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曄 高思
[摘 要]組織教學內容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師要做到不隨意、不主觀、不刻板。唯有研究課標、吃透教材、立足學情及考慮不同地域的特點,反復琢磨,懂得取舍,方能鍛造出精品課。教學《正確認識廣告》時,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思考、展示、辨別知識內容,了解廣告的含義、性質、特點,抓住廣告的本質,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廣告;認知水平
[中圖分類號] G623.1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27-0067-02
一、背景介紹
筆者及團隊承擔小學道德與法治引路課的任務,從確定課題到上課用了三個月時間。在這段時間,反復備課、研討、試課,經歷了無數次推翻與重構,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設計。
《正確認識廣告》是小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九課,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廣告,明白廣告的功能,了解廣告有可能對信息進行夸大宣傳。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廣告以及廣告存在的兩種形態,體驗并感受廣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了解廣告具有傳遞信息、提高知名度、勸說購買的功能,能有意識地從廣告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3)知道有些廣告對信息進行夸大宣傳,學會辯證地看待廣告。
二、教學片段與思考
片段1:激趣導入,初識廣告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神秘的東西。看,它藏在這個小箱子里,你們想不想知道它是什么?
生1:想。
師:不過,它很調皮,匆匆露一面就會重新藏回箱子里,所以你們要看仔細。(教師迅速將其展示一下)
生2:康師傅方便面。
師:這么快就認出來了!那你們之前都是從哪兒知道它的呀?
生3:廣告、超市、便利店……
師:嗯,我想正是因為廣告,我們才如此熟悉康師傅方便面。那到底什么是廣告呢?誰能試著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理解廣告的?
生4:廣告是用來推銷東西的。
生5:電視和網絡,還有街上的傳單都是廣告。
生6:廣告可以讓一個產品的名聲更大,讓大家都知道……
師:嗯,大家說的都很有道理。廣告,顧名思義,廣而告之,即向社會大眾告知某件事情或某樣事物。它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組成部分。
……
廣告既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又是一個時髦的話題,可以談論的內容紛繁復雜。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時,教師收集了關于廣告的各種資料,尤其是導入環節,根據教材內容直接問學生“大家說說在哪里可以看到或聽到廣告”。這樣的問題往往會引起學生漫無目的地搜尋自己關于廣告的生活經驗,將大家都知道的東西再咀嚼一遍,對解決核心問題沒有太大的意義。后來將導入環節改為教師提問廣告語,學生猜廣告的形式來進行,剛開始覺得有趣可行,但經過對四年級學生的個別調查發現,教師與學生所處的時代不一樣,廣告語的流行程度也不一樣。如“大寶,明天見!大寶呀,天天見!”“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這些80后耳熟能詳的廣告語,現在的孩子基本不知道,且由于媒體的多樣化,現代廣告語的風靡程度遠不如以前,學生沒有選出合適的現代廣告語,所以這個方案也沒有通過。最后,教師選擇一種熟悉的商品來引導學生思考商品背后的廣告,使學生感受熟悉的背后是廣告深刻的影響力,除了電視廣告外,包裝箱、包裝盒、包裝袋等都有廣告。與此同時,教師給學生提供自己定義廣告的機會,在鍛煉學生概括能力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新的知識點。
片段2:層層遞進,深入理解
師:課前,同學們自由組合對自己感興趣的商品廣告進行調查,有的小組還把調查結果做成了幻燈片(多媒體出示調查表)。現在哪個小組想給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調查結果?展示之前,匯報小組要做到聲音響亮、自信大方、有自己的特點。傾聽的同學也有任務,看看通過他們的介紹,你們了解到這個商品的哪些信息,有什么感受。
(由于時間限制,有三個小組進行展示,第一個小組展示的商品是小天才電話手表)
師:從他們的展示中,你們獲得了關于小天才電話手表的哪些信息?
生1:它可以通話、看視頻、防水、定位、打游戲……
師:小小一則廣告給我們傳遞了這么多信息,真是太厲害了!
