,也是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習內容。比如“64除以32,96除以48”等,都是基礎的數學除法計算。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回憶“四舍五入”的概念,讓成績適中和偏差的學生來回答,更好的保證課堂的延伸教學。有的學生數學基礎較差,教師要對這些學生進行鼓勵,給他們注入全新的力量,讓他們以更加自信的態度,去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
(三)揮教師的示范提問作用,訓練學生的提問能力
小學數學課堂,對30分鐘內教師提出的問題數量、學生提出的問題數量以及教師提問后的等待時間進行統計可知,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中普遍以接連提問、有針對性細問、隨意追問的方式要求學生進行思考,但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卻很少主動提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并且學生的提問能力也無法得到有效提高。基于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者角色的最大化作用,積極為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并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提問時間,以專項提出問題訓練的方式鍛煉學生的提問能力。例如,在判斷題專項中,“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或乘以一個數,分數的大小不變。”這個結論明顯是錯誤的,部分學生可能會立刻回答“乘以或除以的數不能為0”,而教師也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引導學生提問:“若這句結論中的分子、分母未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數又會有怎樣的結果?”從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提出問題的思考方式,幫助學生增加提問的深度,使其提出具有價值的問題。
結束語
總之,解決問題是開展數學“教”與“學”的核心,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建立在提高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基礎之上,尤其是小學高年級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提問能力,學生才能夠深入有效地進行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實踐教學中,教師應全面把握高年級學生的認知心理和教學目標要求,在課堂導入、教學中等各環節創新地引導學生提問,注重提問后的總結評價藝術,真正落實好提問過程的每個環節,讓學生在回答完問題后能夠真正有所收獲,讓提問為教學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張彩蓮.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藝術提問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0,14(19):14-15.
[2]蔡勇.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藝術[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4):5-6.
[3]趙文琦.淺析小學高段學生數學提問習慣和能力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