(第二個小組展示的商品是安慕希酸牛奶)
師:聽了第二個小組對安慕希酸牛奶的廣告的介紹,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2:宣傳的途徑特別多。
師:嗯,是的。無論我們是打開電視、翻開報紙、走進超市,還是坐地鐵、等公交時都能看到安慕希廣告的身影。廣告真的是無孔不入,有人的地方就有廣告,那安慕希廠家為什么要在這么多地方投放廣告呢?
生3: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有安慕希這樣的商品。
(第三個小組借助視頻,展示李寧運動鞋的廣告)
師:看了廣告之后,李寧運動鞋留給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生4:設計理念很先進,穿上它跳得高且防震,樣子也好看……
師:嗯,真是太有誘惑力了,我也想擁有一雙這樣的運動鞋,這廣告設計得真是動人心弦!
……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品德與社會課程以學生的社會生活為基礎,注重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初步掌握認識社會事物和現象的方法。”所以,一節好的道德與法治課一定是充分調動學生生活經驗的課,一定是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課,一定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課。如學生在課前根據興趣自由組合,商定自己想要調查的商品廣告,這是教師對學生興趣和選擇權的尊重,因為擁有選擇的自由更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當然,教師提前設計好調查表為學生調查提供一個支架也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在發放調查表的時候,教師要對調查表的性質、表頭、如何填寫等進行解釋,并提前一周發放。學生分組后要通過自薦和推薦的方式確定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整理和制作幻燈片。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會經歷將熟悉的事物有目標地轉化為課堂展示材料的過程,會經歷主動觀察、思考、整理的學習過程,會經歷由家人幫忙完成幻燈片的過程,充分體現了課程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的基本性質。
這樣組織教學內容,通過豐富的小組展示、全班交流活動,學生對廣告有了初步的認識,為探究核心知識點“廣告具有哪些功能”做好鋪墊。與此同時,學生還可以感受到廣告“無孔不入,無所不包”的特點。
片段3:學以致用,鞏固提升
師:廣告功能如此強大,我們是不是要對廣告全然聽信?生活中,購買的東西和廣告宣傳的內容有很大差距,你和家人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生1:我們去飯店吃飯,圖冊上的魚香肉絲色澤鮮艷,肉絲很多,可端上來的菜品肉卻非常少,簡直就是魚香菜絲。
生2:媽媽買的眼霜,也沒有像廣告宣傳的那樣讓媽媽的眼紋消失。
師:我在手機上看到一個廣告,說訂生日照套餐,送精美擺臺一個,我就給寶寶定了一套。結果拍完照片后發現,所謂的精美擺臺只是一個極其粗糙簡陋的框架,和精美完全不搭邊。不光我們有這樣的經歷,用百度搜索“夸大宣傳”就會發現有好多這樣的新聞,如天貓購物、保健品等平臺和商品都有這樣的夸大宣傳。有些廣告確實存在夸大事實的成分,作為消費者,我們需要用火眼金睛識別它,學會辨別,不能被廣告牽著鼻子走,要正確認識廣告。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們國家于1994年頒布了《廣告法》,并進行了多次修訂,我們可以留意相關的法律條文,做個有心人,必要時拿起法律這一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
教材正文從廣告的勸說購買功能過渡到廣告的可信度,并附了一張對廣告態度的調查問卷。這一環節,教師由廣告功能的強大拋出“是不是要對廣告保持全然聽信的態度”這一問題,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有沒有購買的東西和廣告宣傳的內容有很大差距的經歷。這樣組織教學內容,打開了話匣子,學生迅速思索、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經驗,爭先恐后地舉手表達,由此可以感受到學生對廣告的基本態度,避免了可能出現的主觀性偏見,使學生看待廣告更加辯證。最后,教師出示《廣告法》,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這也是新教材想要突出的一點。
總之,教學內容的組織要綜合考慮教材、課標、學生等綜合因素,充分滿足學生的社會和生活需求,力求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特約編輯 木 清)